達沃斯論壇的變與不變

  新華社瑞士達沃斯1月22日電(記者聶曉陽)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年會20日閉幕。閉幕第二天恰逢中國農曆除夕,曾經人滿為患的會議中心人去樓空,前一天還熙熙攘攘的達沃斯街頭恢復了冬日裏慣有的沉寂。回望5天來2000多名嘉賓參加數百場討論的場景,一種熟悉而陌生的感覺油然而生。

  一如既往,本屆年會在很多方面都沒有變:全球精英跨界雲集進行頭腦風暴的高端性不變;在開放性和公共性基礎上堅持對話交流、求同存異的“達沃斯精神”不變;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積極關注和期待不變;對氣候變化、技術革命等全球性話題的聚焦不變……

  然而,本屆年會也出現了不少不同尋常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地緣政治割裂歐洲。俄羅斯代表團集體缺席達沃斯,折射出烏克蘭危機升級後西方與俄羅斯地緣對抗加劇的局面,以及歐洲在能源領域為代表的“去俄羅斯化”傾向。儘管俄羅斯多家企業都是世界經濟論壇的戰略合作伙伴,但今年俄羅斯政企領袖都沒有受到邀請,俄羅斯代表團成員與各國嘉賓談笑風生的場面已成為舊日故事。

達沃斯論壇的變與不變

  1月20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在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年會作閉幕致辭。新華社記者連漪攝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本屆年會的致辭中表示,德國已停止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煤炭等能源,這“標誌着德國外交政策的深刻轉折點”。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發言中透露,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歐洲在管道天然氣方面已經集體減少了80%的對外依賴。這些表態意味着,“去俄羅斯化”的地緣政治變局正在歐洲鋪開,前景如何,尚未可知。

  第二個變化是,人類所面臨的挑戰空前嚴峻成為共識。挑戰已從區域化向全球化、從局部化向全局化、從單一化向多重化演進。作為新冠疫情三年以來第一次“正常舉行”的年會,本屆年會被主辦方形容是“在幾十年來最複雜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形勢下召開的”。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在本屆年會上多次強調,今年全球遭遇能源轉型、新冠疫情、供應鏈重組以及氣候變化、地緣關係緊張等“前所未有的多重危機”。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場變局不限於一時一事、一國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全球經濟脆弱、地緣政治緊張、全球治理缺失、糧食和能源危機疊加……全球焦點、熱點、難點問題層出不窮,貧窮、分裂、動盪有增無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把當前世界面臨的多重危機形容為同時發生的“完美風暴”。世界經濟論壇自然和氣候中心主任梁錦慧更是表示,多重危機已經成為“地球的新常態”。

達沃斯論壇的變與不變

  1月15日,與會者在瑞士達沃斯會議中心拍照。新華社記者連漪攝

  第三個變化是,不確定性成為關注焦點。全球政商領袖對經濟增長的關注重點正迅速從速度、結構、效率等觀察點轉向“韌性”,即應對不確定性和在突發變故時迅速復甦的能力。當下,世界經濟復甦脆弱曲折,多國面臨供應鏈紊亂、通脹壓力加大等危機,人們呼喚決策者採取得力措施來建設一個更具韌性的世界。

  歐盟委員會負責創新、研究、文化、教育和青年事務的委員加布裏埃爾表示,過去幾個月,歐洲切身體會到了韌性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俄烏衝突和能源危機的背景下。阿聯酋穆巴達拉公司首席執行官穆巴拉克表示,過去三年來發生的一系列“黑天鵝”事件,讓經濟韌性成為每個國家和企業的核心議程,“我們需要從過往的成本驅動思考模式,逐步轉移到韌性驅動的思考模式”。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衞生學院院長威廉姆斯説,經濟和金融意義上的“長新冠”會一直存在,“整個衞生系統和整個社會都需要從新冠的影響中重建韌性”。埃及國際合作部長馬沙特則表示,埃及切身體會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堅信投資氣候保護就是投資經濟韌性。

  人們從本屆年會上感受到的變化還有很多:與會嘉賓對全球化的反思以及再全球化的號召明顯增多;對人工智能、元宇宙以及網絡數據使用監管等話題的討論參與度空前活躍;圍繞全球人口趨勢、未來工作方式等話題的討論開始出現等等。

  達沃斯論壇的變化,折射出人類發展和時代發展中的變化。但達沃斯論壇的不變,反映的卻是世界相處的規律與道理:只有同舟共濟,才能行穩致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6 字。

轉載請註明: 達沃斯論壇的變與不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