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蘇斌、田紹慧)2021-2022賽季中國女子籃球聯賽(WCBA)賽場上,不見了邵婷的身影。幾個月前,她以中國女籃隊長身份隨隊參加了東京奧運會並獲得第五名。此刻的她,作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師教育專業的在讀博士生,正在校園裏專心完成論文。
2021年8月4日,中國隊球員邵婷(右二)在東京奧運會女子籃球四分之一決賽中上籃。新華社記者潘昱龍攝
“因為比賽等原因,一直耽誤着論文的寫作,自己也是想集中時間和精力去完成論文,畢竟不能一直拖着,也想突破自己。”邵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邵婷6歲開始接觸籃球,2008年通過高考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她跟隨北師大女籃5次獲得CUBA大學生籃球聯賽冠軍,3次獲得CUBS大學生超級聯賽冠軍。2013年,邵婷加盟北京女籃,隨後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過CUBA冠軍、CUBS冠軍和WCBA總冠軍的球員,並完成了從大學到聯賽再到國家隊的職業生涯“三級跳”。
有人説,邵婷是“打球的運動員裏學歷最高的,學歷高的人裏打球最好的”。學生運動員的身份,讓邵婷付出了更多努力。每次跟隨國家隊集訓時,她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往返於球館與宿舍之間。結束訓練課和治療,邵婷回到自己房間後的時間就留給了讀書和寫讀書筆記。前往外地打比賽,她通常也會帶上一些學習材料,坐飛機時看。
邵婷説,自己很幸運選擇了北師大,在這裏不僅能獲得很多學習資源,同時也獲得了籃球方面的提高機會。她很感謝指導和幫助自己的老師們,給她創造了很好的環境和機會。
“學校老師很理解我們,我們也不願意搞特殊,更多是通過自習,自己把落下的內容補上。老師同學也會幫助我們,給我們提供學習材料和筆記。”邵婷説,大學裏更多體現的是一種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邵婷看來,打球和學習並不衝突。“我們一般都是下午三點半開始訓練,白天其他時間都可以用來學習,我們也都避免選修下午三點半以後的課程。自己合理規劃好時間就不會發生衝突,而且身體與思想的交叉訓練,反而事半功倍。我們總是非常快樂,大學生活也很充實。”
“我們沒有什麼特殊待遇,和其他普通學生一樣,要修夠一定的學分、完成論文,因此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我們首先是學生,然後才是運動員。”邵婷告訴記者。
據瞭解,北京師範大學與四川省採取“校地合作”共建女籃的模式已走過十多年曆程。在培養體育專業人才方面,北師大體育與運動學院始終遵循“守正創新,堅卓致遠”的院訓精神。像邵婷這樣,通過四川省體育局與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採用體教融合模式培養出來的運動員還有不少。
執教北師大女籃已有20年的李筍南表示,北師大女籃的發展受益於體教融合模式,隊員的每一步成長,包括營養保障、醫療設備、參賽模式等,地方體育局或者籃球管理部門都會給予關注和幫助。
北京師範大學女籃主教練李筍南
邵婷的幾位師妹跟隨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女子籃球聯隊,以中國籃協特邀球隊身份參加了上賽季WCBA聯賽常規賽階段比賽。比賽結束回到駐地後,隊員們打開電腦,認真完成當天的作業,為順利畢業付出不亞於球場上的努力。
北師大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讓運動員在訓練參賽的同時完成自己的課程,女籃和女足部分隊員的學習成績在各自班級能排在前幾位。
在李筍南看來,北師大在高水平運動隊培養方面具有特色,一是來自北師大建設“綜合性、研究型、教師教育領先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定位,另一方面與管理部門對高水平運動隊的規劃也有很大關係。
去年9月,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規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深化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改革,強化規範管理。
對此李筍南認為,國家引導高水平運動員將來更多從事與體育教育和體育項目有關的工作,這恰恰是北師大一直以來堅持做的。北師大自1987年成立高水平運動隊以來,在培養學生方面的宗旨與國家指導思想保持一致,説明學校多年以來的發展方向和軌跡是正確的。
女排運動員朱婷和袁心玥,以及不久前跟隨中國女足奪得亞洲盃冠軍的張琳豔、王霜和高晨均來自北京師範大學。
王霜(右)代表北京師範大學參加女足友誼賽。新華社記者孟永民攝
北師大女足於1987年創建,女籃成立於2001年。兩支隊伍除了向國家隊和省、市、職業隊輸送競技人才,還培養了在全國各地任教的數百名中小學體育老師。
“我們的指導思想是不能僅僅以運動成績來評判好和壞,更主要的是想通過運動訓練和運動競技這一過程來培養他們,這是我們培養體育人才的一種手段和途徑。”李筍南表示,北師大在“無體育不教育”的育人理念指導下,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是最重要的,你在這個過程裏把各個因素和要素都體現出來,運動成績自然而然就表現出來。”李筍南説。
隊伍建設方面,李筍南介紹,北師大女籃有隊委會,有學習委員,隊伍會對所有隊內事務進行自我管理。“這也是培養她們的管理能力,每個隊員都會參與到隊伍裏面的一些事情,她們把隊伍當作自己的家。”
北京師範大學女籃
看到弟子們步入職業賽場,入選國家隊,李筍南感受到,學校階段的培養非常重要。“籃球項目上,可能會有很多學生球員進入體教融合領域中來,希望他們能起到很好的試點和示範作用。”他説。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