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民日報 前一天的直播中,解説冬奧金句頻出、被網友們親切的稱呼為“濛主”的@王濛 做客,與網友們一起聊北京冬奧會,聊中國短道速滑。
隨着媒體融合發展,媒體進行新聞報道、內容發佈的手段和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媒體採用直播連麥的形式,快速鏈接“當事人”,為網友們更直觀快捷的呈現事件的多元視角,推動話題討論走向深度。
直播連麥成媒體新型報道手段
近年來,直播連麥不再是純粹的秀場模式。在微博,直播連麥成為大V們圍繞話題進行探討的一場場“圓桌派”。
由一方作為“連麥主理人”進行話題策劃、邀請嘉賓,發起直播預告。開播後,圍繞話題進行探討,連麥事件當事人或者不同領域的大V,你來我往進行不同視角的解讀,觀點碰撞間,話題討論走向深度,更多真相細節、話題背後更深層次的意義被挖掘出來。
媒體作為新聞報道、內容的生產者,對於媒介形式的運用也在不斷與時俱進,尤其對新出現的傳播形式有着極強的敏鋭度。隨着直播連麥話題模式的出現,媒體也快速進行了積極嘗試。
2月18日,在微博聯合人民日報共同推出的奧運冠軍連麥欄目上,@武大靖 的出現再一次引爆關注,當晚的直播觀看量超1022萬,相關話題量閲讀量達5億+,有超過30萬次微博互動,8個話題登上熱搜。前一天@王濛 做客的那場直播觀看量約700萬,幾乎每一場都能引發眾多網友的圍觀討論。
此前,中國新聞網矩陣賬號@中新視頻 也多次採用直播連麥的形式進行內容發佈。2021年東京奧運會期間,@中新視頻 連麥乒乓國手孫穎莎、樊振東,觀看量突破2900萬。
在英雄聯盟S11全球總決賽中國戰隊EDG奪冠後,@中國日報 連麥EDG戰隊選手Meiko田野 ,暢談奪冠背後的故事,直播觀看量328萬。
在“中國孕婦泰國墜崖案”二審結果反轉後,@鳳凰網視頻 迅速連麥墜崖案受害人,還邀請了情感導師、心理專家、法律博主、專職律師等一同對此案進行深度評析。袁隆平院士逝世當晚,為了送別國士、悼念袁老,@新華網 在其欄目#新華有新説#發起連麥,引發網友強烈的致敬、懷念之情。@環球時報 也圍繞國內外熱點事件展開討論,邀請了曾光、胡錫進、邱毅等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參與連麥。@新京報我們視頻 在雲南追象人、安徽高考684分勵志少年、河南暴雨中鄭州地鐵救人醫生、河南七夕奇妙遊創作團隊等事件中,快速發起當事人連麥……
據官方統計,2021年超過100家媒體時事賬號在微博進行直播連麥,50萬粉絲量級以上的賬號開播場次達791場。直播內容聚焦熱點新聞事件、連麥新聞當事人、探討當下熱點話題,成為網友們新的內容獲取渠道。
話題探討走向深度 傳播效率大大提升
媒體對直播連麥的使用多聚焦在兩種情境下:一是連麥當事人,挖掘更多事實真相細節,為網友呈現當事人視角,還可以邀請各領域專家發表觀點,進一步探討;二是就新聞熱點、社會事件、熱議話題等,邀請各領域嘉賓進行討論,讓真理越辯越明。
針對上述人物報道或者觀點報道,常規新聞操作方式是:進行採訪,組織撰寫相關稿件或者剪輯視頻,發表在紙質媒體、網站、客户端、社交媒體等各類媒體渠道。除了前期的採訪準備,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篩選信息、組織內容進行組稿或者視頻製作,發佈的時候可能還得排檔期。
而在檔期不充足、時間緊迫的情況下,直播連麥則成為報道手段的有力補充,在內容生產中發揮簡便、快捷、深度、互動等優勢。
一場直播連麥,只需要主理人(可以是記者、主持人或者話題主導者)、當事人或者嘉賓們,在連麥過程中發揮各自的信息優勢或知識優勢、即時互動,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採訪後篩選信息和組稿,也不需要等待媒體排期,大大降低了內容生產傳播的門檻與時間成本。
與此同時,微博有契合媒體選題的受眾,能夠直接觸達新聞內容面向的用户。微博用户羣體結構具有年輕化、多元化的特徵,他們在各類興趣話題中還能夠積極參與討論。通過即時互動,媒體能夠聽到輿論的聲音並對網友關心的問題或者某種質疑進行實時回應,話題探討的效率大大提升,整個內容生產形成了完整的閉環。
後期二次剪輯創作的內容,還能通過更多渠道廣泛傳播,覆蓋更多興趣用户。從數據來看,這種形式不遜於、甚至遠超採用其他新聞報道形式所能達成的傳播效果。
基於此,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青睞這種內容製作手段。目前,媒體在微博進行直播連麥的內容,已經覆蓋到了諸多話題領域與多元興趣用户,在微博形成了話題討論氛圍,對於推動各類社會事件解決、提升社會運行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