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時代來了。”東京奧運會奪冠後,陳夢説道。
以奧運會單打之難得稀有,折桂的確可以在一個時代留名。自從奧運會設立乒乓球開始,除了首屆冠軍陳靜(這個名字後邊還會出現),其他幾位都是大滿貫得主,拿到奧運冠軍,起碼那一刻對未來也是好昭示。況且幾歲開始練球開始就期待的夢想實現了,率性地表達一下也情有可原。
陳夢奧運女單奪冠
但是這話一出口,就註定引發輿論,“自稱自己的時代開始,也不問問自己藏龍卧虎的隊友們?”陳夢趕緊解釋道,其實還是説“我們的時代到了”比較合適——她承認自己當時在興頭上,話説得欠周到。
陳夢處在一個有趣的位置:從技戰術角度上説,她是前一個時代的延續產品,站在女子乒乓球技術完全轉折的拐點上。相比前輩,她的擊球質量更重,旋轉也強,比更注重連續的前輩們要兇狠得多,但是本質上説仍然是看重穩定的女子乒乓球。而她這次世錦賽的隊友們,無論是把伊藤擋在門外的王藝迪,或者最終在決賽相遇的王曼昱和孫穎莎,已經是另一個時代的產物。
現如今的女子乒乓球,最直觀的變化是選手們更強的身體能力。用李隼指導的話説,以前的女孩,球都是左來左打右來右打的炒豆子。而現在,新一代從身體素質開始,很多已經遠超前輩,與男選手的差距比以往任何歷史時期都更小。王曼昱孫穎莎們的女子選手風格,已經從前輩們的“就是比你多一板”,進化到了“比你先一板發力”,而且還能“比你多發一板力”。
經歷了幾個週期的迭代之後,以前只是傳説的“女子技術男性化”已經全面抵達,用一種並不單純照搬男子選手的模式。而王曼昱的奪冠,是這個新時代的開始。
有趣的是,在這批新時代的女子選手中,王曼昱有些與眾不同。年齡相仿的其他優秀選手,從孫穎莎王藝迪陳幸同,甚至到伊藤美誠、平野美宇、早田希娜,並不單純的在套路上照搬男選手,但是在思路上,強調比對手更先兇狠發力,然後在相持中,以發力對發力,強強對抗。
世乒賽女單決賽,陳夢對陣王曼昱
王曼昱是純粹技術套路上最接近男選手的,她更喜歡從第一板就直接擰拉上手,變成上旋對抗,銜接兇狠的反手進攻,再用正手終結比賽。在女選手中少見的176公分的身高,配合她反手的擰拉技術,允許她跳過很多前幾板的周旋,直接進入進攻。
很長一段時間裏,身高其實是限制王曼昱的一個因素。預測王曼昱比賽的風向,一度有個非常簡單的方式:只要她當場能在身體移動速度上跟住對手,她比賽獲勝的機會就非常可觀。
雖然身材高大,但是王曼昱天生運動能力並不像腳下生風的孫穎莎、王藝迪。剛開始參加國際比賽的前幾年,她的身材遠算不上強壯,爆發力和柔韌性——乒乓球最考驗的兩項身體素質——都談不上出彩。
雖然她強大的反手技術一旦站住輸出,就很少有人能頂住她的進攻,可是很多時候對手都能通過調動讓她左支右絀。這讓她在很多的比賽中,顯得正手非常不可靠,其實倒不是因為技術能力,而是人整體偏慢,移動跟不上,腳下沒位置,強行夠着打,顯得東倒西歪。當時跟腳下踩着無敵風火輪的孫穎莎相比,王曼昱看起來有特點,但是完成度有差距。
遇到教練肖戰,是王曼昱生涯的一個轉折。
儘管肖戰之前一直在男隊,以帶出張繼科著稱,但是肖戰和女子也算頗有淵源。1994年——離王曼昱出生還有五年——肖戰去台灣作為教練幫助之前提到過的首個奧運會女子乒乓球冠軍陳靜。當時陳靜代表中國台北,陳靜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得到女單銀牌,至今仍是協會奧運會最好成績。
陳靜 奧運歷史上第一個女子單打冠軍
肖戰在幫助陳靜的時候,思路就和傳統女子教練員有所區別,相比當時非常注重的實力對抗打板數,肖戰對陳靜的訓練計劃很多集中在前三板進攻上,思路非常之兇狠。而2017年肖戰轉任女隊,2021年再次接手王曼昱,思路也和其他教練有所不同。
執教張繼科時期,肖戰就對身體訓練格外在意,站在開滿全速的跑步機旁邊看張繼科一遍又一遍地狂奔是家常便飯。執教王曼昱之後,肖戰似乎也將當時對張繼科“只要練不死,就往死裏練”的風格原樣照搬到王曼昱身上。不少人對此持謹慎態度:張繼科的身板算是天生的運動員,而王曼昱除了身高臂長,其他身體素質亮點不多。但現如今,當王曼昱習慣性地在比賽中拉起短袖,她下邊的胳膊已經開始有明顯的肌肉線條。
配混雙,王曼昱的大腿甚至比美國男選手卡納克還粗一圈,她可以在比賽中沒什麼負擔地跟上比自己矮一頭的對手,甚至可能比對手更快。很少還有誰能像以前一樣調動王曼昱了。
就算是孫穎莎,這次決賽中為數不多的幾次嘗試都需要反手打出很高質量之後再補上自己最擅長的正手直線才有機會。在純粹的攻防實力上,陳夢和王曼昱的半決賽,前兩局稍好而後邊稍差——完全是五五對開的局面,而硬實力攻防是陳夢最擅長的方向,她還比王曼昱年長五歲,應該功力深厚得多。
世乒賽女單半決賽,孫穎莎對陣王曼昱
從奧運會到全運會到世錦賽,現如今的王曼昱是個讓任何人頭疼的課題:她的發動夠強,進攻質量夠兇狠,速度跟得上任何人,打實力還密不透風。這種全新的進化需要的是幾個沒有先例的組合,而王曼昱的身高臂長,反手技術,配合肖戰指導在對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打磨,讓王曼昱的最終形態有望跳出這幾年已經大幅度發展的女子乒乓球座標系。
今年九月份全運會之後,王曼昱孫穎莎二度在決賽賽場上相見。上次雖然4-1王曼昱獲勝,但是孫穎莎已經開始變化上做文章。全運會上孫穎莎發球環節使用了很多底線長球,和站在正手位發球;她這些變化承擔了額外風險,但是得失分對開,並不特別成功。
如果王曼昱跟得上孫穎莎的速度——這是大前提——那麼孫穎莎有個根本問題:她特長在正手,反手速度快但是進攻強防守相比弱;純粹的實力對抗她或許打得贏大部分人,但是王曼昱跟得上她的話,她未必佔上風。孫穎莎要做一些變化,可她是個速度實力類型的選手,變化不是第一選擇。
跟全運會類似,孫穎莎世錦賽兼了多項,而且都打到了最後;她在女單決賽之前的一個比賽日打了四場比賽,兩場混雙,女雙和女單,決賽後半段似乎體現了一些體力的消耗。
或許考慮到這些因素,孫穎莎這次決賽做的調整,在於她後半段並不急於兩下打死對手,而是在反手相持段做出一些節奏的變化,而不是純和王曼昱近距離白刃互搏;關鍵分的短球中,她一方面大膽地擺出很多有難度的球——王曼昱的勾手到正手位,孫穎莎擺了好幾個正手小三角——另一方面她也在關鍵比分中接發球增加了很多劈長。純粹的擺短其實雙方各有難受,這種時候率先劈出去的,反倒能打開局面。
而王曼昱則在關鍵比分展現出了一些眼熟的特點:在比賽後半段,大家體力都開始消耗,到了關鍵分都出手卻不猶豫。肖戰帶運動員以大運動量著稱,再加上肖戰發多球堪稱乒乓球屆一絕,旋轉強落點多還帶假動作,經常能把年輕小夥子累到肺都要喘出來,而且偏偏肖戰很喜歡反直覺地強調説:越是這時候,越是不要怕,要上去發力。
這思路揣摩起來大概是這樣:大家體力都下降,所以出手質量都降低;這種時候你越想過渡,越容易合不上球的力量,手一抖就容易失控;你硬着頭皮往上打,反倒容易合上力,更穩定。加上累到模糊的時候都這麼練,時間長了形成條件反射,反倒不多想。
從第六局6-8開始,孫穎莎雖然不斷打出質量極高的回合,但是分與分之間多少有些起伏;
7-8,兩人貢獻了一系列極高質量對抗,每一板質量之高,我光是看都覺得累得慌;孫穎莎進攻了十板球,每一下質量大概足夠打死對手好幾次;而王曼昱硬是扛到最後一下才丟分。
7-9的時候,孫穎莎的體力已經開始有見底的跡象;雖然主動上手,但是其實第一板質量就不高,第二下腳下沒動起來合位失誤。
11-11,王曼昱接發球擰拉雖然落點很長,但是弧線偏高,孫穎莎腳下沒動起來,正手失誤。
相比之下,王曼昱更能扛,甚至還能在後手情況下出手反攻:
6-8,王曼昱發勾手到正手,孫穎莎突然劈長到反手,王曼昱有點被頂住只能回搓被孫穎莎上手,抗了一下之後孫穎莎發力到中間——這球王曼昱後手發力直接反抽了一個反手。
8-9,王曼昱接發球擰起來之後反手相持,孫穎莎招牌側身直線連一個角度極大的霸氣發力撕——這球有些擦網,不然王曼昱甚至有機會回過來。
9-10,王曼昱同樣勾手發球,孫穎莎換用正手挑大角度,然後壓回反手,居然被王曼昱直接發力抽了中間。
最後一局的關鍵分,整體來説是:王曼昱發了大量正手逆旋轉,孫穎莎用劈長配合挑打接發球;而孫穎莎的發球主要想破壞王曼昱的擰拉,落點半長,旋轉變化等等。
賽後回看整個過程,看得出王曼昱並沒有什麼保留一下拼第七局的想法——她就要在這決勝負,沒保留。她不想給孫穎莎任何機會,現在,馬上。
王曼昱關鍵分數的頑強當然不完全來自教練組的打造,她頑強的企圖心其實早在奧運會就有顯現:在許昕劉詩雯金牌失守之後,有粉絲捕捉到了她在觀眾席上對日本隊充滿挑戰意味的表情。
跟孫穎莎相對順遂的國家隊生涯不太一樣,王曼昱生涯中錯過的時機並不算少:首次參加一二隊升降比賽,時機正好是自己兼三項青年錦標賽之後,以微小差距沒能升入一隊;在競爭奧運會的2019、2020年時間段,曾經超過兩年沒有冠軍入賬,沒能在奧運會的競爭中出線。
王曼昱的生活從來不是順風順水:在孩子從事體育的家庭中,王曼昱的家境遠不算優越。父母為了她從齊齊哈爾搬家到哈爾濱,打過零工維持生計,直到不久之前父親還在擺攤;而她之前黑龍江隊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為國家隊輸送過運動員和教練員,這讓她在全國青少年選手中曝光率很低;天賦而言,她雖然很小就公認反手能力很強,但是僅憑這點原不足以在國家隊立足,更別提晉級。
她從一個高個子的瘦弱小姑娘,到現在的世錦賽冠軍、奧運會冠軍,真正能依靠的大概只是努力。一個眼看着自己的父母在冰天雪地哈爾濱擺攤的孩子,父母能給的也只是“不怕練“這三個字。有些人天生驕傲,但是更多人在球枱前的信心,來自於100%確定自己比對手練得更多,練得更好更刻苦。王曼昱毫無疑問地屬於後者。
從奧運會P卡到替補進入團體賽,到全運會冠軍,到世乒賽新後加冕。王曼昱的野心仍然繼續,她練得太多太苦,這些磨練不允許她在第六局給孫穎莎更多空間,不允許她在奧運會有出場機會時給對手任何餘地,也當然不會允許自己的生涯在此停滯。
奧運會後的女子乒乓球的是全新的時代,而這個時代的第一個冠軍,由王曼昱開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