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第一階段總結:足協、中足聯籌備組艱難情況下全力保障
記者賈巖峯報道 中超第一階段10輪比賽日前已經結束,如無意外,8月開始的第二階段將回歸主客場,這樣,存在了兩個多賽季的中超賽會制,將畫上句號。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裏,中國足協和中足聯籌備組非常努力,做到了順利完賽和零感染。相對於前兩個賽季,今年無論是從籌備到開賽,都異常艱難。在多項國際大賽取消的前提下,職業聯賽能夠順利開始,非常不容易。
相對於略顯倉促的2020賽季和遊刃有餘的2021賽季,2022賽季可謂舉步維艱。之所以如此困難,是兩方面造成的,一是無緣世界盃,放棄亞洲盃主辦權,防疫形式嚴峻,中國足球陷入低谷;二是中超由16隊擴軍為18隊後,要增加一個賽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尋找賽區非常困難。
這其中,還經歷了一些原本定好的賽區最終放棄,上海兩隊因為疫情原因不知何時能夠外出,各種不確定因素交織在一起,困難可想而知。有人可能會覺得,比賽早開始晚開始無所謂,2020年是7月份開始的,很快就打完了。但那麼短的賽季和賽制,對於中國足球沒有好處,所以,為了爭取儘可能多的時間,打滿34輪,足協和中足聯籌備組組成的工作組奔赴多個城市,馬不停蹄地談判,最終,海口成為第三個賽區。
為了承辦中超,三個賽區都竭盡全力。梅州賽區此前主辦過中甲,為了接待中超球隊,先期投入了不少費用,進行硬件升級。比如説草坪改造,燈光升級,VAR室搭建還有球員休息室改造。也許很多方面的條件,不如之前的蘇州和廣州賽區那樣完備,但是,梅州確實拿出了能夠提供的最佳辦賽條件,而且,梅州多年來沒有辦過中超頂級賽事,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
海口賽區是最後敲定的,原本,暑期是旅遊旺季,為了接待中超賽事,還要進行場地改造和燈光升級等,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三個賽區中,最“特別”的是大連賽區,有中超中甲兩個賽區,12支球隊齊聚一座城市,在大連市委市政府和金普新區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大連市體育局和大連市足協全力協助下,打贏了第一階段“戰役”。
大連賽區最為人稱道的是接納了上海兩支球隊,申花主帥吳金貴在第一階段最後一場比賽的賽後發佈會上,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專程表達了對於大連賽區的感謝。綜合來看,大連賽區的辦賽滿意度,是所有賽區中綜合評價最高的。
第一階段結束後,中國足協和中足聯籌備組分別向三個賽區書面致謝,感謝他們在中國足球最艱難的時候,用最真誠的態度和最暖心的服務給予幫助。事實上,第二階段恢復主客場後,可能還有個別球隊會把某個賽區當做主場。
有了前兩個賽季的積累,按理説防疫流程已經駕輕就熟了,原樣照搬即可。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賽區防疫工作,每個賽季都進行了不同程度地升級,今年更是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進行了細化。從後來中國男籃和中國羽毛球隊多人新冠陽性來看,中國足協和中足聯籌備組將防疫看作重中之重的指導原則是正確的。
2021賽季,各賽區只是劃分了藍區和綠區,其中藍區是核心區域,綠區算是建立在藍區與外界之間的一個緩衝過渡區。本賽季,藍區進一步細化,涉及人員分為藍區一類人員、藍區二類人員、綠轉藍三類,以及綠區第四類和第五類人員。這樣劃分的目的,是為了讓藍區的工作人員也要有限度接觸,非同一類人員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接觸,必要接觸也必須做好防護。
同時日常做好體温監測、數據收集,每週一次核酸檢測,所有封閉區域人員需要外出,必須遵守相關流程,臨時外出必須申請且得到批覆結果後才能外出,外出時必須乘坐專屬車輛且必須當天返回,中途不允許在其他任何地點駐紮逗留。
比賽日的防疫流程,細化到了對所有進入賽場的球員、工作人員和官員的所有言行和穿戴都有明確規定,甚至對傷病人員如果需要外出就醫的穿戴也做了明確規定:必須佩戴N95醫用口罩;雙手佩戴一次性醫用手套;就醫全程如非必要儘量不摘下口罩與手套;回到封閉區域內,在指定地點解除防疫裝備便於集體處理。
防疫方案中還包括一旦有人出現疑似症狀的處理流程和不同情況的不同應對方案,本着對賽區所有人員負責的態度,每日進行體温上報、健康打卡、門禁臉部錄入,保證所有登記在冊的賽區人員都沒有單獨外出,即便已經三令五申,但防疫是大事,足協和中足聯籌備組還是本着不怕麻煩,親歷親為的原則,讓防疫工作沒有任何遺漏和死角。
在第一階段比賽中,中超三個賽區各隊都嚴格遵守紀律,沒給防疫工作增加任何不必要的麻煩,保證了賽事順利進行。在大型賽事的防疫工作準備和管理上,在相同級別其他項目的協會中,中國足協和中足聯籌備組是值得肯定和表揚的。
與以往相比,本賽季中超第一階段10輪比賽誕生了一項紀錄,就是連續10輪均有紅牌,涉及11支球隊的22人(20名球員和2名教練),平均每輪就有2.2張紅牌。而2021賽季,紅牌總數只有32張,按照這個趨勢,理論上第二階段結束前超越上賽季毫無難度。
22張紅牌中,蓉城、國安、廣州均領到3張,並列最多。蓉城3紅皆是對國安首回合一戰所得;國安是唯一一支有教練染紅的球隊;球員方面,廣州的小將艾菲爾丁是本賽季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領到兩紅的球員。
需要説明的是,前兩輪中超過後,足協曾因紅牌頻出和裁判們開會談話,在此後個別比賽中,明顯看出有裁判在判罰時手下留情。
本賽季的裁判工作,借鑑了2021賽季的申訴機制,擬定了新的俱樂部申請評議辦法。要求申訴必須在賽後30分鐘內向裁判監督提出評議申請,這樣等於要求裁委會必須就相關賽事進行資料準備,賽後4小時內遞交申訴報告,這樣便於裁委會就爭議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核驗探討,然後儘快給出評議結果。
而賽制組織方在24小時內必須答覆是否受理申訴,賽會制期間,72小時內給出評議結果;如果恢復主客場制,則是48小時內。
第二階段恢復主客場,對於裁判的選派工作而言,壓力不會減少太多,但裁判不用一直封閉在賽區內,他們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可能更好。但目前的大背景下,執法難度會越來越大,所以,對於裁判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第一輪開始,紀律委員會開出了不少罰單,球員被追罰1到4場不等,其中最重的罰單給了深足,原因是賽後因為不服從判罰,產生肢體衝突。整體來説,對於紅牌動作追罰上,尺度和原則基本一致,而外界對於很多追罰場次有質疑,更多的還是因為教練、球員包括某些媒體從業人員,對於判罰規則和尺度瞭解得不夠準確和透徹。
儘管每個賽季開始前,足協都會組織專業人員進行規則宣講,但似乎收效甚微。在未來的工作中,裁委會方面會總結第一階段的工作得失,在間歇期加強與各俱樂部間的溝通,就第一階段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對越位、禁區內手球、嚴重犯規和暴力行為以及U23球員使用規則上,再進行重點溝通,希望第二階段開始後,各隊的比賽風氣和精神面貌上,能有一些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