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男足,雖不至於讓人嗤之以鼻,但難免會叫人皺眉。實際上,中國男足也曾經歷過一段相當繁盛的時光。
當然,中國足球的興盛已是民國時期的事了,甚至,説是“亞洲第一”也毫不為過。
經歷了十多年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後,民國時期的經濟發展成績斐然。雖説軍閥林立,但各大軍閥都很重視地方的經濟發展,所以,總的來説民國時期的經濟狀況相較於晚清有所好轉。只不過,這些軍閥的目光並未放在體育事業上,幾乎沒有軍閥對足球行業進行投資,國民政府亦無相關的預算。
在當時,中國足球隊募集經費的方式就像江湖藝人一樣,幾乎是通過乞討來獲得的。為了湊足參加1936年奧運費的經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傾巢出動,各工作人員來到民國政府中央乃至地方的各級部門,尋找經費上的支持。經過一場全國範圍的“乞討”之後,總算湊出了一筆錢——十七萬元。按照預算來看,這筆錢並不充足,起碼還需要五萬經費。
無奈之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只能決定球隊自行籌錢,在奧運會舉辦的兩個月前來到東南亞各國進行表演賽,用這筆門票收入來填補奧運會經費的虧空。就這樣,本該在全國享受體育迷頂禮膜拜的各大球星搖身一變,成了為經費浪跡江湖翻跟頭打把式的藝人,他們輾轉於東南亞諸國,與各國足球隊踢球,進行表演賽。總共用了兩個月時間,中國隊總算攢出了五萬元的經費。
二十二萬元奧運經費,對於國家隊而言遠稱不上寬裕。為了節省開銷,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旅程中,球隊的隊員和工作人員不得不節衣縮食節省開銷。坐船時,大家所購買的船票是最便宜的三等艙,在外國住宿時也選擇最便宜的旅社。有時,中國隊的所有成員住在一間大通鋪裏,有些球員還得在地上打地鋪。至於吃飯,大多數時間這些球員都只能自己買菜做飯,從沒光顧過外國的飯館。
民國中國隊的主教練也不是經驗豐富的老將,充其量只能算作足球愛好者。顏成坤之所以擔任主教練,完全是因為此人想通過這種方式換取公費旅遊的機會。靠着南華體育會主席、香港中華巴士公司經理的職務之便,顏成坤順利地成為中國隊的主教練。
主教練是對足球訓練一竅不通的二把刀,再加上,當時的民國政府沒有給足球隊提供充足的訓練經費,所以中國隊的訓練成了大問題。當時中國隊唯一進行訓練的方式,就是與東南亞各國球隊踢比賽,哪怕只是友誼賽和表演賽,也是球員們訓練的機會。
雖然,民國政府對足球隊的發展不太重視,但當時的體育主管部門卻對足球隊給予了足夠的關注。體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足球隊下達了這樣的要求:“凡我中華足球選手,務求網羅無遺,以期組成一個全國精華薈萃的勁旅。”
為了達成這一宏願,當時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特地成立了選拔球員的附屬機構,也就是足球選拔委員會。委員會來到全國各地,篩選那些擁有天賦的足球選手。經過三個月如火如荼的選拔過後,1936年四月,中國隊募集了二十二名球員,其中有李惠堂、張邦倫和譚江柏。
如果,民國時期的中國有“足球先生”,那麼,足球先生一定會在這三名球員中誕生。
1922年李惠堂,剛剛過完了十七歲生日的李惠堂通過了南華隊的選拔,成為香港最有名氣的球隊的一員。李惠堂的職業生涯相當精彩,剛剛進入球隊便被選為主力前鋒。李惠堂的身高約為1米82,他的奔跑速度極快,且擅長控球,最精通的技巧就是倒地卧射。加入球隊僅一年後,李惠堂便帶領隊伍在日本大阪召開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中摘得桂冠,出師告捷。
隨後,十八歲的李惠堂在四場國際大賽中表現突出,名聲大振。1926年,李惠堂組建了自己的球隊,並帶領球隊參加了上海召開的“史考托杯”,以四比一的大比分戰勝了英國獵克斯隊。李惠堂的勝利,讓中國足球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完成了由弱隊到勁旅的轉變。
中國隊的門將張邦倫,有可能是同時期亞洲最出色的門將,在當時張邦倫被冠以“遠東第一鐵門”的稱號。張邦倫生於上海,曾在1948年與1952年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並在1952年新中國成立後的赫爾辛基奧運會中擔任中國代表團旗手。
譚江柏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廣東人,他的頭球技術堪稱當時的中國之最,譚江柏本人亦因此收穫外號“譚銅頭”。1936年,譚江柏代表中國隊出征柏林,參加奧運會。歸國之後,譚江柏效力於東方甲組隊。譚江柏的兒子譚詠麟,是上世紀香港最著名的歌星之一。
可以説,自甲午戰爭爆發以後,中國人的胸中始終壓抑着一股惡氣。而中國隊在民國期間屢次戰勝日本隊,並保持不敗紀錄的戰績,讓飽受壓抑的中國人出了一口惡氣。
在1936年的奧運會前夕,中國足球隊就像是現如今的乒乓隊一樣,被國人寄予厚望。為了給奧運之旅籌措經費,中國隊先後在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和印度踢了二十七場球,總共勝了二十四場,踢平三場,為奧運之行籌措了充足的經費。
在奧運會上,足球賽實行末位淘汰制。而中國隊參加奧運後的第一個勁敵,便是強大的英國隊。抽到了英國隊這支籤後,每個人的心都懸在半空中。要知道,英國是現代足球運動的發源地,所以英國足球隊的實力處於世界前茅。英國隊的實力讓每個中國隊球員感受到空前的壓力。
其實對於英國隊來説,中國隊同樣是不容小覷的強敵。中國隊的主力前鋒李惠堂在亞洲成名已久,而中國隊在此前的友誼賽中更是所向披靡。在亞洲所舉辦的十屆大型足球賽中,中國隊僅失利一場。這樣的成績在英國人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歐美強國對中國隊不敢怠慢。
八月六日,柏林湯姆遜體育場盛況空前,成千上萬的觀眾雲集球場,連通道都被圍堵得水泄不通。面對中國隊,英國人感受到極大的壓力,為了讓球隊戰勝中國隊,英國女王還特地給國腳們發來電報,要求他們捍衞英國的榮耀。
從中國走向歐洲,客場作戰的壓力讓中國隊的球員坐立不安。為了消弭球員們的緊張情緒,中國駐德大使程天放從德國找來了五百名華人華僑,專程來到球場為國足助威打氣。哨聲吹響,英國隊的兩名球員便按照安排好的戰術分別站在李惠堂的左右,為其添加進攻壓力。
由於主力前鋒受制,所以中國隊的進攻能力受到強烈的阻撓。所幸,中國隊的後衞陣容強大,加上參與球賽的門將實力高超,英國隊始終無法攻破中國隊的大門。經歷了近一小時的爭奪後,上半場以零比零持平的比分結束。
時間來到下半場,英國人改變了戰術,對中國隊發動了全力進攻。好在中國隊防守得當,英國前鋒始終無法帶球突破大門。當下半場進行到十三分鐘時,中國隊突然改變了戰術。對於中國人而言,奧運賽場上的勝利彌足珍貴,這是國足走向世界的一次勇敢嘗試,所以中國隊的球員決定進行一場豪賭。
中國隊改變了策略,開始進行全面反攻。每個球員都全力以赴,嘗試突破英國人的防守得分。只可惜因為戰術安排失當,以至於中國隊的後防線空虛,給英國中鋒製造了一個突破的機會。英國中鋒臨門一腳,首開一球,突破了門將的防守,取得一分。
或許是因為丟掉的這一分讓每個中國球員蒙受了巨大的壓力,在接下來的比賽中中國球員的表現接連失誤,以至於,在比賽來到四十一分鐘時中國隊的球門再次被突破。由於中國球員戰術激進,以至於,每個球員的體力損耗極大。
最終,中國隊已無法組織有效進攻,這場比賽以零比二的比分惜敗。
不過,即便中國隊已落敗,但中國球員的表現仍為全場球迷乃至全歐洲體育迷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的歐洲媒體給予中國隊一致好評,認為中國隊的實力不亞於任何一支歐洲球隊,且有成為頂尖球隊的潛質。中國隊之所以惜敗英國隊,還是因為中國球員在體力上有所不足。
不論如何,民國時期的中國足球隊為中國足球的興盛開了先河,最輝煌的時候,27場24勝3平,一躍成為亞洲的霸主。但遺憾的是,中國男足沒能繼承前人之志將國足發揚光大。希望不久後國足能重拾信心,像民國的老前輩一樣為國足增光添彩,以嶄新的姿態再戰世界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