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走近冬奧)以“奧運情”追尋“志願夢”,這位“雙奧志願者”準備好了!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體育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題:以“奧運情”追尋“志願夢”,這位“雙奧志願者”準備好了!

  新華社記者李春宇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的時候,正值小學五年級暑假,看電視不過癮,我説什麼也要參與進去,去奧運現場看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餘中淇回憶起2008年做志願者的經歷,臉上的笑容彷彿也屬於曾經的年少時光。

  當奧運聖火第一次在北京點燃的時候,11歲的餘中淇報名成為一名城市志願者,在奧運場館周邊搭建的藍色小亭子裏做一些輔助翻譯和信息諮詢的工作。“當時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練好外語,給外國友人講中國故事,做好北京奧運的‘小主人’。”他説。

  為了勝任志願工作,餘中淇當時準備了一大段關於長城、故宮、四合院、北京烤鴨等中國元素的英文介紹,遇到外國人就找機會講給他們聽。“現在回頭想想,可能比單純介紹景點和美食更重要的,是讓更多外國朋友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用一些具體的案例和故事可能更奏效。”他説。

  13年過去了,從“北京歡迎你”到“一起向未來”,餘中淇説:“如果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是我們在張開雙臂、擁抱世界,那麼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們是在努力讓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國,我們更自信了。”

  如今,已經是博士生的餘中淇通過選拔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志願者,而這一次,他走向了一個更核心的志願崗位——奧林匹克大家庭助理,為來自全球的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提供日程管理、場務陪同、語言翻譯、信息溝通等服務,10月剛剛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志願崗位培訓。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志願工作對我而言是一次啓蒙,清華大學濃厚的體育氛圍更加深了我對運動的熱愛和對奧運的熱情。這兩年我參與了校慶、畢業季、晚會等大型活動的組織服務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同時也更深刻地體會到‘團隊’的重要性。志願者從來都不是單槍匹馬,為奧林匹克大家庭服務的志願者們同樣也是一個大家庭。”餘中淇説。

  13年前,北京奧運會舉辦期間,像餘中淇工作過的那種“藍色小亭子”有上千個,志願者有數萬名,而不久前在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首都高校冬奧志願者也莊嚴宣誓,將共同為舉辦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盛會貢獻青春力量。

  “志願者就是要把自己融入集體之中,但是志願工作並不是完全捨棄自我。我們的思想認知和能力水平在這一過程中其實也在逐步提升,也是一種自我實現。”餘中淇説。

  2008年餘中淇曾到現場觀看了田徑、拳擊等比賽。在北京冬奧會上,在做好志願服務工作的同時,他也希望能更多地瞭解冰雪運動,看到更多中國運動員在冰雪項目上取得好成績。

  魅力冬奧,相約北京。“這座‘雙奧之城’已經做好準備,作為‘雙奧志願者’的我也準備好了!”餘中淇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