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賽事預約可以考慮得更細緻合理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體育

在防疫的大前提下,東京奧運會將所有比賽都設置為“高需求賽事”,即記者僅憑註冊證件無法直接入場採訪,還需要提前預約。這一措施對控制場館人員密度,降低感染風險的確是一劑良方。然而,如何在防疫需要與記者採訪需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東京奧運會對此進行了嘗試,但有些方面值得反思。

乒乓球項目持權轉播機構的採訪位置

為控制某一時間段前往特定場館採訪的記者人數,東京奧運會開通了賽事預約系統。這個系統對所有奧運會註冊記者開放,最遲接受某場比賽開賽前一天15時59分之前的預約,然後通過電子郵件通知預約是否獲批。對此記者們有幾個問題。首先,名額遵循什麼原則進行分配。可惜東京奧運會賽事預約系統沒有説明這一點。從實際使用情況看,提前兩三天預約仍可能被拒絕,壓着截止時間預約也未必不能獲批,誕生奧運會首金這樣的焦點賽事不難約到,但同一天的擊劍比賽申請卻被拒絕了。在邏輯不明的情況下,我們採用了所有可能去的比賽都先預約的方式,但這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比如,兩場決賽幾乎同時進行,如果我都獲得了批准,那麼去了A地就不可能趕到B地。從個體的角度看,去A或者去B,捨棄一個即可,但對於整個賽事的運行,這無疑是一種浪費,因為有人約到了卻不去,有人想去卻約不到。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認為奧運會以往針對“高需求賽事”的做法值得借鑑,即國際奧委會根據賽事參賽運動員所屬的國家和地區,首先將記者門票按比例發放給國家或地區奧委會,然後由國家或地區奧委會分配給本國、本地區的記者。如果有剩餘,其餘有需求的記者可以去國際奧委會設在主新聞中心的票務辦公室排隊領票,先到先得,發完為止。

另一個問題,是賽事預約制度能否嚴格執行。就東京奧運會的情況看,賽事前期非常嚴格,我們7月24日晨前往朝霞射擊場去撲奧運首金,其中一人因為預約成功進入場館,而另一人卻被攔下來,只好轉奔他處。但隨着比賽進行,預約成功最終卻選擇不去的情況大量出現,於是所有場館雖然仍有檢查預約這道程序,但如果你説沒有預約,他們也會在登記後讓你進去。這個做法其實很務實,因為裏面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再容納一部分記者的,但這麼一來,賽事預約系統本身就名存實亡了。

其實,啓用賽事預約系統在部分東京奧運會場館確實屬於情勢所迫。比如舉行空手道比賽的日本武道館,整個新聞中心目測40平方米左右,無法容納太多記者同時工作。有些場館的混合採訪區較小,比如舉辦羽毛球項目的武藏野森林綜合體育廣場,那裏的文字記者混合採訪區外貼着一張告示,上面明確寫着決賽只對官方通訊社等少數指定媒體開放。當然也有根本不查驗賽事預約結果和混合採訪區門票的場館,比如賽艇和皮划艇(靜水)的比賽場館——海之森水上競技場,再比如帆船比賽場館——江之島遊艇碼頭。究其原因,場館新聞中心足夠大,加上混合採訪區又在室外,只要用更多的柵欄圍出足夠的地方,就可以保證人員不密集。

最後,一個強大的info(賽事信息)系統應該是賽事預約系統最好的幫襯。此次東京奧運會,info系統提供決賽的賽後發佈會現場視頻,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可以讓無法到現場的記者們遠程獲取信息,瞭解情況。但這只是覆蓋了記者賽後採訪的一個場景,另一個場景——混合採訪區需要通過info的即時引語服務來完成。相信有了這些,再加上一個細節完善、考慮周到的賽事預約系統,疫情下大型賽事的賽事預約系統就可以讓防疫需要與記者的採訪需求達成平衡。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袁虹衡 李遠飛 陳嘉堃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