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鵬決定不徵召武磊和四名巴西歸化國腳。
這是《北京青年報》最新報道的消息,由於有着前期新聞的鋪墊,一點都不顯得突兀。
在不久前國足公佈的集訓名單中,沒有出現武磊的名字,表面上是考慮歐洲聯賽正在進行時,實則是向外界釋放微妙的信號。
事實上,國家隊的信號已經十分明顯,武磊近期狀態不佳,無論是衡量競技還是考慮輿論,帶他去十二強賽都已經不再合適。
本賽季西甲,武磊總共只在賽季初首發3次,最近18輪都坐在替補席,且出場時間十分有限,已經徹底成為西班牙人的邊緣人物,如此境遇,當然無法保證出戰十二強賽的狀態。
而另一邊四歸化無緣國家隊,也是有跡可循的事情。
中國球迷都清楚,足協大力推動歸化政策,是上一任領導班子的決策,陳戌源上任之後,對歸化始終是嗤之以鼻的態度。
過去兩年,中國足球整體環境極其惡劣,為國養士的恆大爆雷,根本無力再承擔歸化的開支,背後留下的只能是一地雞毛。
要知道,足協歸化的目的是竭盡所能衝擊世界盃,歸化國腳的需求是掙錢,現在國足世界盃之夢已然破裂,非血緣歸化的球員又拿不到錢,結果便可想而知。
明面上,洛國富、阿蘭、費南多和艾克森是因為無法按要求體測而無緣國家隊,背後的原因,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
歸化走到這裏,幾乎已經可以宣告失敗,即便官方表態會繼續推進,但也不過是面子上的話術而已。
遙想三年之前,輿論雖然分成兩派,球迷們依然對歸化政策抱有嘗試的心態,彼時裏皮帶隊,即戰力入籍,世界盃夢想並非遙不可及。
然而短短時間,一切就都煙消雲散,事實證明,中國足球缺的不僅是實力出眾的球員,還有切實可行的政策以及貫徹政策的決心。
假若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只能演化為悲劇。如果能從失敗中尋找到教訓,也不失為歸化政策的價值。
回到國足備戰十二強賽收官本身,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未來的方向。
不徵召武磊,可能會對國內球員的留洋積極性造成影響,但從長遠看,能者上位和人才迭代,才是中國足球走出黑暗的關鍵。
武磊曾經是國家隊的中流砥柱,但現在已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將,國足的當務之急,是尋找年輕一代去挑起大梁。
逐步讓歸化降温,也是同樣的道理,中國足球需要做的,是在青訓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足球人口。
唯有基本盤穩定,國家隊才可能崛起,這是足球作為一項產業的發展規律,只可惜,中國足球總是繞路太遠,然後又回到原點。
如今,十二強賽已經註定草草收尾,國足則依然沒有方向。當頂級聯賽俱樂部為了生存便需要竭盡全力,當頭部職業球員的收入出現斷崖式的下滑,足球人口又從何而來。
金元足球從開始到結束,走過了十年的跨度;歸化政策從開展到冷卻,不過用去三年時光。
中國足球,最擅長的就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傷了的是球迷的心,涼了的是足球人的熱情。
如此環境,當真能搞好足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