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球 賽場探出路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三大球 賽場探出路

9月24日,十四運會男排20歲以下組決賽舉行,山東隊以3∶2戰勝浙江隊奪冠。圖為山東隊球員池芳旭(後)在比賽中扣球。 本報記者 王霞光攝

在十四運會的賽場,除了奧運選手參加的比賽和傳統優勢項目風頭正勁,足球、籃球、排球等“三大球”也以其影響力大、職業化程度高、民間參與人數多而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

近幾屆全運會,針對“三大球”後備力量薄弱、參與力度不足等問題,採取了增設青年組等方式,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槓桿作用”——青少年球員數量有所增加,人才培養模式也更趨多元。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不斷提升競技體育實力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其中“三大球”更是牽動人心。全運會的不斷探索,也在為走出符合實際、符合規律的“三大球”發展之路提供方向和路徑。

設項練兵與精彩兼顧

在大力振興“三大球”的背景下,十四運會原本就將足球、籃球、排球決賽階段參賽隊伍數量增加至12支,足球還增設五人制足球項目和更多年齡組別。此後,基於疫情防控等方面考慮,又進行了調整,男子、女子“三大球”項目都根據年齡段設置兩個組別。

男足、男籃項目沒有設成年組。其中,男籃首次取消了成年組比賽,但允許每隊報名4名超齡球員。組委會表示,這是為了兼顧鍛鍊年輕球員和提升比賽關注度。但無論男足的20歲以下組還是男籃的22歲以下組,針對的都是可以在職業聯賽嶄露頭角的年齡段,也確實有一些優秀的年輕球員在十四運會的比賽中亮相。相對而言,足球18歲以下組、籃球19歲以下組和排球19歲以下組可以視為男子、女子“三大球”後備力量的大檢閲。三人制籃球比賽,既有專業球員,也有大學生球員和民間業餘球員,各方混戰,別有一番趣味。

此外,出戰東京奧運會的女子“三大球”隊伍情況各不相同,女足和女籃都以奧運聯合隊的國家隊配置出戰十四運會成年組賽事。奧運聯合隊在女籃成年組決賽中大比分戰勝江蘇隊獲得冠軍,在女足首戰中則險勝東道主陝西隊,25日的決賽對手是上海隊。

未能闖入東京奧運會八強的中國女排並未整隊征戰十四運會,球員回到各自省隊參與成年組比賽,當仁不讓地成為各隊絕對主力。從前期的比賽看,天津、江蘇、遼寧等隊實力強勁,其中天津隊的李盈瑩經過大賽歷練,進步較快,幾乎每場比賽都有上佳發揮。但讓人稍感遺憾的是,除國家隊球員外,各隊目前沒有出現讓人眼前一亮的新面孔。

創新促進與激勵並舉

從2009年在山東舉行的十一運會開始,全運會率先在男足項目設置雙年齡組的比賽,加大年輕球員的參賽比重;2013年在遼寧舉行的十二運會,“三大球”開始全部設置青年組比賽,目的就是用全運槓桿促進各省區市對後備力量的重視。

十四運會上,在女籃奧運聯合隊奪冠之後,隊員穿着各自省區市的領獎服登上了最高領獎台。藉此機會,山東、山西等代表團也獲得了全運會參賽歷史上首枚“三大球”金牌,這或將對更多地方培養青少年球員及支持省內俱樂部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不久後,中國女籃就要出征亞洲盃,整隊參加全運會,也有利於球隊在整體上保持比賽狀態。

在已經結束的男籃19歲以下組比賽中,廣東隊、浙江隊、江蘇隊獲得前三名。其中廣東隊小將孫浩欽場均獨得30分,身高1米92的他能突能投,進攻手段多樣。“美妙的全運會之旅告一段落,下一站CBA(中職籃聯賽),加油!”據瞭解,孫浩欽已完成CBA球員註冊,新賽季他將代表深圳隊參賽。

孫浩欽出眾的能力得益於籃球青訓系統的培養,從連雲港體校到深圳隊青訓,他多次入選國字號隊伍。廣東隊主教練鄭永剛説:“這次能拿到冠軍,主要得益於我們省內有3家CBA俱樂部,及其向下覆蓋的一大批基層體校,正是有了他們的人才輸送,我們才可以優中選優組成隊伍參加全運會。”

人才青訓與校園融合

雖然距離金牌仍有一步之差,男、女足18歲以下組兩支亞軍球隊的人員組成和培養路徑卻值得一提。

重慶男足的大部分球員來自重慶市足協和重慶輔仁中學共建的2003梯隊。幾年來,多名球員有入選國字號青少年隊伍的經歷。來自中超重慶兩江競技隊的胡興雨、鄧皓天則是職業俱樂部代表。這樣一支由市足協、學校、職業俱樂部三方組成的隊伍,80%以上的隊員來自重慶本土青訓,在全運會賽場上創造了重慶足球的歷史,也為後備力量培養提供了新的借鑑與思路。

浙江女足闖入決賽讓人頗感驚喜,這批小球員的成功引起了外界對於足球多元化發展的期待。隊中多名球員來自麗水市,她們的優異表現,讓人想到麗水日益濃厚的足球氛圍。近年來,依託校園足球的後備人才培養,當地的業餘聯賽和五人制足球發展態勢良好,足球人才的湧現水到渠成。

在女排19歲以下組比賽中,一大批身體條件出色、具有良好天賦的年輕選手在比賽中脱穎而出,甚至有十六七歲的小隊員已經擔起重任。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訓練及反興奮劑部主任李國東説,通過比賽摸底了許多“好苗子”,江蘇隊副攻萬梓玥年僅16歲,身高已達到1米96,各項身體條件非常突出,上海隊18歲的二傳手柴瀛,一手出色的傳球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過,也有多地的排管中心負責人和教練員表示,儘管有全運會設項的支持,女排項目依然面臨後備力量不足的問題。傳統強隊天津隊正在嘗試從全國範圍內擴大選才。今年10月,中國排球協會還將繼續舉辦“希望之星”訓練營,重點培養2005、2006年齡段的年輕運動員。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5日 07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56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大球 賽場探出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