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9月23日電 “大灣區”選手:副業做一名沙排運動員是怎樣的體驗?
新華社記者韓嘯
和公司請好年假,澳門姑娘梁安盈放下手頭的工作飛抵陝西西安,以一名沙排運動員的身份,開始了她的全運之旅。
今年25歲的梁安盈是澳門一名體育記者,但陪伴她更久的另一個身份是排球運動員。
從小學開始練習排球,到如今踏入社會兩年,梁安盈仍沒有放棄這份愛好。在她的工作日日程裏,7點半下班後趕去訓練場地,有時候練到晚上11點,第二天接着上班。
和梁安盈一起代表澳門隊參加本屆全運會沙排比賽的,是她的中學學妹羅詠心,從2014年開始搭檔,兩人的合作已走過七年。
羅詠心也是一名業餘運動員——作為一名23歲的初中體育老師兼班主任,她平日工作十分繁忙。
“特別是剛開始工作的第一年,太累了。”羅詠心回憶剛入職的狀態,沒有時間訓練,技術下降得非常快,而且因為工作任務繁重,短暫的練習時間內訓練質量也不高。
對於“職場人”分配時間的艱難,梁安盈深有同感。“和學生時代參加訓練比賽不同,職場上有明確的任務需要完成,下班之後再去訓練,這時候身體和心理上都會覺得更加疲憊,需要付出更多的東西。”
在澳門,梁安盈和羅詠心最常去的沙排訓練場地是澳門黑沙海灘。由於完全對公眾開放、球場在燒烤營地附近,黑沙海灘球場的條件非常有限。“碎石子、小磚頭,我們在訓練的時候要格外注意,不然就會受傷。”羅詠心説。
梁安盈坦言,有時候太累了會問自己:到底在堅持什麼?為什麼這麼努力?
“我們還在堅持,最主要當然是因為熱愛。”兩位姑娘相視一笑,“因為熱愛才能堅持。”
身為體育記者和運動員,梁安盈的多重角色給她的職業生涯帶來了不一樣的趣味。“原來我只熟悉沙灘排球,但是工作上能接觸不同項目的運動員,也能瞭解很多其他體育賽事。”
特別是報道沙灘排球比賽的時候,梁安盈經常碰到採訪對象都是熟悉朋友的情況。
“你還採訪過我呢。”坐在一旁的羅詠心笑着説,2019年在越南舉辦的亞洲U23女排錦標賽上,正在參賽的她接受了“老隊友”梁安盈的採訪。説罷,兩人一齊笑出聲,“這些事情都很有意思。”梁安盈説。
全運會女子沙排小組賽中,令梁安盈和羅詠心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場和遼寧隊的比賽。首局落敗的劣勢下,她們第二局曾一度領先,但最終以20:22惜敗。“還是缺乏經驗,原來從沒碰到過這種情況,我們覺得非常可惜。”羅詠心賽後説。
“對這些業餘運動員來説,每一次重大賽事都是學習。”澳門排球總會副主席歐子榮説,這次梁安盈和羅詠心的狀態還不錯,在小組賽中曾以2:0戰勝陝西隊,實現了突破。
“不論輸贏,業餘選手勇於拼搏、不懈努力的專業精神也令人欽佩。”歐子榮説。
在這次全運會男子沙排賽場上,還有一位非專業選手、來自香港的徐錦龍。現年39歲的他曾是一位銀行職員,如今在學校任教。
工作近20年,徐錦龍堅持沙排訓練,並且多次參加大賽。“原來在銀行工作更忙,現在好一點。”他坦言,除了時間分配,缺乏醫療團隊、技術指導團隊和經濟壓力也是限制業餘運動員發展的因素。“沒有醫療團隊幫助做恢復訓練,有時候規模較小的巡迴賽我們甚至要自費參加。”
從12歲練排球至今,徐錦龍仍然保持周內訓練兩次、週末訓練一次的節奏。
“喜歡的事情就應該堅持啊。”被問到堅持打球的原因,徐錦龍毫不猶豫地回答。即使很多人説39歲對於一名運動員來説年齡已經太大了,他覺得自己“還能繼續戰鬥”。
由於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徐錦龍和搭檔王沛林本次參加全運會的過程一波三折,隔離時間超過一個月,不過這沒有影響他們的熱情,每場比賽都拼盡全力,博得了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我們特別珍惜疫情下打比賽的機會,而且是全運會這種國內頂尖賽事,這太不容易了。”王沛林説。
由於全運會採用閉環管理方式,梁安盈和羅詠心度過了一段難得的共處時間,這是兩人球場外最寶貴的收穫之一。
“我們的目標更清晰了。”羅詠心略顯靦腆地説,雖然迴歸日常生活她們是普通的記者和老師,但是作為一對沙排組合,即使沒有取得亮眼的成績,兩個人已經有了前進方向。明年在杭州舉行的亞運會上,她們想實現心中的“小目標”。
“我們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有意義的事情。”羅詠心認真地説,“為自己喜歡的事情拼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