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巴塞羅那
當你把這兩個詞結合在一起的時候
絕大多數籃球迷的第一反應大概就是
美國男籃夢之隊
那一年他們的橫空出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甚至有些場次在比賽還沒有結束的時候
參賽隊員就上前與夢之隊的球員索要合影
他們是巴塞羅那最耀眼的明星
但是在這璀璨的星芒之外
另外一羣小夥子也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那就是我們自己的主隊
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後
第三次代表中國站在奧運會舞台上的
中國男籃
只不過與夢之隊炫目的戰果截然相反的是
中國隊七場比賽都以失利告終
最終只取得了當屆賽事最後一名的成績
用孫軍的話説就是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之前
因為國家“奧運戰略”的影響
不少省級體協為了快速出成績
解散了“投入大,見效慢”的籃球隊
我國的籃球競技水平因此也出現了一定的滑坡
丟掉了1990年亞青賽男女籃項目的金牌
這樣的退步令人警醒
人們也重新加大了對籃球項目的重視程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
中國男籃在賽會前定下了
“橫下一條心,爭取進八強”的口號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很骨感
“中國籃球教父”錢澄海宣佈退休
其接班人孫邦在接手國家隊後一年多也因病告退
彼時還名不見經傳的蔣興權臨危受命
成為了新一屆國家隊的主教練
雖然現在看上去這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和藹可親
但是在當時
蔣興權可真算得上是一位“魔鬼教練”
在他的帶領下
中國男籃集訓隊定下了
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的
“三從一大”訓練方針
每天五小時左右的高強度訓練
每週僅在週日休息半天
鐵血的執教風格
嚴格的準軍事化管理
讓許多國家隊的老隊員都很難適應
然而面對這樣的阻力
蔣指導卻因時制宜
淘汰了一部分無法適應這種訓練強度的老隊員
為國家隊引入了大量的新鮮血液
擴充出了一支多達十七八人的國家集訓隊
胡衞東、孫軍、鞏曉彬、鄭武等
在國內中嶄露頭角的年輕人
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了國家隊的視野
他們耐得住寂寞,肯練
也為後來的中國男籃“黃金一代”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最終由蔣興權一手打造的奧運陣容中
只有孫鳳武、宋力剛和張勇軍參加過前一屆奧運會
而孫軍、胡衞東、鞏曉彬、吳慶龍和阿的江等人
都是第一次參加國際大賽
中國隊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
也是當時中國隊派出去參加國際大賽裏
最年輕的一支國家隊
在高手如林的奧運賽場
要想一步登天幾乎是不可能的
與獨聯體、立陶宛、澳大利亞、波多黎各和委內瑞拉
分在一組的中國隊
如果想要實現晉級的目標
就至少要在小組賽中擊敗兩個對手
基於當時對手的特點
中國隊將戰略重心放在了波多黎各和委內瑞拉身上
小組賽首戰
面對擁有“世界屋脊”薩博尼斯的立陶宛隊
中國隊顯得非常不適應
對抗差、失誤多、犯規多的問題很快就顯現了出來
接着投籃失準、籃板球控制力差等弱點也都暴露無遺
一場比賽下來
中國隊全隊只搶到了13個籃板球
甚至不及薩博尼斯一人(14個)
37分的巨大分差
也給滿懷希望的中國隊着實來了一個下馬威
第二場對陣波多黎各
在對手兇悍的打法面前
中國隊年輕的小夥子們再度慌了神
進攻不利,失誤連連
頻頻被對手追身反擊
原本這是一場必須要贏下來的戰役
中國隊卻最終輸掉了32分之多
雖然在隨後對陣獨聯體的比賽中中國隊逐漸找回了狀態
整體命中率回升到了50?上
孫軍(22分)和吳慶龍(19分)也都有着上佳的發揮
但是無奈對手強大
中國隊還是輸掉了比賽
在小組賽剩餘的兩場比賽中
已然士氣低落的中國隊
再也無力迴天
先後又輸給了澳大利亞和委內瑞拉
在排位賽的比賽中
中國隊則又先後輸給了安哥拉和委內瑞拉隊
帶着0勝7負的奧運會最差戰績
結束了他們的巴塞羅那之旅
回憶起當年的情形馬健表示
“當時我們都很年輕,缺乏大賽經驗
一些場次單打獨鬥過多,進攻缺乏章法
又過多的依賴外線進攻
可偏偏外線投籃命中率下降,再加上防守的問題
想贏球太難了。”
而留給孫軍最深的印象則是
“我們太軟了”
一有身體對抗
我們的動作就變形了
而面對對方的進攻
中國隊也顯得辦法不多
再加上許多無謂的犯規
平均下來中國隊每場比賽要比對手多犯規9次
最終中國隊輸掉了全部7場比賽
一共輸掉了128分
兩項數據均跌落到了歷史最低點
國際大賽從來就不是給年輕人練兵的舞台
剛剛經歷完國家隊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換血
要想憑藉這樣一幫年輕人出成績顯然也是不現實的
但是這次嘗試也為中國隊未來的崛起孕育了新的希望
剛剛年滿22歲的孫軍
以場均16.1分的成績成為了本屆奧運會中國隊的得分王
與孫軍同齡的胡衞東也發揮出色
7場比賽命中15記三分球且命中率高達41?span>
四年後,當他們再次站上世界舞台時
終於帶領中國隊打進了奧運會八強
並且為中國籃球打出了一個響亮的名號
“黃金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