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冬奧事:蘇格蘭“專供”冰壺

新華社倫敦1月26日電 你不知道的冬奧事:蘇格蘭“專供”冰壺

新華社記者張薇

2021年年底,96個精心挑選的冰壺運抵中國,等待在北京冬奧會上為參與較量的運動員服務。和以往多屆冬奧會一樣,這些冰壺都出自一家英國蘇格蘭的百年老店——凱斯冰壺廠。

從1924年首屆冬奧會時冰壺亮相,到1998年長野冬奧會起保持正式比賽“編制”,凱斯冰壺廠的冰壺幾乎不曾缺席。這一經過兩個家族幾代傳承的百年老廠之所以地位穩固,除了專注的匠人精神,更離不開他們對艾爾莎·克雷格島上岩石的獨家開採權。

從蘇格蘭格拉斯哥的市中心一路向南,在車程大約1個半小時的海邊公路駐足。天氣晴好之時,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接近半圓形坡頂的小島——艾爾莎·克雷格島。那裏不僅是多種鳥類的棲息地,而且是目前奧運冰壺的原材料唯一產地。

在這個據説是由火山噴發形成的小島上,兩種花崗岩被凱斯冰壺廠獨家開採,在製作冰壺的過程中完美結合。其中一種最為珍貴的被稱為藍色磨石,被用於冰壺底部,它的性狀接近水晶,十分堅硬且防水,在和潮濕冰面反覆摩擦的過程中能長久保持原形。另一種被叫做普通綠石,用於打造冰壺的主體,別看名字“普通”,但卻異常抗撞擊,很難破裂。

近500年前,蘇格蘭人民為了在天寒地凍時找樂子,發明了冰壺運動,當然最初的石頭都很隨意,冰壺刷也就是純粹的掃把。隨着項目的流行和比賽的愈發嚴肅,項目開始出現統一的規則,冰壺也受到標準的約束。而經過上百年時間的檢驗,艾爾莎·克雷格島上的岩石被認為獨一無二,不可替代,是製作冰壺的完美材料。

滿頭銀髮的凱斯冰壺廠老闆吉米·威利在自家工廠窄小的辦公室內講起了歷史。雖然年事已高,但他時不時還來工廠看看,“從家騎車兩分鐘就到了”。

工廠創始人安德魯·凱斯是名石匠,他的父親和兄弟也都是幹同一門手藝。一百六七十年前,他們開始專注於冰壺的製作,但安德魯30多歲就不幸去世,他的妻子為了保住冰壺廠,找來吉米·威利的爺爺幫忙。

於是,一個職業理想本是當律師的年輕人開始專注於打理冰壺廠,後來甚至自己畫圖設計了加工冰壺的機器。威利不僅保存着圖紙原稿,而且留着那台有接近100年曆史的機器,想着有一天為它建個博物館。

威利從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參與工廠工作,而那正好是冰壺生產的黃金歲月。由於冰壺運動在加拿大大規模興起,冰壺市場供不應求。威利老爺子估計,加拿大那一時期得修建了上千個冰壺館,凱斯工廠則僱傭了多達25人,一年生產接近4000個冰壺。“即便這樣,很多訂單還是要等上兩三年才能收貨。”

然而,爆棚發展10多年後,加拿大冰壺館的飽和讓凱斯工廠隨之陷入低谷。“很不幸,我們的冰壺太經久耐用了。”威利笑着説,“就算經常使用,也能用上五六年。而久用之後出現磨損或瑕疵,我們也可以讓它們回廠翻新。”

生意最不景氣時,凱斯工廠一度只有3個工人,但威利説他從沒有想過放棄。就這樣,堅持到世界冰壺聯合會開始大力推廣項目,堅持到冰壺自1998年起成為冬奧會固定的正式比賽項目,凱斯工廠又迎來了新生。

在不大的車間裏,凱斯工廠的經理吉姆·英格利什告訴記者,車間裏的機器都已經用了50多年,從切割原石到打磨、粘合、手工拋光等,一個冰壺的生產大約要經歷20道工序。“現在我們的年產量大約為2000個,平均每生產一個冰壺需要五到六個小時。當然,為了與時俱進,我們也在構想設計和使用新的機器。”

英格利什表示,多年來凱斯冰壺的生產工藝和品質沒有太大改變,但會根據項目發展、技術更新以及冰面差異等需求,在設計上做出微調。“比如我們為北京冬奧會專門推出了這款名為‘2030’的冰壺,它的底部和之前款相比要厚一點,側面的曲面要更深一點。”

為了北京冬奧會,凱斯工廠生產了190多個冰壺,然後精選出96個送上賽場。英格利什表示,除了冰壺有講究,冰壺比賽對冰面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受聘於凱斯工廠多年的製冰師馬克·卡倫10多天前已飛赴北京開始工作。

威利表示,他肯定會關注冬奧會的冰壺比賽,而且希望英國隊奪金。當然,他更希望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冰壺比賽經過這一“櫥窗展示”能吸引更多人蔘與,讓專用艾爾莎·克雷格小島花崗岩打造的冰壺走向更多國家(地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7 字。

轉載請註明: 你不知道的冬奧事:蘇格蘭“專供”冰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