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場上,就要拼一把
□ 本報記者 沈靜 趙君 本報通訊員 李英傑
一把舉起198公斤,力壓各國參賽選手……8月27日,東京殘奧會力量舉重男子65公斤級決賽,山東運動員劉磊將一枚金牌收入囊中。而這也是他舉重生涯所收穫的第四枚殘奧會金牌。
劉磊1987年出生於棗莊市嶧城區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2歲時因小兒麻痹症致使腿部殘疾。2001年,還在求學的劉磊偶然接觸到殘疾人舉重項目,並在各級殘聯組織的幫助下,在嶧城區體校開始了他的舉重生涯。因2004年參加全國殘疾人舉重錦標賽獲得第三名,劉磊被中國殘疾人舉重隊選入國家隊訓練。
“之前三次殘奧會奪金我都沒哭,但是這次真的流淚了,因為這枚金牌來得太不容易了。”劉磊告訴記者,因為身體狀況不是特別理想,里約殘奧會後他就有退役的打算。但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又挺過了這幾年。“疫情原因,殘奧會推遲一年舉行,這對運動員來説也是很大的考驗。特別是賽前兩個月,因為出國參加排名賽、配合隔離,訓練不是很系統,幾乎所有隊員的實力都有所降低。”
劉磊坦言,不是沒想過放棄,但是姐姐的一句話,讓他堅定了參賽的決心。“我姐跟我説,劉磊,你去了沒拿到好成績,可能會難過幾個月,但你要不去,可能會遺憾一輩子。”
這次比賽前,劉磊已經作了最壞的打算:拿銅牌,甚至沒有牌。“但我心底裏還是想要拼一把的。”
支撐劉磊拼下去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劉磊想要做給兒子看。“來東京之前,我問我兒子,‘爸爸能拿第幾?’兒子説‘第一唄。’我以為他不知道第一是什麼意思,就又問,‘第一、第二、第三是什麼意思?’兒子説,‘金牌、銀牌、銅牌。’”劉磊説,我必須堅持,必須努力,這是給兒子最好的禮物。
連續參加四屆殘奧會,並且四次獲得金牌,對於一名殘疾人運動員來説,絕非易事。“身體殘缺是不幸的,但是我有幸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有着訓練參賽的充分保障和支持,穿上中國的隊服,我感到無比光榮。”劉磊説。
被問及如何保持高水平競技狀態,劉磊告訴記者,鬆弛有度的訓練模式是他能堅持下來的“秘訣”。“一個殘奧會週期內,賽前1年多的時間,我會投入高強度的訓練,其他時間我一般通過健身等保持狀態,這種模式比較適合我。”
談到未來的打算,劉磊透露,他已經提交了退役申請。“舉重對我來説,是人生的一個階段。現在的結果,已經很圓滿了。”劉磊説,“之前,考慮最多的是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現在更希望通過自己的經驗、學識、能力,去幫助更多人通過雙手改變生活、實現人生價值。這對我來説,具有更大的意義。”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