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講述:讓“可持續”熱詞,從筆尖扎到泥土裏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 講述:讓“可持續”熱詞,從筆尖扎到泥土裏

  新華社記者牛夢彤、沈楠、姬燁

  在北京冬奧會的籌辦中,“可持續”是熱詞,又是相對的新詞。2014年底,國際奧委會的改革路線圖《奧林匹克2020議程》把“可持續性”列為三大主題之一。北京申辦冬奧會的時候,早已深入人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核心理念之一。

  在具體籌辦過程中,怎樣把“可持續性”落到實處卻沒有模板可以套用。和夏奧會相比,冬季運動與自然環境關係更為緊密,使得這項工作更受關注。

  北京冬奧組委在總體策劃部設立了可持續發展處,這個現在有9人的團隊負責可持續理念的落地,而支持和參與這項工作的人難以計數。可持續性的很多工作並不立竿見影,甚至這一代人都未必能看到果實。這是一件“急”卻又“急不得”的事情。

  從北京市環保局轉任冬奧組委可持續發展處處長的劉新平介紹,除了保護生態環境,他們的工作還包括可持續性採購的探索、場館可持續性建設和利用、低碳管理、制訂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等等……四年過去,一些成果顯現出來。

  以下是劉新平的講述:

  (小標題)那年夏天 碧綠的山

  6月的一天,我們坐着皮卡車,沿陡峭的雪道開往高山滑雪的出發區,那裏是北京第二高峯小海陀山的最高點。路很顛,彎急坡陡,我們緊緊抓着把手。

  盤山路不斷爬升,看着綠意盎然的山景和初具規模的賽道,我回想起了三年前……

  2017年也是6月,也是這座山。延慶賽區還沒開工,國際奧委會負責可持續的官員米歇爾來北京,一下飛機就先要去延慶賽區。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從山腳走到山頂,用了整整一天。看着一望無際的山林,我們暢想着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那時我們對延慶賽區所做的規劃環評剛剛通過審批。為了延慶乃至北京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和專家、政府相關部門一起制定了54項任務,有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環境可持續任務,也有與區域居民生活改善相關的經濟可持續、社會可持續任務。

  54項聽起來沒有很多,但每一項都包含繁雜的內容。比如植物保護,分為就地保護、近地保護、遷地保護幾類,具體步驟有本底調查、樹木標記、選址遷移、種子採集、培育養殖、回種維護……光是遷移一棵樹,前後就需要幾十個人經過一年半載才能完成。

  所幸我們不是孤軍奮鬥,各領域專家學者、各級政府部門、建設單位和第三方專業機構都在盡全力支持。集眾人之力,事情才能做下去。

  (小標題)那年冬天 忐忑不安

  一開始心裏真的沒底,因為大部分事情沒人幹過。比如表土剝離,為了保護延慶賽區尤其是高海拔區域豐富的種質資源,施工人員把施工區域的表土一點點剝下來,裝袋儲存,施工告一段落再用於生態修復。這些表土很多要度過一個寒冬,裏邊的種子究竟能不能成活,誰也不敢打保票。

  老實説,這些事有人會覺得不太“划算”,但什麼是“划算”?用當下的時間金錢換後代的生活質量,從長遠看是高性價比的。

  地域的特殊性、業務的開創性使得冬奧會的可持續性工作沒有參考答案。不光賽區和建設單位是第一次接到這樣的任務,我們自己也是頭一回。這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次把所有業務領域都納入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範圍內運行。從2017年初開始,我們一邊跟專家請教,一邊自己惡補,一邊摸索着推進。可喜的是,北京冬奧組委可持續性管理體系在2019年11月通過了認證。

  回想接手這份工作的時候,我其實很猶豫,50歲了還要學很多新東西,而且背後有巨大的責任。但我最後還是下了決心,在有限的職業生涯裏能為國家做一件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是非常榮耀、非常難得的機會。

  (小標題)某年某天 靜待花開

  終於到山頂了,一下車就看到綠色草甸上開着各色鮮花,遠處羣山層層疊疊。我們都很感慨,延慶賽區從未興土木到今年年底即將完工,一切都變了,卻又好像沒變。

  三年時間,賽區雪道縱橫,雪車雪橇場地像一條游龍,今昔對比已經大變模樣;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頂,經歷了剝離存儲的亞高山草甸挺過嚴寒迴歸土地,像往常一樣開出了胭脂花;兩萬多棵山上的樹搬到山下的保護基地,活下來了;一些紫椴、核桃楸這樣的保護植物在苗圃長大,又回到這裏;附近的松山自然保護區持續監測到斑羚、野豬等野生動物的活躍影像……

  賽區建起來了,生態環境也在大家的努力下保護了、逐步修復了,這是對我們最大的慰藉。

  可持續性工作內容很多,真正的效果不是五年十年能看到的,而是在更遠的未來。除了滿足當代人的需求,還要能滿足後代的需求,這就是“可持續性”要做的事。

  “可持續·向未來”是北京冬奧會的可持續性願景,“環境正影響、區域新發展、生活更美好”是工作任務。這代表着北京冬奧會的眼光會一直眺望未來,希望通過當下的默默耕耘,給後代留下一些可持續性工作標準、一套可持續性評價體系,一座永葆自然的青山、一片富饒的土地。(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45 字。

轉載請註明: (體育)講述:讓“可持續”熱詞,從筆尖扎到泥土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