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開始至今,武漢第十一屆運動會在各城區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賽事高潮,每週都有多項比賽上演。“青少年體育類社會俱樂部組和青年組的設置,讓更多的比賽項目首次走進市運會,市運會真正辦成了一屆全民參與的運動會。”15日,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評價道。
開門辦賽,更多新型時尚的賽事亮相武漢
市運會三人籃球賽。長江日報記者喻志勇 攝
市運會武術比賽。長江日報記者喻志勇 攝
4月10日,市運會籃球項目青少年體育類社會俱樂部組三人籃球賽在武漢全民健身中心開幕,這不僅是本屆市運會的首項賽事,也是三人籃球項目首次進入市運會。實際上,首次進入市運會的項目還有武術散打、射箭、輪滑等眾多項目,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參賽隊伍主角來自社會俱樂部和社會培訓機構。
本屆市運會青少年體育類新設的社會俱樂部組共有14個比賽項目,包含擊劍、馬術(場地障礙)、射箭、武術散打、輪滑等項目,這些項目都是社會關注度高和青少年參與人數較多的新興時尚項目,在各城區擁有眾多社會俱樂部和培訓機構。在10月5日開幕的市運會青少年輪滑比賽中,來自全市9個城區的13支青少年輪滑隊伍參賽,現場甚至有學習輪滑僅幾個月的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參與角逐。
市體育局青少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增設社會俱樂部組,就是希望更多的社會俱樂部、培訓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到市運會的賽事籌辦中來,為青少年羣體開展更多的賽事活動,“只要是大家喜歡的運動項目,有足夠的社會基礎和市場,市體育局就會打開辦賽大門。現在武漢青少年的賽事有了兩個序列,一是各區少兒體校的孩子參加少年兒童組的競技比賽,這是我市青少年水平最高的比賽,二是由社會俱樂部和社會培訓機構參加的水平相對低一點的比賽,這些項目的設置不僅直接對標省運會、青運會和全運會,而且為武漢體育挖掘更多後備人才提供了可能。”
降低門檻,青年組比賽讓市屬大學生更有城市歸屬感
市運會健美·拉拉操比賽。長江日報記者喻志勇 攝
市運會網球比賽。長江日報記者喻志勇 攝
本屆市運會,組委會在增加賽事平台的同時,也儘量降低參賽門檻,讓更多的人羣參與到市運會這一全民健身的舞台中來,首次設置的青年組就為廣大市屬高校的學生們享受到了運動帶來的快樂。
市運會青年組參賽對象來自江漢大學、武漢商學院、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等四所市屬高校。青年組共有9個項目,分別是田徑、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啦啦操和武術。市體育局青少處相關負責人指出,青年組的比賽實際上就是市屬高校運動會,這個組別的開設,讓很多大學生有了參加比賽的機會。
今年5月底6月初,青年組的足球、武術、籃球、乒乓球、排球、網球等多項賽事先後在武漢商學院、江漢大學、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等學校開賽,很多大學生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參加市運會,讓他們在享受運動快樂的同時,有了強烈的城市歸屬感。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網球隊隊員陳嘉欣是一名大二學生。她在自己的“主場”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網球館參加青年組網球比賽時説,這是她練習網球以來第一次參加正式比賽,“我來自襄陽,市運會可以幫助我們這些‘新武漢人’快速融入城市,我現在就憧憬4年後的市運會成年人體育類的網球比賽。”
“以前四所市屬高校間只是限於專科院校或本科院校之間的交流賽,從來沒有參加過像市運會這樣規模大、級別高、項目多的賽事。市運會打破了專科院校與本科院校之間的界限,讓市屬高校緊密聯繫在了一起。”武漢城市職業學院職業網球學院党支書記彭代斌説。
想方設法開展冰上運動,隔空“請來了”北京裁判
市運會花滑比賽。長江日報記者喻志勇 攝
隨着“北冰南移”國家戰略的實施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臨近,如何讓喜愛冰雪運動的武漢青少年參與到市運會中來,組委會可謂絞盡了腦汁。
線下比賽線上打分,請中國花樣滑冰協會給予技術支持,武漢冰雪運動協會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市體育局的支持,武漢市歷史上的首次花滑比賽就這樣以一種全新的辦賽模式開始了。
9月12日,在泛海城市廣場冰龍冰上運動中心舉行的花滑比賽中,主辦方在賽場邊架設了三台遠、中、近不同的攝像機位,將每位選手的參賽視頻拍了下來。比賽結束後,市冰雪運動協會將比賽錄像傳送至位於北京的中國花樣滑冰協會,再由後者指派的技術專家組統一打分,根據分數確定各項目的最終名次。
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説,採用這樣的辦賽模式其實是因為我們武漢還沒有花樣滑冰比賽裁判,但即便如此,比賽還是辦起來了,“大家也看到了,武漢有很多社會俱樂部參與冰上運動,也有很好的冰場運動場館,還有大量的青少年冰上運動愛好者。比賽中小選手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和對比賽的投入,讓承辦賽事的所有人都感到很欣慰,這也為我們今後舉辦其他武漢還沒有舉辦過的賽事活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辦賽思路。”
(長江日報記者朱文秀 通訊員肖洪)
【編輯: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