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球迷中流傳着一句話,世界冠軍容易獲得,但是全運會冠軍更難。
中國女乒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也僅有六個人能夠在全運會中奪冠,她們分別是焦志敏、鄧亞萍、王楠、張怡寧、李曉霞和丁寧。
這六個人中,也僅有焦志敏、鄧亞萍和張怡寧三個人能夠在全運會中衞冕,由此可見,全運會奪冠的難度絲毫不比世乒賽低。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六名獲得全運會單打冠軍的運動員,除了焦志敏之外,其餘的五人最終都完成全滿貫的成就,而只有焦志敏,僅僅有兩個全運會單打冠軍,卻沒有獲得一次世界大賽的單打冠軍。
這是什麼原因呢?
是焦志敏實力不行嗎?
答案是否定的。
事實上,焦志敏的實力絲毫不比另外五位全滿貫得主差,她也曾經是中國女乒的領軍人物。
焦志敏本有望成為中國女乒首個奧運會單打冠軍得主。但是卻因為被迫讓球,最終僅獲得了漢城奧運會的女單季軍,這也令焦志敏心灰意冷,憤而宣佈立即退役。
1988年漢城奧運會,是乒乓球項目第一次成為奧運會的比賽項目,當時的中國女乒派出了焦志敏、李惠芬和陳靜三個人蔘賽。
當時的焦志敏和何智麗,是中國女乒最具實力的兩名運動員。
但是由於何智麗在一年前的新德里世乒賽中,不聽從教練組領導的讓球命令,在半決賽戰勝了隊友管建華,儘管何智麗在決賽中擊敗了韓國選手梁英子,但是何智麗最終還是被教練組領導以“複雜的人際關係”為由,剝奪了漢城奧運會的參賽資格。
何智麗也是一怒之下,立即宣佈退役。
而焦志敏則是順利獲得了漢城奧運會的參賽資格。這是因為,在教練組心目中,焦志敏要比何智麗聽話多了。
在此前的世乒賽,教練組已經多次要求焦志敏讓球,焦志敏都聽從了教練組的命令,對於教練組領導來説,還是比較喜歡焦志敏這樣聽話的運動員。
漢城奧運會,儘管世界排名第一的何智麗沒有參賽,但是焦志敏、李惠芬和陳靜三個人依然表現非常出色,三個人順利打進了女單四強。
四強中的另外一個選手是捷克選手赫拉霍娃。
半決賽,焦志敏對陣李惠芬,而陳靜迎戰赫拉霍娃。
賽前,教練組再一次召開了賽前動員大會,會上,教練組領導指出,陳靜年僅20歲,非常年輕,恐怕難以阻擋捷克選手赫拉霍娃晉級決賽。
如果赫拉霍娃進入決賽的話,焦志敏和李慧芬誰更有把握戰勝赫拉霍娃?
由於在新一年的新德里世乒賽中,焦志敏意外不敵赫拉霍娃,教練組擔心,在奧運會的決賽中,焦志敏還會再次不敵赫拉霍娃。於是,就決定要焦志敏在半決賽讓球給李惠芬,由李慧芬去對付赫拉霍娃。
教練組這樣的思維方式,如果放在現在,我們會感覺很可笑,難道以前輸過,這一次就一定還會輸嗎?以前贏過,這一次就一定還能贏嗎?
當然,那時的教練組根本不會這樣想,他們為了以防萬一,還是要求焦志敏讓球給李惠芬。
當教練組將要焦志敏讓球的決定告訴焦志敏後,焦志敏心如刀割,自己艱苦訓練了十幾年,不就是為了能夠在世界大賽中為國爭光嗎?
可是現在就這樣被無情剝奪了為國爭光的機會。
但是,焦志敏不是何智麗,她不敢像何智麗那樣公然違抗教練組領導的命令,儘管內心萬分不甘,但是焦志敏還是在決賽中讓球給了李惠芬。
卻不料,另外一場半決賽,陳靜以3-0的比分橫掃赫拉霍娃,這也使得焦志敏的讓球變得毫無意義。
在季軍爭奪戰中,焦志敏以3-0的比分擊敗了赫拉霍娃,獲得了奧運會的季軍。焦志敏説,這場季軍爭奪戰,我必須要贏!如果我輸了,就證明教練組要我讓球的命令是正確的。但是,我一定要證明,我完全有能力也有實力戰勝對手。
但是獲得季軍之後,焦志敏下定決心,再也不打球了,因為八年的職業生涯,焦志敏已經五次被迫讓球了,這樣的乒乓球還有什麼意義呢?
從漢城回到國內之後,剛下飛機,焦志敏就召開了一個簡短的新聞發佈會,焦志敏宣佈,此刻我立即退役了,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打乒乓球了!
退役後的焦志敏第二年就遠嫁到了韓國,面對焦志敏這樣的絕頂高手,韓國乒協非常希望焦志敏能夠代表韓國參加國際比賽。
但是面對韓國乒協的再三邀請,焦志敏還是選擇了婉拒,焦志敏説:儘管乒乓球確實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但是我的乒乓球永遠屬於中國,想要我在國際賽場和中國隊作對,我永遠也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