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評|記住冬奧會“用雪自由”的背後英雄

一屆非凡的冬奧會,讓我這個對冰雪運動無感的人,也記住了不少名字。谷愛凌、蘇翊鳴、徐夢桃、高亭宇……這些為中國爭得榮譽的金牌選手,大名如雷貫耳;他們的故事,也在聚光燈的照射下,變得耳熟能詳。

有一個人,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他的故事同樣精彩,令人動容,毫不亞於那些在冰雪賽場上奮力拼搏的健兒們。他叫秦大河。一點不誇張地説,中國可以成功舉辦冬奧會,功勞簿上必須銘刻他的名字。

新民快評|記住冬奧會“用雪自由”的背後英雄

秦大河 圖片源自網絡

辦一場冬奧會,最需要的是什麼?是雪。不是普通的雪,而是密度比天然雪高3到5倍的人造“冰狀雪”。但在2016年以前,中國連一條合格的冰狀雪賽道都造不出來。在西方技術封鎖下,是70歲高齡的秦大河帶領團隊,連續4年在零下20多度的極寒環境中科研攻堅,才最終造出“冰狀雪”,實現了中國冬奧會的“用雪自由”。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秦大河全部的故事,那就錯了。秦大河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學教師,31歲那年,他改行研究冰川凍土,從此人生開掛,成為同行眼中“瘋狂的科學家”。42歲,他徒步橫穿南極大陸。南極沒有醫療條件,出發前,他拔掉了10顆不算健康的牙齒。40出頭的人滿口假牙,就是為了避免牙齒出問題影響科考。

從南極回來,秦大河瘦了30多斤,但他以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毅,帶回800多個珍貴雪樣,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個全部擁有南極地表1米以下冰雪標本的科學家。此後,他籌建了中國第一個冰芯實驗室,通過他的雪樣分析成果,中國對南極的認知,開始從跟跑走向領跑……

這一屆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極大鼓舞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也讓世人看到中國在更多領域的崛起。但從秦大河的故事裏,我們讀懂的,是從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片雪花,都凝結着難以想象的汗水與心血。

西方封鎖,自力更生,實現逆襲……多少年來,相似的故事一直在上演,中國的每一步跨越,都有無數我們可能不知道姓名的人在背後默默奮鬥與付出。這些不朽業績,同樣值得升國旗、奏國歌。

潘高峯/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03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民快評|記住冬奧會“用雪自由”的背後英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