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城
本屆全運會賽程過半,多個競技項目已經完賽,精彩紛呈的賽事引發了全民關注。值得注意的是,本屆全運會的參賽主體更加多樣化。據報道,除傳統的省(區、市)體育行政部門及行業體協外,北京體育大學、天津體育學院將參加跆拳道、鐵人三項和棒球項目比賽,還有個人身份運動員將參加擊劍、自行車和游泳項目比賽。
9月23日,全運會排球男子20歲以下組半決賽開賽。圖為江蘇代表隊選手在比賽中攔網防守。光明日報記者 陳城攝/光明圖片
全運會是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體育賽事,但同樣也是全民參與、全民競技的重要舞台。本屆全運會的口號是“全民全運 同心同行”,核心目的是推動全民健身、全民體育。從這個角度而言,拓寬參賽主體准入資格,顯然更加有利於推動全社會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畢竟,這給予了所有普通人一個夢想——能夠站在中國最高規格體育賽事領獎台上的夢想。
全運會允許個人身份運動員參賽,也意味着他們有可能代表國家在奧運賽場上綻放光芒。奧運會上,很多國家的參賽隊員都不是職業運動員或全職運動員:日本皮筏艇選手矢澤一輝的社會身份是一名僧侶,他曾獲得倫敦奧運會第9名的成績,為當時日本皮筏艇項目的最好成績;今年東京奧運會女子自行車公路賽的冠軍名叫安娜·基森霍弗,是一名數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和講師,自行車只是她的業餘愛好……這些例子表明,無論是不是職業運動員,有夢想,就有創造奇蹟的可能,而夢想需要更為寬鬆的競技體育參賽環境來支持。
從另一個意義上説,允許個人身份運動員參賽,體現了對參賽主體身份的包容性,有利於擴寬發現競技體育人才渠道、吸引更多主體參與到競技體育中來。我國是人口大國,這意味着不夠細緻的體育人才選拔機制,有可能致使我們錯失一些有天分的體育苗子。參賽主體多樣化,代表着我國競技體育事業建設有了新的人才補充機制。同時,通過這一方式,還能夠就某一競技項目的培養方式進行對比擇優,讓傳統的體育選拔、訓練機制更為系統全面。
從本屆全運會的項目看,個人及高校主體參賽項目多為小眾項目。人們期待,在下一屆全運會以及未來的國內高水平體育賽事中,能夠在傳統大項看到多元化參賽主體的身影,讓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在競技體育賽場上嶄露頭角。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24日 09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