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份,世界足壇發生了一件大事,以皇馬、巴薩、尤文、曼聯在內的12家歐洲頂級俱樂部,宣佈組建新的足球聯盟,稱為“歐超聯賽”。
這個歐超聯賽囊括了西甲、英超和意甲三大聯賽的全部豪門球隊,球迷眾多。從實力上看,除了德甲的拜仁和法甲的巴黎,這12家球隊代表着全球最強競技水平。
歐超聯賽的消息一爆出,就遭到了大範圍的反對。包括國際足聯、歐足聯及各大聯賽足協都發表聲明譴責。國際足聯和歐足聯聯合聲明,如果俱樂部膽敢參加歐超,俱樂部就被禁止參加歐冠聯賽,球員不能參加世界盃和歐洲盃這樣的國家隊比賽。
這樣“剝奪式”的聲明一出,歐超聯賽頓時土崩瓦解,兩天之內10傢俱樂部退出,只剩下皇馬和巴薩。球迷為此事津津樂道,稱之為足球界的“兩日維新”。
矛盾的核心
對歐超聯賽的反對,不僅是歐足聯,連各國的政府高層也提出反對,英國首相鮑里斯和法國總統馬克龍都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不滿。
歐超聯賽相當於在已有的歐冠和各國聯賽之外另起爐灶,會讓現有的比賽吸引力下降。
歐超聯賽引起強烈反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AC米蘭就提出類似概念。20世紀初,幾大豪門球隊也提出了組建歐超聯賽的概念,最終胎死腹中。
這次事件的矛盾,正是歐洲足球豪門跟歐足聯之間的博弈,矛盾爆發是遲早的事情。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博弈的狀態呢?
因為在過去20年,歐洲足球圈出現了幾股新勢力趨勢,這些趨勢推動了足球成為全球產業。在這種趨勢的加持下,豪門球隊和歐足聯的矛盾愈發激烈。
第一個趨勢,是歐洲足球的影響力正在擴大,成為全世界的運動。
歐洲足球最頂尖的賽事,就是歐冠聯賽。但是過去的20年,有一件事正在逐漸改變這樣的局面,就是電視技術的發展。為什麼這麼説呢?
歐洲足球聯賽成立一百多年,但之前因為通信技術的限制,不去現場的球迷很難看到直播。隨着技術的發展,改變了這一現狀。
1987年,歐洲第一顆電視直播衞星發射成功,讓歐洲的足球聯賽可以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直播,全世界的球迷都可以一睹足球明星的風采。像英超、意甲能夠在20世紀90年代興起,多虧了衞星技術的發展和電視的普及。
電視普及給足球帶來了巨大流量,目前全球球迷有40億,是歐洲人口的5倍。其中中國的足球球迷有2億,比英法德意西加起來的球迷數量還多。
既然足球的影響力在擴大,這對歐足聯或者俱樂部都應該是雙贏才對,怎麼會激化矛盾呢?
資本的介入
這就要提到第二個趨勢,資本逐漸成為足球領域裏的一個重要變量。
隨着歐洲足球影響力的擴大,資本發現足球是一個重要的投資標的,很多歐洲之外的資本紛紛入局歐洲足球聯賽,比如俄羅斯、美國、卡特爾和阿聯酋的財團。
比如英超聯賽中,20支足球俱樂部有8支是美國資本直接控股,1支由俄羅斯富豪控股,1支是阿聯酋財團控股。這些海外資本,往往比歐洲資本更強大。
海外資本的廣泛參與,為的是追求高回報和高收益,歐洲足球聯賽也開始出現“寡頭化”,豪門俱樂部的壟斷優勢越來越明顯。
加上歐洲聯賽不會採取類似NBA那種限制球隊薪資的措施,球隊只要老闆有錢,就可以任意購買自己想要的球員。2009年,阿聯酋的曼蘇爾財團買下曼城隊之後,花大價錢購買了一大批頂級球員,球隊從中游水準一躍成為冠軍球隊。
這也徹底改變了歐洲足球聯賽的格局,2000年之前,歐洲的俱樂部可謂百花齊放,很多中小球隊都可能在聯賽和歐冠中奪魁。但是因為海外資本的介入,足球聯賽成了大俱樂部的遊戲,小球隊只是在陪跑。一支球隊如果培養出來一批優秀的年輕球員,很可能被大球隊花錢挖角。
這種寡頭模式,讓頂尖球隊和歐足聯產生了劇烈的矛盾。矛盾的重點就是“比賽多了,錢卻拿少了”。
一個足球聯賽,最吸引球迷的就是那幾支豪門。西甲的皇馬和巴薩,球迷數量佔據98%,英超五支頂級豪門,球迷數量佔了97%。歐冠的絕大多數球迷,都是被豪門俱樂部吸引過來的。
但是從歐冠的運營水平來看,這兩三年的收入卻在持續走低。特別是2020年遭遇新冠疫情,大部分豪門俱樂部虧損嚴重,入不敷出。各大豪門的虧損在6.5億到8.5億美元之間,甚至好幾支球隊還傳出出售傳聞。
歐冠的獎金是雨露均霑,弱隊當然很樂意啦,跟強隊分錢。但是強隊會覺得,這些錢都是我賺來的,為什麼要跟所有人分?於是矛盾就越來越大。
在這種情況下,組建歐超聯賽成為各大豪門的救命稻草。雖然這一次歐超沒有搞成,但是這反映出了歐足聯跟豪門俱樂部之間的間隙已經非常大,後面肯定會有更多類似的衝突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