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乙月薪降到1-2萬真的太低嗎?不比不知道,一比就不會跳腳了

中乙月薪降到1-2萬真的太低嗎?不比不知道,一比就不會跳腳了



據《足球報》報道稱:目前中乙多傢俱樂部給球員開出的月薪,是在10000-20000元之間,有的年輕球員月薪則不足10000元。

而在足協的“降薪令”之前,比如,在2018年時,中乙核心球員的薪水是在50-100萬之間,主力球員薪水在30-50萬之間,但目前,中國足球再遇寒冬冰河期後,現在的中甲俱樂部之薪酬,都已經達不到當年中乙這樣的薪資水平了。

過去,中國職業足球薪酬非常虛高的泡沫之下,足球利益攸關者最有力的論據就是:中國球員薪水高,這是市場決定的,符合市場價值規律!——那麼,現在中國足球的泡沫破滅後,球員們拿得少了,像中乙年輕球員甚至月薪不足1萬元時,又開始有些人反對説:這不符合市場規律了:給球員的薪水太少了,這會導致無人踢球云云。

中乙月薪降到1-2萬真的太低嗎?不比不知道,一比就不會跳腳了

可事實與邏輯真的如此嗎?為何拿着虛高的薪水時,就説符合市場規律,等到市場變化,球員拿得少了,就不説符合市場價值規律了呢?——這是不是一種只為利益説話,卻無原則的“雙標”邏輯呢?我們不妨讓數據來説話吧:

在足協的工作會議上,中國足協曾公佈了一組權威數據,像2019賽季,中超俱樂部平均支出11.26億元,而同季日本J聯賽僅3.16億元人民幣、韓國K聯賽更少,為1.09億元。但是,我們的投入遠高於日韓足球,可水平能力與成績,卻遠遜於東鄰,這真的符合市場規律嗎?

於是,就有了足協的降薪令之依據——當然,這主要還在於,足協更早發現了很多中國職業球隊經營舉步維艱所致。

中乙月薪降到1-2萬真的太低嗎?不比不知道,一比就不會跳腳了

在足協限薪前,中超的國腳是税前1200萬,其餘球員不得超過税前1000萬——如果再加上愈千萬的簽字費及各種獎金,中超本土的不少主力球員早已是千萬或億萬富翁了!

而中國職業球員的平均薪酬,卻是日本的近6倍,是韓國的近12倍!以2019賽季數據為例,中超球員平均工資為1389萬元(以下皆含外援)、J聯賽僅為241萬元、K聯賽為119萬元。中超球員當季薪酬平均值,同樣比K聯賽球員薪酬平均值多出近12倍。

再以日本聯賽為例,如橫濱水手隊年薪最高的球員是258萬人民幣,像大分三神隊的頂薪球員,年薪僅有48萬人民幣!而2018年時,中乙核心球員的薪水卻是在50-100萬之間——我們的中乙核心球員竟都比日本頂級聯賽一些球隊的頂薪還高,顯然,這是多麼的不合理了吧?

中乙月薪降到1-2萬真的太低嗎?不比不知道,一比就不會跳腳了

像歐洲五大聯賽中,英超的年薪最高,大約平均為8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700餘萬元——也就是説,降薪前,中超球員平均工資為1389萬元,幾乎是五大聯賽薪酬最高的英超的一倍了!

即使刨去中超聯賽中的高薪外援,顯然,像中超各隊本土主力,年薪都遠超過英超的平均700餘萬的水平了!——所以,不比不知道,這樣進行鮮明的數據對比後,我們的球員在降薪後,就不會這麼地跳腳了吧?

雖然有人可能説:中國高水平本土球員少,“物以稀為貴”,所以市場規律作用下,人家才拿到這樣的高薪——這或有一點兒道理。

中乙月薪降到1-2萬真的太低嗎?不比不知道,一比就不會跳腳了

但最為關鍵的是,並不是人們對中國球員多麼的有“仇富心理”,而是拿着如此之高的薪酬,卻踢得跟屎一樣的爛足球,你們還有什麼資格,如此洋洋自得地認為這種泡沫化下的高薪,就是理所應當,就是市場價值的真實體現呢?

想想我們的中乙,那是什麼水平的聯賽?球員的水平擱在歐洲,就是業餘水平而已!——所以,業餘的球員,能拿到月薪1萬到2萬,叫我來看,以中國目前的經濟條件、市場環境和足球水平與成績,應算是很正常的了。

其實,我們的球員如果真的不服氣,那麼,就好好踢,踢出國門,留洋歐洲五大聯賽,像韓國的孫興慜那樣,輕鬆就能成億萬富翁,何必還在國內聯賽中,於降薪後落差巨大之下,感覺如此落寞與委屈呢?【原創評論:瑜説還休】

中乙月薪降到1-2萬真的太低嗎?不比不知道,一比就不會跳腳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乙月薪降到1-2萬真的太低嗎?不比不知道,一比就不會跳腳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