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醫保障服務為奧運健兒保駕護航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體育

任仁成

中國奧運健兒在賽場上屢創佳績,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書寫了中華民族的偉大驕傲。沉甸甸的獎牌背後,不僅僅是場上的運動員們用自己的汗水和成績完美詮釋“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奮鬥精神,還有國家體育總局系統科醫保障團隊的默默耕耘和艱苦付出,他們在工作中一步步夯實基礎,為運動員提供了全方位醫務監督和醫療保障。在備戰過程和比賽中,科醫保障團隊全天負責參賽選手的醫護工作,任務繁重且艱鉅,為我國奧運健兒的安全和健康保駕護航。

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舉行,也就意味着備戰週期的拉長,運動員們的備戰計劃和節奏因此被打亂。在東京奧運會期間,國家體操隊中兩名奪金重點運動員突然出現了突發性膝關節腫脹疼痛,訓練受到較大影響;另有兩名衝金運動員在預賽結束後分別出現肩傷反應和腕傷反應。面對複雜嚴峻的困難,以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副主任醫師、國家體操隊科醫體組長劉舒為首的醫療團隊精準處置,有效排除了傷病對運動員比賽的干擾,助力運動員圓夢東京。

醫療保障工作應變能力和快速處理技術十分重要,賽場上的瞬息萬變無時無刻不考驗着科醫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團隊協作力。科醫保障團隊需要十分了解運動員個體、專項運動的特點和當時的實戰要求,針對體能康復及時做到個性化、專項化、實戰化。劉舒告訴記者,比賽中的治療方法很有講究,不能影響賽場上運動員的技術發揮,還要有效改善傷病,特別需要結合專項運動的要求辨證施治。面對訓練,一方面要為運動員診療傷病,運動康復;另一方面,科醫保障人員還會為運動員進行心理疏導,保障運動員的身心健康。

劉舒回顧了東京奧運會5年的備戰,他談道:“運動員只有保證身心健康,才有可能長期承受高強度訓練,挑戰自身潛力的天花板,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我們團隊參照體操項目優秀運動員歷史數據規律,引進使用新科技設備採集訓練相關數據,並利用體操科技服務負責人何衞研發的大數據監控平台,從日常訓練中的每一個技術細節,到機能監測、傷病防治和恢復再生等各個環節,都由複合型科醫保障團隊通過高科技儀器設備進行監控,進而有針對性地找短板、補差距,為制訂有針對性、合理性的訓練計劃提供科學依據。”

在國家體育總局和各省市體育局的支持下組建的頂尖科技手段加持的複合型科醫保障團隊,聯合了國家體育總局運醫所、科研所、信息中心和山西體科所、成都體院、西安體院和上海體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內的專家團隊,構建了包括機能監控、情報信息、規則對策、傷病預防、康復營養、心理調控、體能訓練、恢復再生、視頻反饋、技術診斷與分析以及東京奧運會風險點管控等十多個領域的科技助力體系。劉舒説:“我們可以利用平板跑台,單通道心電圖檢測、心臟血流向量成像檢查、雙能X線吸收儀、肌骨超聲等科技設備採集運動員的身體健康數據,開展多維度、包括營養和毒性元素、脂肪酸水平等多組學深度的精準健康評估,對運動員的營養、免疫、壓力和睡眠等進行精準評估。”

劉舒表示:“國家體育總局體操中心主任繆仲一提出防傷病是打贏東京奧運會翻身仗的首要任務,強化體能、科技助力、提高恢復再生能力是關鍵。而科技助力不只是現代體育科技手段的應用,最主要的是訓練理念的提升。這需要在以往傳統訓練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落實科研、訓練、保障‘三位一體’科學化訓練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