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冬奧助力添彩的年輕人(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39))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體育

圖①:周永梅正在測量無障礙衞生間門的寬度。 資料圖片 圖②:黃磊(右二)和隊友們一起進行救援演練。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圖③:夜色中的“冰絲帶”。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圖④:趙炳陶(右)正在講解“冰絲帶”屋面設計和施工情況。 董晨明攝(人民視覺)

當前,距離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幕越來越近,各項籌備工作進入衝刺階段,中國人民更是充滿了無限憧憬和期待。

每場備受矚目的大型賽事背後,總有眾多默默付出的人。6年多來,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優秀人才不斷壯大籌辦人員隊伍,他們中有很多年輕人,活躍在場館建設、醫療、交通、無障礙環境優化等領域,辛勤工作、精益求精,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助力添彩。

周永梅:

秉承工匠精神,規劃建設場館無障礙設施

打開台板、固定座椅滑輪、按動電鈕、選擇上行,簡單幾步操作,無障礙升降平台就帶着坐在輪椅上的晏先生上了10餘級台階,抵達座席區。

“升降過程平穩,點贊!”在北京賽區首都體育館的一處樓梯間,參加無障礙設施測試體驗的晏先生向工作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升降平台到達後的提示聲音太刺耳,可以換成更柔和的音樂,以免給殘障人士造成心理壓力;另外語音系統可以調整為雙語,更符合國際賽事運行需求。”站在工作人員隊伍裏的周永梅提出了可以改進的細節。90後女孩周永梅是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的一名項目工程師,和同事們一起負責北京2022年冬奧場館無障礙設施的規劃與建設。

北京2022年冬奧場館分佈在北京、延慶、張家口3個賽區,共有41個場館,其中競賽場館12個、訓練場館3個、非競賽場館26個,這些場館內外的無障礙衞生間、無障礙電梯、無障礙席位、無障礙停車位、盲道、坡道、無障礙通信服務等都需要專門的規劃與建設。“殘障人士作為設施的使用者最有發言權,每次測試時,我們工作人員既希望得到好評,又希望能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周永梅説。

“規劃和建設無障礙設施要有工匠精神,多摳細節、精益求精。”這是周永梅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她的辦公桌上,《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障礙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被翻得捲了邊,對於輪椅坡度、扶手長度、輪椅通道淨寬等重要建設標準,她都記得門兒清。然而,摳細節不僅需要嚴格遵照標準,還需要按照實際情況調整優化,需要做大量的溝通、協調工作。

前不久,周永梅像往常一樣帶着捲尺、測距儀、坡度儀等踏勘常用工具,和同事們一起來到張家口賽區檢查無障礙設施建設。走進無障礙衞生間,周永梅拿出捲尺測量坐便器周圍的扶手長度,對於坐輪椅的殘障人士來説,這些扶手可以給他們提供抓握和支撐需求。

“上翻式扶手長度700毫米,符合《指南》標準。”周永梅一邊測量,一邊將結果告訴同事。隨即,細心的周永梅突然發現眼前的坐便器外形較大,700毫米長的扶手建在旁邊顯得有些短,需要適當加長。“一般扶手的前端要與馬桶的前沿大致找齊,殘障人士使用時才方便借力,《指南》裏的標準是通用標準,實際操作中應根據馬桶的大小調整扶手長度。”周永梅指出。

多看一眼、多一次換位思考,可以排除無障礙設施中的障礙,多一種預案就能為殘奧健兒們創造更加安全適用的無障礙環境。在規劃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廣場區無障礙設施時,考慮到賽時需求和賽後利用,周永梅和部門同事建議修一條從地面到地下一層的無障礙坡道,起初業主方認為無障礙電梯就可以滿足運行需求,加修一條坡道用處不大、增加成本還影響建築美觀。“如果遇到雨雪天氣,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聚集在電梯口是很危險的事情,同時坡道還可以滿足應急疏散的要求。”周永梅十分堅定。溝通協商持續了近一年,會談多次,業主單位最終認同了這一建議,緩解無障礙電梯運行壓力。

從事冬奧場館無障礙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工作4年多來,周永梅對無障礙環境有了更多理解和思考:“希望以舉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契機,增強全社會的無障礙意識、提升城市無障礙設施水平、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幫助殘障人士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美好成果。”

黃磊:

高山救援,為冬奧健兒保駕護航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賽道上,一名運動員在比賽時突然摔倒,傷情嚴重、急需救援!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高山救援隊副隊長黃磊率領4名隊員,拉着雪上救援船及配套救援器材,在雪道中風馳電掣般地趕到。初步檢查後,黃磊快速判斷受傷部位和情況,並在現場對傷口包紮、固定處置,緊急將這名受傷運動員固定在擔架上,抬入雪上救援船,然後迅速運往附近的運動員醫療站,整個救援過程僅持續了10分鐘。

這是今年2月延慶賽區開展全流程應急演練的一個場景。

高山滑雪是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比賽中最高危的運動項目,運動員及相關工作人員受傷率高且賽道險峻,醫療救援難度大,傷員轉運困難。一旦發生意外,如何讓運動員在第一時間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是冬奧會賽事服務保障中的重要一環。救援隊員不僅要掌握多種救援技能,還必須具備很強的滑雪技能和雪上作業能力。

然而,高山滑雪項目在國內尚屬起步階段,在國內從事高山滑雪運動項目的專業運動員大約只有幾百人,而在高山滑雪運動專業救援保障方面更是一片空白。為全力做好北京2022年冬奧會及冬殘奧會醫療救援保障工作,2018年,延慶賽區業主單位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從零起步組建了一支22人的高山救援隊,24歲的黃磊就是其中一員。

黃磊大學期間就讀於哈爾濱體育學院滑雪專業,曾代表學校多次出戰全國比賽,並曾獲得全國大學生滑雪挑戰賽東北賽區第一的成績。儘管有專業的底子,但黃磊依然感覺任務艱鉅。

與其他歷屆冬奧會不同,北京冬奧會是第一次在大陸性季風氣候條件下舉辦的冬奧會,天氣寒冷、風速較大、高山賽區坡度陡都給醫療救援保障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黃磊堅持每天揹着20多公斤的救援揹包進行負重訓練,同時加強和隊員之間的配合。“在賽道救援過程中,4個人組成一個救援小隊,兩個人負責操作救援船,兩個人負責救援的各種急救器械。雖然隊員們各有分工,但在訓練中要求每名隊員都要熟練掌握所有救援技能,以便隨時切換角色。”黃磊説。

為了進一步提升技能,黃磊和隊員們還奔赴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燒傷搶救中心開展實習工作,與醫生的配合工作更加默契。經過近3年3個雪季的錘鍊打磨,黃磊所在的高山救援隊已全面掌握場地安全防護、雪上救援等各項專業技能,並且成為一支被國際雪聯認可的高山救援隊。“我們勤學苦練迎接挑戰,為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貢獻力量,不負時代、不負青春、不負韶華!”黃磊滿懷期待地説。

趙炳陶:

逐夢“冰絲帶”,用汗水成就驕傲

夜幕下的國家速滑館華光璀璨,速滑館外部,22條晶瑩美麗的絲帶狀曲面玻璃幕牆層疊環繞,像是速滑運動員冰刀劃過冰面的痕跡,又象徵着北京冬奧會將於2022年舉辦,人們親切地稱它為“冰絲帶”。

作為國家速滑館項目工程管理部的計劃工程師,趙炳陶見證了這座場館從第一根基礎樁到拔地而起、再到“絲帶飛舞”。2018年初,31歲的趙炳陶懷揣着為奧運奉獻力量的夢想,通過嚴格的考核和麪試,參與到“冰絲帶”工程建設之中。“我的主要工作是編制、整合和更新項目工程計劃,進行工程任務分解,針對一線工程任務實施進度管控。”趙炳陶説。

國家速滑館採取了屋面環桁架施工、現澆混凝土結構施工、預製板看台結構施工和索結構施工準備同步進行的施工方案。屋面鋼結構環桁架實行“南北原位吊裝,東西兩側整體滑移”施工。2018年11月16日,西側環桁架開始滑移,16個液壓千斤頂同時發力,推動重達2750噸的西側環桁架以每秒0.5毫米的速度向前滑移。初見這種大場面的人都捏着一把汗,而趙炳陶卻信心十足、成竹在胸。

“滑移前,項目團隊進行了詳細的安全條件檢查和嚴格的施工質量檢查,我主要負責查看軌道銜接、焊縫的質量以及支腿滑靴的固定情況。”趙炳陶説,為確保滑移同步性,項目部設立了雙保險,一方面通過位移傳感器實時監測滑移進度並進行微調,另一方面通過全站儀實時檢測各測點移動數值,並不斷進行修正。

除了環桁架滑移,國家速滑館屋面支撐採用了柔性的索網,其建設難度也很高。2018年12月28日,一個令趙炳陶難忘的日子。那天出奇地冷,零下十幾攝氏度還颳着風,但大家情緒高昂,因為索網正式進入提升張拉階段,“冰絲帶”建設的衝鋒號吹響了。

張拉過程中確保每根索同步、均衡受力是關鍵和難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緊盯3個數值,一是現場張拉儀器反饋力值,二是設計院仿真模擬的理論數值,三是第三方監測單位傳感器的實時監測數值。我們反覆校核,只有這3個數值差距不超過10%,才能進行下一步施工。”2019年3月19日上午10時,索網張拉全部完成,整個索網變成壯觀穩固的馬鞍形“天幕”。去年,國家速滑館斬獲2019年度中國鋼結構行業的最高工程大獎——“中國鋼結構金獎年度傑出工程大獎”,“天幕”的成功“編織”是其主要加分項。

隨着“冰絲帶”的完工,趙炳陶的身份從“工程管理者”變身“場館運行保障者”,他説:“作為場館運行者,我們一定要讓‘冰絲帶’這座冬奧標誌性場館保持最佳狀態,讓來自全球各地的嘉賓感受到中國智慧建造的風采!”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2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