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全球媒體 共襄冬奧盛會

服務全球媒體  共襄冬奧盛會

北京冬奧會舉行期間,主媒體中心舉辦集體採訪活動,現場觀眾與北京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自拍留念。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謝謝你們!”《今日美國》記者洛瑞用剛學會的中文,感謝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的工作人員。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採訪報道的洛瑞在採訪預約、設備調試方面遇到了問題,工作人員及時幫助他順利解決。冬奧報道結束後,他特意找到工作人員送來小禮物表達謝意。

北京冬奧會的精彩故事激盪人心,吸引全球無數關注的目光。新聞媒體就像一座橋樑、一扇窗口,讓世界瞭解冬奧、感知中國。疫情防控背景下,媒體傳播的重要性更為彰顯。遵循“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根據新聞規律並結合實際情況,北京冬奧組委打造出一套符合奧運標準的高水平媒體服務保障系統,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記者工作得以順利完成,全面、立體、生動地把北京冬奧盛會傳往世界各地,向世界呈現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

更快更方便 做到專業保障

主媒體中心是來自全世界記者的“冬奧之家”。從簡約辦賽的要求出發,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將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合二為一,進一步集約空間,提高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為各路記者創造了更加便利高效的工作環境。1月24日,主媒體中心進入24小時運行狀態。截至冬奧會結束,北京冬奧組委共組織新聞發佈會15場,媒體吹風會20餘場,吸引2000餘人次記者參加。

“我們竭盡所能為每一位媒體記者提供幫助,陪伴大家一起採訪好、記錄好、傳播好這場奧運盛會。”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趙衞東説。從一流的硬件設施、先進的技術和信息系統,到便捷的交通服務、周到的食宿安排,北京冬奧會為媒體記者們提供了科學而專業的服務。

想媒體之所想,細緻瞭解採訪需求,北京冬奧組委據此組織了14場集體採訪,主題涵蓋冰墩墩設計理念、北京冬奧村實地採訪、國家速滑館如何打造“最快的冰”等,廣受好評。此外還為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專訪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嚴家蓉、技術部部長喻紅、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等人創造便利條件,講好中國籌辦北京冬奧會的故事,展現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

冬奧報道爭分奪秒,媒體服務“快”字當頭。奧林匹克信息服務系統將所有信息實時彙總、同步更新。無論身處哪個場館,都能看到所有新聞發佈會的直播。新聞服務枱24小時運轉,賽事期間,北京冬奧組委新聞採訪團隊共向2萬餘人次記者提供信息和新聞服務,做到即時回應、全程覆蓋。

科技是北京冬奧會的鮮明特色,也為媒體報道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呈現出煥然一新的效果。從主媒體中心到各個競賽場館,5G信號全覆蓋。坐上媒體記者席,賽場公共信號清晰呈現在桌面高清數碼顯示屏上,幫助記者捕捉更多賽事細節。先進的數字技術則支持攝影記者即拍即傳,讓全球同步看到北京冬奧會的精彩瞬間。

更細更温暖 體現周到服務

疫情防控是媒體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冬奧組委結合我國抗疫工作積累的寶貴經驗,在運行中不斷查漏補缺,以周到暖心的服務織就一張“安全網”。

媒體班車根據賽事需求動態調整,確保記者們不會在室外停留太長時間。場館防疫服務也在細微處見真章,手部消毒設備隨處可見,花樣滑冰、短道速滑等攝影記者比較集中的賽事,記者席每隔一個座位事先貼上尼龍繃帶,保持有效社交距離,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

“出色的疫情防控工作為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覺得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所有場館都定期消毒,工作人員的服務也非常貼心。”土耳其記者阿塔·卡拉庫魯的心聲,也是各路媒體記者的普遍感受。

細緻的媒體服務體現在各個環節中。在主媒體中心餐廳,“機器人師傅”擔綱主角,無論想吃中式煲仔飯、東坡肉還是西式漢堡、意式肉醬面,百餘個“大師傅”各有分工,確保供應。

“休息不足”是記者採訪大賽的常態,主媒體中心在公共區域放置了20台膠囊休息艙,兼具睡眠、工作、娛樂等功能,科技感十足,頗受歡迎。記者們休息“充電”之餘,也將這個休息艙納入報道線索,展現人性化服務。

北京冬奧組委充分考慮到媒體記者的多樣需求。年紀較大的記者不擅長使用網絡檢索信息,工作人員便主動提供紙質賽事、班車信息。洗手間、服務枱等場所都配置了無障礙設施,體現出對殘疾人羣體的人文關懷。

更美更豐富 展現文化精髓

“真沒想到在閉環裏還有機會參觀長城,太壯觀了。”登上居庸關長城,德國記者烏特瑪格難掩興奮。為了豐富媒體報道內容,更好傳播北京城市形象,北京冬奧組委會同多部門組織了5次長城觀光體驗活動,吸引了62家次媒體機構200人次參與。“每次發佈報名信息後,名額基本上在半個小時之內就預定滿了,很多記者還特意到媒體服務枱諮詢相關活動。”工作人員説。

北京冬奧會實施閉環管理,如何彌補境外註冊媒體無法更多感受主辦國和主辦城市風采的遺憾?北京冬奧組委花了不少心思,開展了15場線上觀光采訪活動。藉助遠程視頻採訪設備,讓記者感受“雙奧之城”的文化、科技成就,“走進”故宮看大國工匠如何修繕文物等,以直播方式“沉浸式”展現福州三坊七巷的歷史風貌以及福建地區的傳統文化……

美國記者伊恩·惠特貝瑞幾乎“打卡”了所有線上觀光活動,“這種線上採訪十分有趣,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秀麗山河,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工藝,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去實地看看”。

當冬奧會與中國年相遇,無處不在的中國元素給全球媒體記者留下温馨難忘的美好回憶。主媒體中心和各個競賽場館分新聞中心裏,“賀新年”剪紙畫裝點各處,紅彤彤的中國結喜氣洋洋。剪紙、書法等特色民俗活動體驗區,吸引記者們興致盎然地參與。“北京冬奧會不僅是冰雪競技舞台,也是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橋樑,讓世界看到自信、開放、包容的中國形象。”趙衞東説。

不負期待,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呈現在世界面前。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7日 03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48 字。

轉載請註明: 服務全球媒體 共襄冬奧盛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