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國家輪椅冰壺隊隊員在進行訓練。當日,中國國家輪椅冰壺隊在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輪椅冰壺訓練館進行集訓,備戰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羅鑫 夏子麟)在北京市郊不久前新落成的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裏,中國輪椅冰壺隊12名隊員已經封閉訓練了1個多月。從今年6月起,這支隊伍就緊鑼密鼓地進入“備戰”狀態。
在造型宛若“白色羽翼”的訓練館內,牆壁上懸掛的紅底白字橫幅格外顯眼。其中一幅寫着“平昌奪冠已成歷史 從零開始奔向北京”,彷彿是給隊員們的無聲提醒,成績屬於過去,未來還需倍加努力。
當隊員們搖着輪椅,興奮地來到新場館面前,他們驚喜地發現,這個對標國際標準的新場館,給他們帶來不少便利。比如在場館入口處,不用費力推門,門自動感應後打開;牆面陽角都貼心地做了抹弧處理,防止碰傷撞傷;電梯、休息間、衞生間等都配有等高的扶手。
今年9月,由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組織編寫的“加強版”無障礙指南發佈,其中規定輪椅迴轉空間直徑1.5米,安全按鈕距離地面400至500毫米,問詢台、洗面盆、飲水器等留出一定容膝空間等內容,確保冬奧場館設計方、施工單位和運行團隊更好理解無障礙規範和標準,保障殘疾運動員高質量的無障礙體驗。
12月24日,國家輪椅冰壺隊隊員王蒙(右)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殘疾人,無障礙設施越來越完善。”中國輪椅冰壺隊隊長王海濤説。2007年,中國輪椅冰壺隊成立,王海濤是隊員之一,在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輪椅冰壺半決賽中,他擲出關鍵一壺幫助中國隊挺進決賽。
“十多年前,輪椅冰壺這項運動在中國可以説還是‘空白’。我們的訓練都在‘別人家’的運動館開展,比如花滑館、大道館等。”王海濤説,“當時我們住在五樓,沒有電梯,多虧教練抱着我們幾個坐着輪椅的‘彪形大漢’上下樓梯。”
“80後”隊員劉微説:“那時候我們不知道國外的隊伍如何訓練,就自己摸索訓練方法。比如用皮筋綁着自行車輪胎,對着草練習,一天推杆上千次。器材壞了捨不得扔,杆頭裂了就用膠水粘上接着用。”
寒冷的冰面、長期的坐立,近20公斤重的冰壺,每天長達6小時的練習……輪椅冰壺運動員深刻體會到殘疾人從事體育運動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
十年磨一劍。2018年,中國輪椅冰壺隊取得歷史性突破,為中國奪得冬殘奧會首枚金牌。2019年世界輪椅冰壺錦標賽,中國輪椅冰壺隊戰勝東道主又奪得金牌,實現輪椅冰壺領域的大滿貫。
“冰壺給了我很多。”“90後”隊員陳建新説,“因為身體的殘疾,以前在家裏每天渾渾噩噩的,不知道幹什麼,人生失去目標,感覺活着沒有希望。自打從事冰壺運動後,我感覺自己有用,對社會有用,生活有了更多成就感。”
隊裏唯一的“70後”隊員張強在練習冰壺前,做過超市收銀員、網管員等。“相比一些運動更注重體能,冰壺運動更強調的是腦力。練習冰壺並嚐到其中樂趣後,我整個人狀態也改變了,不像以前那麼自卑了。”這些年張強不僅從冰壺運動中收穫成績和榮譽,而且利用訓練之餘的時間讀完大學課程,考上了醫師證,還彈得一手好吉他。
12月24日,國家輪椅冰壺隊隊員劉微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輪椅冰壺運動員主要依靠上肢力量,也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損傷,適當的身體康復訓練可以讓他們更好地展現競技狀態。”前國家女子冰壺隊隊員嶽清爽説,她在2017年擔當中國輪椅冰壺隊總教練後,積極為冰壺隊引入康復團隊和心理團隊。
“團隊比賽時心態的穩定至關重要。”嶽清爽説,尤其在疫情期間,封閉的環境、對家人的牽掛等,都會對隊員們產生影響。每週進行的心理講座會為他們疏導“心結”,也為他們日後在賽場上的應對提供保障。
在嶽清爽看來,中國輪椅冰壺隊的優勢就在於頑強的拼搏意識,以及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相互鼓勵和協作的精神。
“現在包括我在內的四位教練,希望通過封閉式集訓找準每位運動員的特點,將他們組合在一起,創建‘最佳陣容’。”嶽清爽説,“從獎台下來的那一刻,也是從零開始備戰的時刻。”
從河北輪椅冰壺隊選拔到國家輪椅冰壺隊的張明亮許下新年心願:“希望疫情快點兒過去。2021年投好每一個壺,爭取2022年代表國家獲得那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