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辛酸淚!過來人告訴你,初學網球要避開的兩個大坑

如果從學網球經歷來劃分的話,現在業餘網球人羣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從幼兒園和小學就開始跟着教練學網球,擁有“童子功”的人;第二類是上大學開始學網球,包括體育生和選修網球的非體育專業學生;第三類則是家庭事業基本穩定之後,為了消遣、社交、興趣或健身而開始學網球的人。

與其他運動項目一樣,幾乎每個業餘網球愛好者都有一些難以克服的壞習慣,這些壞習慣一旦養成後,幾乎是伴隨終身,很難被徹底革除。這些壞習慣是你進階道路上最大的攔路虎,也是運動損傷的最主要來源。

就壞習慣種類和嚴重程度來説,上面説到的第一類擁有“童子功”的人應該是最少最輕的,這些從小跟着教練系統學球的孩子,如果長大後不走專業或職業道路的話,靠發球和正反手就可以碾壓業餘圈裏的絕大多數人,他們身上存在的壞習慣幾乎可以忽略。

第二類人在學網球時年紀輕、身體素質好,再加上有專業的老師和同學幫助指導,發球和正反手等主要技術動作學得快、調整得也快,壞習慣並不太多太嚴重。

而第三類人則是各種壞習慣的“集大成者”。説的不客氣一點,成年後開始學打網球的人可謂是“羣魔亂舞”,這些人動作姿勢各異,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風格,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徵。別的不説,單單就發球這一項技術動作,你就算不看臉不看身材不看服飾也能知道是誰在發球。

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開篇寫道,“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網球來説,規範流暢的擊球動作都一樣好看,而不規範不流暢的擊球動作各有各的不好看。

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壞習慣到底是如何養成的?又該如何避免跌入這些壞習慣的“大坑”?

這就要從源頭説起。你每次以特定方式揮拍時,再次這樣揮拍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人們會在不自覺中建立起一種傾向於自我重複的行為模式。我們的神經系統就好比一張磁盤,每次做出動作時,都會在大腦細胞中留下一點印象,就像一片葉子被風吹落到海灘的細沙上,就會留下絲絲痕跡。每次重複同一個動作,痕跡就會變深一點點,很多次類似的動作之後,痕跡就愈加清晰可辨,最終形成一個凹槽,以後我們的行為就會自動落入這條凹槽。這條凹槽就是習慣,好的凹槽就是好習慣,不好的凹槽就是壞習慣。這不僅解釋了習慣是如何養成的,也同時揭示了習慣難以革除的原因。

知道了以上道理,我們就應該明白如何去避免壞習慣。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回到習慣開始的最初,去追根溯源。如果你打算學網球並且還沒有開始,那真的要恭喜你,因為你還是一張白紙,你一定要找一個好教練開啓你的網球生涯。

注意,一定要找一位好教練!説實在的,現在的網球教練水平真的參差不齊,網球教練羣體也是魚龍混雜。在一開始學網球的時候,一定要避免跌入兩個“大坑”,一個是不要跌入“自學”的大坑,妄圖自學網球;另一個是選對教練,不要跌入誤人子弟、毀人不倦的“教練坑”。

正如陳奕迅在《愛情轉移》裏唱的那樣,“流浪幾張雙人牀,換過幾次信仰,才讓戒指義無反顧的交換。”學網球、找網球教練的過程堪比談戀愛結婚,有些人非得要走一些彎路,非得要遇到幾個渣男渣女,非得要跌入幾個坑之後才知道痛。

以上是一位球齡八年、網球深度痴迷者的過往經驗總結,可謂是“一把辛酸淚”。説實在的,每個人都有人到中年的階段,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就會越發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意識到應該有一項能保持健康的體育愛好。回顧過往的經歷,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早一點學網球,沒有在開始的時候找到一位好教練。

那麼,該如何選對教練,該如何避免跌入遇人不淑的大坑?明天咱們接着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4 字。

轉載請註明: 一把辛酸淚!過來人告訴你,初學網球要避開的兩個大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