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超越武磊?天賦驚人的韋世豪,距離球王還有多遠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體育

姍姍來遲的中超,這個月終於就要開幕了。相信各隊球員都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尤其是對一些在球隊熱身賽上表現不錯的球員,正式比賽將是檢驗他們狀態的唯一標準。例如廣州恆大的韋世豪,在恆大的季前熱身中連續進球,這是否意味着他真的能在接下來的賽季中閃光?我們拭目以待。


説到韋世豪,他毫無疑問是中國足壇同年齡段最有實力的前鋒。而且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自打韋世豪入選國足以來,他一直被外界和國足“一哥”武磊相提並論。韋世豪的球迷認為,他的天賦比武磊更好,因此未來的“上限”應該比武磊更高。如果韋世豪真的能夠回應外界對他的厚望,成長為與武磊比肩乃至更強的球員,無疑是中國足球的幸事。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將韋世豪與武磊進行對比,又顯得不太公平。因為兩人是完全不同的球員。

這種不同首先體現在位置上。儘管都是以前鋒的面貌登場,但韋世豪和武磊的球場角色、分工上有很大區別。自從出道以來,韋世豪的位置更多被固定在前場左路,司職左邊鋒或邊前衞,從他在國青效力時開始甚少改變。上賽季在恆大,雖然韋世豪在中鋒和右路也偶能展現實力,但是在左路活動的時間仍佔絕大多數。

正是因為這種特點,因此韋世豪在場上的活動範圍,也呈現出鮮明的“左翼”傾向:

而相比於韋世豪,武磊在球場上的位置則更加多變和靈活。我們將韋世豪與“同期”武磊的場上活動熱圖做對比,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二人的區別:

由此可見,在與韋世豪同齡(24歲)期間,武磊在球場上的活動範圍更廣大,在各個區域的活動頻率也更平均,並且能夠在兩個邊路之間進行大範圍的穿插換位。這符合武磊作為一名以靈活性和跑位見長的前鋒的特點。

接下來,我們再從技術特點上,來聊聊韋世豪與武磊之間的差異。

在進球數量上,韋世豪2019賽季在中超打進11球,與武磊相比顯然有比較大的差異——武磊即使是中超生涯進球數最少的一個賽季,都打進了12球(2014賽季)。因此,很多人據此斷言韋世豪的得分能力不如武磊,但如果將兩人的同期數據進行對比,又能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從上表可以看出,韋世豪在兩項衡量進球效率的指標(進球一球所需時間、場均射門數)上,均比同期的武磊更強。也就是説,在同等條件下,韋世豪可以在更短時間裏打進比武磊更多的進球。如果兩人都是24歲,顯然當時還未完全成熟的武磊,並不見得比韋世豪更擅長得分。

不過從2017賽季開始,武磊的進球效率開始大幅度提升,直到2018年拿到中超金靴,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自我“進化”。而韋世豪何時能夠迎來這樣的進化,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韋世豪在得分手段上,也和武磊有相當大的差異。武磊自出道以來,走過了一條鮮明的轉型道路:從喜歡結合球進攻的影子前鋒,過渡到以搶點和無球跑動為主高效射手。因此,武磊從2015賽季以後,門前補射、接隊友直塞和傳中後不停球直接打門的次數越來越多。2016賽季,武磊只有1次遠射得分;而到了2017年,門前搶點得分次數更是高達14次。

相比之下,韋世豪更喜歡“不走尋常路”。從2017年初登中超開始,韋世豪在聯賽中的出場次數不過57次,打進17球;而在這17個進球當中,超高難度的“世界波”進球,竟然就達到了4粒,佔韋世豪總進球的23.5%。而在比賽當中,韋世豪從禁區外轟擊對手球門的慾望,也要比武磊更強烈。

例如2017年對陣魯能、上賽季對陣申花時的世界波破門,都讓人看得如痴如醉。

即便是最簡練的門前接球搶點打門,你也能看出韋世豪在做出射門動作時是帶着“想法”的,像是這粒近距離“勺子”破門,就完全展現了韋世豪不俗的腳法:

職業生涯初期,武磊曾以能突善帶著稱,但自從“東亞時代”落幕後,武磊在上港歷任外教的調教、外援的擠壓下,武磊大幅削減了持球時間,即使偶有帶球突破的畫面,也更多是依賴速度與節奏的變化來過掉防守球員,走的仍是簡單實用路子:

韋世豪則不然,他比武磊更喜歡腳下有球。去年,韋世豪在中超總共出場1751分鐘,其中控球時間39.8分鐘,控球時間佔出場時間比例為2.27%,這已經超越了同期武磊的控球時間比例(2.18%);而到了2018賽季,武磊的控球時間比例更是減少到了1.53%。

除此之外,與武磊直來直去的過人風格不同,韋世豪更喜歡通過自己花哨的盤帶技巧晃開對手,然後尋求進一步的進攻機會:

應該説,韋世豪是中國本土球員當中,為數不多敢於做動作、甚至喜歡“炫技”的球員,這為他博得了大批球迷的喜愛。畢竟,相比其他球員一板一眼的踢法,韋世豪無論是其超高難度的世界波進球,還是花哨無比的“鐘擺”式過人,都具有一種天生不屬於中國球員的觀賞性。有球迷堅定的相信韋世豪的天賦超越武磊,原因其實也就在於此。

韋世豪的天賦能不能超越武磊,這個話題可以討論;但在足球世界裏,天賦並不總能決定一名球員未來的成就。具體到韋世豪身上,他的天賦最終能否兑現、能兑現多少,仍然受到其極不穩定的心理素質的制約。

素有壞小子之稱的韋世豪,在球場上除了觀賞性極強的踢法之外,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其間歇性的“大腦短路”。從2017賽季以來,每個賽季都有那麼幾場比賽,韋世豪的表現讓人疑惑:“這小子是來踢球還是來打架的?”例如2017賽季足協盃決賽與李運秋的衝突,2018年肘擊金敬道,2019賽季對瓦格納下黑腳。

很多人給韋世豪辯護,認為“犯渾”恰恰是他這種天賦型球員的特點,我們應該“包容”乃至寬容韋世豪的脾氣。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讀,一個球員有天賦,並不意味着他同時是球場上的痞子。更何況,韋世豪的脾氣一上來,傷害的可不是對手,而是隊友。恆大球迷不會忘記,韋世豪在上賽季蘇寧與恆大的比賽中,在球隊急需要進球的情況下竟然在禁區內“卧草”,隨後與楊博宇對罵,將寶貴的補時時間消耗個乾淨,順利幫助蘇寧全取3分。

而在北京國安踢球時,韋世豪在一場和申花的對決中,先是在補時打進詭異烏龍,隨後面對朱辰傑飆出“國罵”,場面一度混亂,最終又是消耗完補時時間,國安痛失好局。

就好比“我發起火來連自己都打”。韋世豪就是這樣的球員。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裏皮一直不願在正式比賽中給韋世豪太多機會,因為國家隊比賽場場都是關鍵戰,倘若韋世豪突然暴走,受傷的還是自己。裏皮曾經棄用過卡薩諾,他當然也不會為韋世豪去冒險。

此外,韋世豪雖然盤帶花哨,帶有很強的觀賞性,但是總體來説效率一般。上賽季,韋世豪場均成功過人僅有0.8次,基本上與陳志釗、惠家康這樣的球員處於同一水平線上,是卡拉斯科場均過人數的1/4。儘管擁有同期中國球員最好的盤帶技巧,但也經常把自己“帶”進溝裏:

從這個角度來看,韋世豪和武磊的區別就更大了。韋世豪反而更像是2003年剛加盟曼聯時的C羅,殺到興起各種花活來者不拒,但玩兒半天發現對球隊並無實質性幫助。後來C羅幸虧在爵爺的調教下改變球風,才終成一代球王。

韋世豪今年就25歲了,這個年齡已經絕不能再與“小將”或“天才少年”劃等號;我們甚至不能再談論韋世豪的潛力,而是更應該關注眼下他能在球場上貢獻什麼。25歲,對一名球員來説是職業生涯最黃金的年齡,也是能否更進一步的分水嶺。前進還是原地踏步,就看韋世豪今年的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