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評論丨“心誠則靈”是真人秀贏得口碑的第一法則
“我們用六天時間,收割八塊農田水稻,由於稻田泥濘,收割機陷泥37次。期間,我們還經歷了48次農機維修。最終,我們收穫了62.66噸稻穀。可供萬餘人食用一個月。”這是“慢綜藝”《種地吧》在第一期節目尾聲
“我們用六天時間,收割八塊農田水稻,由於稻田泥濘,收割機陷泥37次。期間,我們還經歷了48次農機維修。最終,我們收穫了62.66噸稻穀。可供萬餘人食用一個月。”這是“慢綜藝”《種地吧》在第一期節目尾聲
《種地吧》10名成員在施完30噸有機肥後,集體慶祝。節目組供圖 《種地吧》成員趙小童、趙一博檢查聯合收割機。節目組供圖 當10個18-25歲的城市小青年在142.8畝的土地上,播
《種地吧》當初作為ppt存在時,顯得相當天方夜譚。據説錄製開始時,甚至都未能成功招商。開播時的金主logo,都是後續P上去的。開播過程中,片頭的廣告數量,明顯多了起來。儼然是熱度上升的“金錢”標誌。各
刷到下面這條博,我內心是震撼的。好原始的水泥地石灰牆鐵架上下牀,內娛綜藝啥時候這麼窮了?!《種地吧》(就是龐博在《脱五》講的那個拉一羣男生種半年地的節目,這特麼居然不是段子)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收割八塊農田的水稻,收穫稻穀62.66噸,可供萬餘人食用一個月。其間,收割機陷泥37次,還經歷48次農機維修。這是網綜《種地吧》在錄製六天後的階段性報告。現在,節目的參與者與圍觀者都在等待,半年後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