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揭秘印度各地特色婚俗 千奇百怪多姿多彩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奇聞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唱歌跳舞吃咖喱的鄰國印度也跟中國一樣,是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正如中國麻將有千萬種玩法一樣,印度各個民族的婚俗也迥然不同。圖中的新人是【孟加拉族人】。印度境內的孟加拉族生活在印度東部的西孟加拉邦。孟加拉族新娘結婚時要坐在矮木凳上,由哥哥或弟弟抬着繞新郎走七圈。這個習俗叫“SaatPak”。


隨後,新娘手捧浸泡過的米,新郎從背後握住新娘的手,兩人一同將米撒到面前的聖火中。


【阿薩姆人】阿薩姆邦位於印度東北部。阿薩姆人的結婚慶典可以持續一整週。慶祝的主要項目之一“Juroon”可是新娘最喜歡的環節了:新郎的母親與她的幾個女性密友攜帶大量禮物來到新娘家,新娘需要做的就是坐等接受婆婆送給她的婚服、珠寶和化妝品,這些東西都是被新郎一一碰觸過的。


而新郎婚禮上所穿的婚服也是新娘所贈,由腰布、無領長袖襯衫和披肩組成。


【馬拉地人】馬拉地人居住在印度中西部。婚禮結束後,新郎的母親會邀請新人用牛奶和清水洗腳,然後新娘必須要打翻一大杯大米,才被允許進婚房。


【泰盧固人】泰盧固民族生活在印度東南部的安德拉邦。泰盧固人結婚時,新郎和新娘要向對方身上撒一把由酥油、棕櫚糖和茴香籽混合的粘稠顆粒物,在這之後他們就正式成為夫妻了。


泰盧固新郎還要穿上銀線衣,這一過程名叫“Snatakam”。此外,他還要進行另一項儀式――Kashiyatra,即大聲向在場的親朋好友宣佈自己已經拋棄世俗之樂準備離開,新娘的哥哥或者弟弟此時就會挽留他,這樣才算獲得了女方家人的祝福。


婚禮結束後,新娘由10名已婚婦女送出儀式現場,其中的6人手中端着大米和薑黃粉的混合物,剩下4人手中端着點亮的燈,寓意着新人未來生活的富有和光明。


【古吉拉特人】古吉特拉族生活在印度西部的古吉特拉邦,他們的婚禮也獨具特色。新郎和新娘的家長抵達婚禮現場後,婚禮才算正式開始,這個過程叫“Ponkhvanu”。


在進入婚禮現場前,新郎要摔破一隻砂鍋,以表達自己能夠承擔起丈夫的責任、排除萬難保護家庭的決心。


【馬爾瓦爾人】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的馬爾瓦爾地區婚俗與泰盧固有一點相似。新郎需身穿白線棉衣並假裝逃婚,新娘的哥哥或者弟弟再勸他回來。這個儀式叫“Janev”。婚禮開始的儀式是禮拜象神(Ganesh),以驅走邪惡,為新人帶來福氣。


婚禮過程當中,新郎和新娘的叔叔和伯伯們還要負責向各自家族內的成員分發大量禮物,同慶婚禮。


一個名為“Varmala”儀式可謂婚禮過程中的亮點。新郎與新娘騎在朋友或家人的肩膀上,給對方佩戴花環,過程中不時會遭到周圍人的阻撓和起鬨,熱鬧非凡。


【錫克人】錫克族人數在印度相當可觀,主要分佈於印度西北的旁遮普邦。錫克人在婚禮方面可以説是最不迷信的,他們幾乎不依靠占星或其他迷信方法決定婚禮日期。


【馬來亞力人】他們居住在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馬來亞力人在婚禮開始前,需要向長輩奉送一個盧比(印度貨幣,約合0.098人民幣),外加檳郎葉或檳郎果。


【泰米爾人】泰米爾族人生活在印度最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一些泰米爾新人在婚禮上需要坐在鞦韆上吃香蕉、喝牛奶。


【賈特人】賈特人婚俗的獨特之處在於新郎新娘要對着陶盤禱告。


【坎納達人】坎納達人主要生活在印度南部的卡納塔克邦。他們同印度教徒一樣,主張婚禮一切從簡。


【坎納達人】坎納達人主要生活在印度南部的卡納塔克邦。他們同印度教徒一樣,主張婚禮一切從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