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隋煬帝上位權臣楊素:魔鬼還是天使
大唐證聖三年,一代女皇武則天下了一道很嚴厲的詔書,宣佈前代的隋朝權臣楊素包括他兄弟的子孫後代,都不得留在長安擔任京官及充當侍衞。
詔書一下,楊素一門後輩侄孫如楊元禧、楊元亨、楊元幃等一股腦被貶出京城,發配到邊遠荒涼之地擔任地方小官。
事情的緣由是曾擔任武則天御醫的楊元禧得罪了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懷恨在心的張易之於是便找機會對武則天大吹枕邊風,説楊素父子在隋朝時並不忠心(“有逆節”),他的子孫後代肯定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不適合留在天朝大唐仕官。
做君主的最擔心的正是臣子不忠,尤其是武則天這種“逆天而行”的女主,武則天一怒之下,也順便為了安撫“男友”,便下了這道詔書。詔書中有兩句評論楊素一生的話最是觸目驚心:生為不忠之人,死為不義之鬼。
憑心而論,事情的起因雖與政治鬥爭有關,但詔書的內容卻基本上代表了唐人對其前朝——短命的隋朝——興亡成敗原因的基本認識:從唐太宗以來,大唐的君臣們都一致認為,隋朝之亡與隋煬帝的過份折騰有關,而鼓搗隋朝改易太子,讓好矯飾、愛折騰的楊廣登上皇位的權臣楊素正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也確實,大隋朝在開國君主隋文帝的治理下,國力強盛、民生富足,對外,沒費什麼力氣就讓強盛一時的突厥俯首稱臣,對內,二十幾年積累起來的糧食、布匹等經過隋末反王李密、王世充們源源不斷的掠奪,一直到大唐貞觀年間都還沒有用完。這樣一個強大而富足的國家經過敗家子楊廣短短十幾年的折騰生生給折騰到亡國,把楊廣一手推上太子位置進而繼承為帝的隋朝一號權臣楊素確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楊素性格複雜,身份多樣、能文能武,堪稱全才。他既是大隋朝“功臣莫居其右”的一時人傑,亦是朝堂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頭號權臣,但他最後在史書上留下的評價卻是陷害忠良、打擊異己,“致國於傾危”的一代權奸,在民間各種評書、戲曲傳説中亦是鐵板釘釘的白臉奸臣。
在喜歡給歷史人物臉譜化的中國,楊素的白臉形象似乎已難再改,然而,在撥開歷史的層層迷霧之後,我們又發現,楊素似乎長有另外一幅完全不同的臉譜,他寬容大度、不拘小節,不但是善於挖掘人才的伯樂,更是接連促成幾段愛情佳話的好人,隋唐之際產生的“破鏡重圓”、“風塵三俠”、“牛角掛書”等幾段佳話皆與他的名字掛上關係。
在楊素身上,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天使與魔鬼兩幅截然相反的面孔!
冷血名將
楊素躋身歷史舞台,最初憑的是以武人身份立下軍功。
作為大將,他的統兵作戰方法十分獨特殘忍,每次大戰前都要在軍中藉故找一些犯錯的士兵出陣斬首,多者百餘人,少者也不下十幾個。還未開打,己方這邊就先人頭齊刷刷落地,流血盈前,楊素卻能做到眉頭都不皺一下,照樣談笑自若,而他這樣做的目的竟然是為了鼓舞士氣。
兩軍對陣,他從不指揮整軍壓上,而是先派個一二百人上去廝殺,務必要求取勝,不能取勝而敗下陣來者,無論剩下多少人,立刻全部斬首於陣前。繼而再派幾百人上去廝殺,如前而戰,不能取勝的再全部斬首,直到取勝為止。
這種極為罕見的戰法,歷代兵法中唯有《尉繚子兵法》曾提過,但將之用於實戰的,僅楊素一人而已。這種戰法歷代以來雖一直為人所抨擊,然而卻令楊素終其一生,歷經百戰,罕有一敗,因為在死亡的驅使之下,他的手下戰士只要上陣必抱定必死的決心,反而更能激發內心的戰鬥意志,故此所向無前。
楊素的後人繼承這種打仗不要命的家風,也曾為大唐開疆拓土獻出一份力氣,楊素侄兒楊弘武曾參加了唐太宗征伐高麗的作戰。整體而言,英明神武、打仗能力被視作歷代帝王之中佼佼者的唐太宗對整個徵遼作戰亦是辦法不多,但是楊弘武的驍勇卻讓他眼前一亮,以至大唐天可汗都連聲讚歎:“越公兒郎,故有家風矣!”
這種冷酷的戰法也得到大唐名將李靖一定程度的認可,李靖曾得到過楊素的提攜,他在自己的兵法《李衞公兵法》中曾如是道:“古之名將,十卒而殺其三者,威振於敵國;殺其一者,令行於三軍。”當然李靖有沒將這種戰法引入自己的實戰中就不得而知了,但李靖在大唐一朝往往憑少數人馬即能取得巨大勝果卻是不爭的事實。
憑着這種殘忍的戰法,楊素統兵戰無不勝,甚至,在跟突厥這種天生的騎兵作戰時,楊素都豪氣沖天,居然放棄常規的車戰戰法,直接跟突厥比拼騎兵對騎兵的正面交鋒,一仗打得突厥達頭可汗的十萬鐵騎號哭而去。
隋朝素有四大名將之説,分別為韓擒虎、賀若弼、楊素、史萬歲,但是頭兩人只在統一南北的作戰中狠狠閃光了一把,之後就幾無出場機會,史萬歲經歷坎坷很少有機會獨當一面,只有楊素一人,終大隋一朝,無論是內定叛亂還是外擊強敵,始終行走在戰鬥的最前沿,而且從無失手,每戰必勝,令大隋帝國四面平靜,邊塞無煙。
宋朝有一本著名的兵書《何博士備論》在談到楊素時曾曾由衷地讚歎:“素之兵未嘗小衄,隋功臣無與比肩者,其為烈亦至矣。”
憑藉戰功的不斷累積,楊素很快榮升到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右丞相)的位置,與隋朝第一名臣高熲共掌朝政,成為朝臣中的二號人物。
然而,楊素儘管打仗厲害,號為名將,但至於治國理民就遠非其長了,尤其是跟高熲相比,在政務方面他就遠遠不如。從這個時候開始,為了謀求更高、更榮盛的地位,楊素努力鑽營,大耍奸計,由“功臣莫居其右”的一時人傑,來了個華麗的轉身,向“致國於傾危”之一代奸雄轉變。
一代權奸
翻開《隋書》,有個現象令人不得不關注,那就是在列傳中排名靠前的十幾號人(都是主要功臣),幾乎沒有一個落得善終,究其原因,乃是因為隋文帝雖有雄才大略,卻一向刻薄猜忌,加上大隋江山本是從北周的孤兒寡母手上奪來,名不正言不順,故此隋文帝向來對羣臣防範很深,晚年猜忌尤重,一干重臣,先後以各種小毛病或斬或黜,最後連被隋文帝視若親子的“真宰相”高熲都無法避免。功臣之中,唯獨楊素沒有遭到厄運,反而一路高升,成為頭號權臣,其箇中原因,不得不察。
從隋朝名將史萬歲之死,可瞧出楊素行事之陰狠毒辣。在隋朝四大名將裏數史萬歲經歷最為特別,因為他完全是靠着一刀一槍從底層幹起才有此地位,但是這樣一個百戰名將,在楊素陷害之下,竟是以在眾目睽睽的朝堂之上被當場活活打死的方式落幕。
史萬歲曾作為楊素的副手參與平定江南的叛亂,因戰功卓著得到一步步高昇,後來突厥犯塞,他被授予跟楊素等同的軍權統兵出戰,立下比楊素高得多的軍功。楊素忌其功勞在己之上,便向隋文帝獻饞説其實突厥人早就投降了,史萬歲完全是為了邀功而向毫無準備的突厥人進攻,結果史萬歲不僅有功不賞,反而在隋文帝心裏留下極惡劣的印象。
隨後,藉着隋朝太子楊勇被廢一事,楊素假稱史萬歲沒有在朝堂上候旨,而是跑去拜謁東宮。是時隋文帝正在追查太子餘黨,一聽此言,怒火攻心,立即將史萬歲傳來定了一個“懷詐要功”的罪名,命人當堂活活打死。
史萬歲之死,如李廣將軍自殺一樣,消息傳出,天下之人,知與不知,莫不為其鳴冤流涕。從這個事件即可看出,楊素之“奸”已經到了怎樣一個地步。
史載,楊素當政後,朝臣中稍有不肯附和者,即便至誠體國如名將賀若弼、史萬歲者,如名臣高熲、李綱、柳彧者,都遭到楊素的暗中陷害排擠。很多同僚之所以下馬,背後總能看到楊素施展黑手在運作,更有一些人,因為十幾年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得罪過楊素,也被當權後的楊素找到機會公報私仇、打壓報復。
然而,楊素一生最大的罪名並非上述這些案例,而是改易隋朝太子一事。
隋文帝與獨孤皇后一共生有五個兒子,長子楊勇在隋朝立國之初即被立為太子,後來的隋煬帝楊廣排行第二,帝位本沒有他的份,但他通過與權臣楊素勾結,終於將哥哥搞下馬,奪得了這個本不該屬於他的帝位。
楊勇當了二十年太子,其實並無大過錯,除了花錢稍微大手大腳一點之外,如果他能順利繼承皇位,最多生活奢侈一點外,應該能將富足而強大的隋朝國祚延續下去,至少不至於像二弟楊廣那樣落得個二世而亡。
他一生最大的缺憾即是碰到了一個極品的老孃。那老孃獨孤皇后奇妒無比,不但不讓自己的皇帝老公染指其他女人,連做臣子的跟小妾生了兒子都能惹得她醋意大發,因此即便自己兒子的感情問題也要吃醋,因楊勇基本上沒跟正妻有什麼感情反而跟小妾們生了一堆兒女,萬惡淫為首,楊勇在她眼裏簡直成了荒淫好色的夏桀商紂的代名詞。
隋文帝這個著名的“妻管嚴”患者向來是惟老婆馬首是瞻,加上他本人一貫勤儉節約(甚至可説小氣吝嗇),對楊勇的很多做法也看不慣,因此對長子楊勇的印象自然越來越差。
作為楊廣一黨的權臣楊素,便是抓住這難得的一點空隙,不停地詆譭太子楊勇,不停地在隋文帝耳邊鴰噪楊勇這個不是那個不是;另一邊又不停地暗示晉王楊廣如何的賢如何地好(生活作風優良、不聽歌不泡妞、禮賢下士、孝敬父母等)。久而久之,楊勇便成了比劉阿斗還昏庸、比陳叔寶還敗家,將來早晚會斷送大隋江山的不合格儲君,而晉王楊廣則毫無疑問成了唯一適合接替他的人選。
公元702年,隋朝改易太子一事終於塵埃落定,楊勇被取締太子身份,廢做“庶人”(連普通皇子的身份都沒有了),未來將使勁折騰大隋朝一直折騰到亡國的楊廣,正式做了太子,歷史,在楊素一手操縱下,狠狠地拐了個大灣。
楊素在這個過程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註定了他今後一生都只能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被千秋萬代的人們所唾罵。唐太宗曾在一道《諭侍臣絕讒構論》中痛斥楊素:“隋太子勇撫軍監國,凡二十年,早有定分。楊素欺主罔上,賊害良民,使父子道滅,逆亂之源,自此開矣。”
楊廣做了太子,他的其他兄弟馬上有人表示不服,楊廣立刻又聯絡楊素,由楊素出面,羅織罪名,將三弟蜀王楊秀廢做庶人。
滿朝文武,除了駙馬梁毗還敢上書彈劾,已無一人敢出頭,梁毗怒斥:“太子,蜀王兩位皇子被廢罪之日,百僚無不震竦,唯楊素反倒揚眉奮肘,喜見容色,此乃利國家有事以為身幸也。”
然而,楊素權勢已極,終無法被撼動半分。
最後,連隋文帝之死,都與楊素掛上關係。
關於隋文帝之死,史書雖然閃爍其詞,並沒有明言説是被楊廣所弒。但是綜合來看,楊廣一黨終究難逃嫌疑,而作為楊廣首席幫兇的楊素,一直被視作具體行動者,受到後人萬世之唾罵,武則天詔書裏説他“生為不忠之人”指的正是此事。
成人之美
在這些作惡多端的外表之外,楊素似乎長了另一幅面孔,他賞識新人、獎掖後輩,積極挖掘人才,更讓人感動的是他不愛美色識英雄,為了提拔後進,甚至不惜送走自己寵愛的女人接連促成了好幾段愛情佳話。
第一個與楊素有關的愛情佳話即是著名的“破鏡重圓”故事。
楊素作為統一南北作戰的主要將領之一,立下了重大軍功,事後論功行賞,獎品包括一個絕世美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
樂昌公主以其美貌和貴族氣質很快贏得楊素的專房寵愛。
然而有天,楊素卻發現美人失去了往日的神采,眉宇間總透出一股無法掩蓋的憂傷,疑惑之下楊素追問事情原委。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原來,公主的前夫找上門來了。
原來,陳朝亡國之前,樂昌公主的原配丈夫徐德言就早早預料到國家命途多桀,早做準備,他與妻子做了一個約定:以夫人之才貌,倘若國亡你必然流落到權豪之家,那時你我恐怕會永遠分離,倘若我們緣分未絕,還有機會相見,應該有一個信物。
信物,即是一面打破成兩半的銅鏡,夫婦倆各執一半。
事後,果如徐德言所預言的那般,陳朝亡國,美貌的皇族樂昌公主被作為戰利品送到長安,並被隋文帝賜給功臣楊素,而徐德言則僥倖逃過兵災,撿了一條命在。
但是,夫妻倆恩情未絕,徐德言流離失所,歷經千難萬苦,終於從江南來到隋都長安,並按照事先約定的方式以那半面銅鏡與樂昌公主的家奴對上了號。樂昌公主得知此事,且喜且憂,喜的自然是前言未忘,夫婦仍有團聚的可能,憂的是侯門一入深似海,越公楊素家的高牆大院阻隔了兩顆依然相戀的心,怎麼辦?難道跟楊素直言了嗎?以他對自己的寵愛,知道自己心裏還記掛着別人,男人身上易見的嫉妒之心會不會讓他一怒之下殺了徐德言?公主輾轉反覆,不敢如實向楊素説明,只得偷偷哭泣,數日不食。
就在公主心裏忐忑不安之際,性情男子楊素卻做了件她料想不到的事:聽完故事後的楊素不但沒有生氣,反倒是動情地愴然改容,他立刻讓人召來徐德言,令其與公主相見,然後賜宴,在宴會上當堂宣佈,將樂昌公主送還徐德言,順道還贈送了大量財物。
故事的最後,她與徐德言偕老於江南老家,“破鏡重圓”遂如最圓滿的童話一般,成為千百年來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之一。唯一讓人稍感遺憾的地方是,故事背後那個成人之美的楊素,如大多數做好事不留名的人一般,往往被人忽略。
順便一提的是,隋文帝寵愛的宣華夫人也是樂昌公主的親姐妹之一,但她顯然沒有樂昌公主的好運氣,碰得到楊素這樣的男人,她在隋文帝還沒死透的時候就遭到楊廣的性騷擾,隋文帝死後的當夜更是立刻被楊廣霸佔,不久羞憤而死。
第二個與楊素掛鈎的故事便是大名鼎鼎的“風塵三俠”傳説。“從來女俠出風塵,早知李靖是英雄”的紅拂女在故事裏原本也是楊素的人,不過她慧眼識英雄,居然主動連夜私奔投靠了白天到越公府上拜見過楊素的李靖。
在故事原始出處《虯髯客傳》裏面,紅拂女是揹着楊素偷偷投奔李靖的,他們一見面便感到情投意合,因擔心被追捕很快化妝逃出長安。但是紅拂女講的一句話卻很關鍵:“諸妓知其無成,去者眾矣。彼亦不甚逐也。計之詳矣,幸無疑焉。”楊素對逃跑的姬妾居然不怎麼想追回來,由此,我們姑且認為楊素半是被動半是自願想成人之美的吧!
前兩個故事讓明代的馮夢龍對楊素大加讚賞:“不追紅拂妓,放樂昌,俱越公大豪傑事!”
第三個故事相比前面兩個故事,也許沒那麼有名,但楊素慷慨豪邁、提攜後輩的豪情卻比上面兩個故事來得更淋漓盡致的展現。
與楊素同朝為臣的李德林有個聰明英俊的兒子,叫李百藥,他七歲能文,被喻作神童,前途本是一片光明,可惜在成長道路上卻犯過一件大錯,差點前程盡毀甚至可能丟掉性命,但是幸運的是,他碰上了楊素。
李百藥有天色迷心竅,夜入楊素家後院,跟楊素的小妾通姦,結果被楊素來了個捉姦捉雙,人贓俱獲。以楊素當朝第一號紅人之權勢,李百藥本該是死無葬所了,沒想到楊素看到年未二十的李百藥儀神俊秀,風度翩翩,好一副玉樹臨風的少年郎模樣,心下暗自讚賞,有心要放其一馬,於是跟他提了個條件:“聞汝善為文,可作詩自敍。稱吾意,當免汝死。”當即給李百藥鬆綁,並送來紙筆。李百藥也不含糊,當場唰唰唰寫了一首文采飛揚的長詩以獻。
楊素看了一下“答卷”,讚賞不已,立即履行前約,讓他走人,非但如此,楊素還順手將那個與李百藥通姦的小妾送給他,成其好事;更叫人目瞪口呆的是,不問罪、送人,楊素還兼當起了慈善家,送給倆人數十萬錢財做禮金。
不久之後,李百藥更被授予隋朝禮部員外郎的官職,而這一任命,正是楊素大力向隋文帝推薦的結果。
被人捉姦在牀,非但沒有遭到懲罰,還得到美女和鉅額錢財,還當上了高官,估計李百藥做白日夢也夢不到有如此好事了。
古時帝王,後宮佳麗三千以至上萬,甚至數萬,有時為了表示一下大方,也會將一些人老珠黃、容貌抱歉的宮女送出宮外,獎賞給有功將士。但是如楊素這般,將最寵愛最絕色的女子轉手送人,甚至在被戴了綠帽後仍能不計前嫌,不做懲罰慷慨送人,實在是少見中的少見,甚至可稱極品了。
而且作為歷史人物,這種成人之美的事只要有一樁就足以令人敬佩了,但楊素居然一口氣成就了三段錦繡良緣,如果再加上下文嫁侄女予封德彝一事,那楊素一共為後世創造出了四段愛情佳話,這個記錄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了。
獎掖後進
除了頻送美女,成就幾段愛情佳話外,楊素還以其罕見的識人眼光,接連賞識提拔了很多後輩新人。
由於虯髯客的故事過於詭異離奇,故此跟這個故事相關的紅拂女是否真實存在一直受到後人的質疑,但是不管怎麼説,由於有成人之美的先例,即便紅拂女的故事只是人們臆造的一段傳説,楊素不愛美人識英雄的做法確實是深入人心的,所以故事的背景不會發生在別人身上,只能發生在楊素身上。
真實歷史中,“風塵三俠”主角之一的李靖年少時確確實實曾得到過楊素的格外關照。李靖乃是與楊素並列隋朝四大名將的韓擒虎之外甥,有這層關係,李靖從小就有很多機會與包括楊素在內的前輩見面。時任左僕射(相當於左丞相)的楊素儘管暗地裏一直嫉妒跟自己同列的其他三位名將,但對後輩的李靖卻非常看好,曾手撫自己的座位對李靖道:“你這小子,前途無量,將來早晚是要坐我這個位置的!”
另外一個被楊素提攜過的後生乃是“牛角掛書”這一典故的男主角——李密。李密在隋末唐初這段歷史中絕對是個風雲人物,最巔峯期手握天下一半以上的精兵強將,“威之所被半天下”,隋唐評書裏最著名的幾個主角如秦瓊、單雄信、徐茂公(徐世勣)、程咬金、王伯當等人無不作為他的帳下鷹犬為他東征西討。
但是,李密在擁有這份家業之前,在大隋朝尚未崩潰之前,曾有極端落魄的時候,正是在他前途最黯淡的時候,因堅持不懈地學習,騎牛在路上的時候也要在牛角上掛着《漢書》捧讀,被楊素撞見。楊素十分驚奇,騎馬在牛後跟了好久,然後才上前詢問,與其交談一番之後,大為驚奇,立刻將他引薦給自己的兒子楊玄感認識,並很實誠地對兒子告誡道:“你的識見水平跟李密比,差得老遠了。”
在楊素的撮合下,落魄青年李密青雲直上,跟朝中一號大員的兒子交上了朋友,一身本領也算找到了用武之地,這為日後楊玄感“幹大事”(造反)也算提前找了一個好幫手。
在被楊素提攜過的人當中最邪門的當屬封德彝,這人跟李靖一樣,年輕時也曾得到楊素的一再垂青,史載楊素向來自負才勢,對朝中很多同僚正眼瞧都不瞧一眼,但唯獨對愣頭青封德彝十分賞識,不但對其“降禮賞接”,整日與他“論天下事,袞袞不倦”,還將一個侄女嫁給他,最後對他下了一句跟李靖類似的評語:封郎終當會坐上我這個僕射的位子的。
哪知這句話不但成了鼓勵封德彝奮發向上的動力來源,甚至還救過他一命。封德彝參加了隋煬帝征討遼東的戰役,坐船從海路出擊,半路上他乘坐的那艘船出了意外,全船的人都落水而死,只有他有幸撿了一條命回來。據説他落水後抱住了一塊木板,隨浪漂浮在茫茫大海上,但不久即力氣用盡,陷入絕境,就在他幾乎就要放棄的時候,突然想起楊素對他説過的那句話,猛然警醒:我將來是要當僕射的人哪,怎能陰溝翻船死在這種地方?
就好比舊時代很多傳奇性人物遇險前不甘心的説法一般:算命的説我將來會大富大貴呢,哪能那麼容易死了!處於絕境中的封德彝正是靠着這句話作為信念的支撐,堅持了下來,即使前胸隨着波浪起伏跟木板相互摩擦皮開肉綻,甚至都露出骨頭,依然拼死咬牙死死抱住不放,最終等來救援,撿了一條命回來。
大難不死的封德彝後來果真如楊素所言那樣,作了唐高祖李淵的右僕射。
得到楊素賞識的幾位青年,日後皆是一時才俊,隋末風雲人物李密就不必多説了,官至宰相的封德彝也勿需再提。其他幾位如李靖,其作為武將的成就還遠在楊素之上,甚至被看作是與白起、韓信這兩位前輩並列前三名的中國史上超級名將。
被楊素捉姦在牀卻意外人財兩得的李百藥,在大唐貞觀盛世大規模修史之時,獨自承擔起《北齊書》的修撰工作,這本著作後來位列二十四史之一,李百藥也算不朽了。
若説世界上伯樂太少,也不盡然,至少隋唐之際的楊素可算一個。
矛盾的集合體
這樣一個賞識新人、獎掖後進、不遺餘力提拔人才的楊素,同那個嫉妒同僚、處處防人害人的楊素,似乎很難看作同一個人。
其實細究一下還是可以發現,這個擁有兩幅看似完全不同臉孔的楊素,本質上還是一個人、一副面孔,因為,人本來就是個矛盾的集合體。
楊素是個自矜自傲的人,而且他有這個資本。他出身軍事貴族世家,自小懷有少數偉大人物才擁有的那種抱負,以至於周圍的大人都無法瞭解他的內心世界。所謂英雄的腳步總是孤獨的,在這樣一種“知我者稀”的環境之下,他從小就處於並享受於一種少數人物的孤獨感之中,其結果只能使其往越來越自矜的方向發展。
而且他也確實有才,論打仗天下無敵,無論水戰、陸戰、騎戰,無一不精、無一不勝;論作詩當世無雙,其詩作雖然在盛唐時代也不好意思拿出手,但在詩歌尚未發達的隋代,即便是被稱作隋朝第一才子的薛道衡都要忍不住擊節歎服;他的口才更是一頂一的高手,被隋文帝誇作“才辯無雙”。不説整個大隋朝,即便縱覽整個中國歷史,要找出像他那樣文武雙全的人也真找不出幾個。
據史書的記載,楊素的長相更是又高又帥,雄偉挺拔之外,還長有一副如關公一般威風凜凜的美鬚髯,在統一南北的戰爭中他端坐於大船之上指揮作戰,沿岸百姓望見甚至都以為是神仙降臨。
高貴的出身、遠大的抱負、出眾的容貌、一流的口才、超人的才幹,凡此種種,無不構成楊素自矜自傲的資本,前朝周武帝曾勉勵他道:“善自勉之,勿憂不富貴。”他則大聲地回應:“臣但恐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聯繫前後,這樣的對答並不能表明他的與世無爭,相反倒是暴露出他的驕傲與自矜,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憑我的才幹,何愁富貴不找上門來啊!
在這樣的自負之下,難免生出“老子天下第一”的念頭。他提拔人才,因為他總想體現自己作為領導者的身份,他排擠同僚,因為他不能做臣子中的NO.2。
對於將小妾慷慨送人之事,我們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對他這樣一個“流血盈前,言笑自若”、視他人性命如草芥的冷血武將來説,幾個女人對他來説又算得了什麼?何況他家後院裏養的穿錦戴羅的美女,有上千號人,送一兩個給人,對他而言跟送一兩頭牛羊給人一樣不甚可惜。
甚至,旁人眼中的絕色美女如紅拂女等,在見慣花叢的風月老手楊素眼中,可能只是姿色平庸之輩罷了,甚至只能算作恐龍,跑了就跑了,與其花大力氣去追回來,倒不如索性做個順水人情給自己增加點好名聲也好。
而且楊素之提拔新人,以完全臣服於他,完全不會對他的地位構成威脅為限,超出此限者必然遭到其嚴酷打擊。
這點被楊素陷害而死的名將史萬歲可為例子。同所有得到楊素提攜的後輩一樣,史萬歲能夠成長為隋四大名將之一,同樣跟楊素的賞識分不開。在他地位低下的時候楊素以長官身份對他就非常賞識,大力提拔,有美必書,有功必報,可是一旦史萬歲地位高到與楊素並列,楊素的心態就開始失衡了。最後史萬歲被授予跟楊素等同的軍權各自統兵出擊突厥,立下遠在楊素之上的軍功,之前那位一直熱心提拔後進的楊素就完全消失了,代之以一個小心眼、耍奸計、陷害同僚的白臉奸臣了。
萬古罵名
由上文可見,楊素在戲劇舞台被刻畫成白臉奸臣可謂沒有冤枉。
俗話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此話絕對有道理。被楊素所提攜過的後輩之中,李密也好,李靖也好,李百藥也好,多數人與楊素只有數面之緣,楊素識別他們憑的是堪稱毒辣的眼力,而非長期的相處觀察,因此這些人的人品與楊素是掛不上鈎的,唯有封德彝一人,曾作為楊素的下級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從這人身上即可多少瞧出一點楊素平日之品行。
楊素對待別的同事向來兩個鼻孔朝天,打眼都不瞧一眼,但與封德彝卻是經常大談特談,整日不倦。而封德彝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日後雖做了唐朝的宰相,但其實人品可不怎麼樣,常耍兩面派,在李世民與李建成爭奪太子一事中,此人極陰暗地遊走兩方,一會跟李世民暗進“忠言”,勸李世民早日動手除掉李建成;一會又密勸李建成要學學劉邦跟項羽討杯老父肉羹之做法,當斷則斷,不要拘泥於骨肉之情。無論將來哪一方得勢,封德彝都是穩賺不賠的贏家。
平日之時,他背地裏常受賄賂,財富廣大,但在人前人後卻常穿着破舊衣服以示儉約。這種本事居然在其生前都沒有被人識破,英明如唐太宗者,照樣被其矇蔽一生,在他死後甚至還為之廢朝三日。他的種種劣跡,直到死後多年才漸漸被人傳開,由此可見,這人人品之差、心機之重!
楊素對別人都看不順眼,唯獨對封德彝“降禮賞接”,只能説兩人在某些方面是互相欣賞,臭味相投的!
楊素的所作所為,註定了其即便在身前得到善終,但身後萬世之名也得在歷代奸臣榜上恆久地鐫刻下去。
儘管曾經為了共同的利益勾搭在了一起,然而,楊廣與楊素這一對暴君奸臣的組合,終究是同牀異夢,都是以陰謀害人擅長的人,自然要在心裏深深提防對方。
楊廣即位不久,不服其登位的最小弟弟楊諒就在揚州起兵造老哥的反,楊素立刻又被當作急先鋒派去平叛,並很快平定。事後楊廣在寫給楊素的“感謝信”中有“疾風知勁草,世亂有誠臣”這樣的名句,諷刺極大的是,不久“誠臣”楊素生病,楊廣假模假樣地又是派御醫去看病又是派人去慰問,暗地裏卻問醫生:“這老混蛋啥時候會死?”
楊素大概也知道自己作惡多端,早晚不得善終,堅持不肯服藥,對家人道:“我這一生富貴已經到極點了,活夠本了,還吃什麼藥呢?”
一代權奸,就是以這樣一種方式死去,死在楊廣登基的第二年。
然而他的好君主楊廣似乎還是對其念念不忘,有天曾對人道:“老混蛋要是還不死,終當要將他誅滅九族!”
他的所作所為,註定其不但要被君王嫉恨,也必將遭受千秋萬代不絕於耳的罵名!
隋煬帝楊廣錯過的一個絕色美人
後廷宮女無數,一生都見不到隋煬帝的有很多。侯夫人有沉魚落雁的美色,一天她以白綾自盡於樑柱下。身上的錦囊裏有一篇《自傷》詩:“初入承明日,深深報未央。長門七八載,無復見君王。春寒入骨清,獨卧愁空房。颯履步庭下,幽懷空感傷。平日新愛惜,自待聊非常。色美反成棄,命薄何可量?君恩實疏遠,妾意徒彷徨。家豈無骨肉,偏親老北堂。
此身無羽翼,何計出高牆?性命誠所重,棄割良可傷。懸帛朱棟上,肝腸如沸湯。引頸又自惜,若有絲牽腸。毅然就死地,從此歸冥鄉!”內容是在寂寞後宮裏無限的幽怨。隋煬帝見此不禁傷感。他看着侯夫人的屍體説:“人雖死而顏色猶美如桃花。”於是急召中使許廷輔説:“朕要你擇後宮女入迷樓,你為何獨棄此人。”令許廷輔自盡。煬帝欲效漢成帝,可惜侯夫人不是王昭君。
話説煬帝在秋聲院賞月飲酒,忽見仙女自月中飛下,正要戲她,不期被她哄回頭,便跨綵鸞飛起在碧梧之上,説道:“皇帝戲侮仙使,豈不得罪嫦娥!”煬帝慌忙笑謝道:“冒觸仙子,朕雖得罪,但好色乃人之常情,嫦娥或亦相諒。”仙女道:“皇帝宮中,自有嫦娥,尚不能識,卻又妄想天上嫦娥,何舍近而求遠也!”煬帝道:“宮中拽括盡矣,哪有嫦娥遺下?”仙女笑道:“不久將自知也。
就是皇帝的十年夢兆,亦先見於此人身上。”説罷,叱綵鸞騰空飛去。煬帝欲再問時,已高入雲中,不可見矣。煬帝與蕭後眾人就像夢一般驚訝了半晌,説道:“有這等奇事!”蕭後道:“莫非是誰弄的幻術?”梁夫人道:“大家明明眼見,如何是幻術?”煬帝道:“昔傳西王母降於漢宮,萼綠花降於羊權家,麻姑降於蔡經家,只以為妄誕之前,若以今日之事看來,信不誣矣。”大家十分歡喜,只痛飲到到月色西沉,方才各各處散去。
次日,煬帝因夜來綵鸞棲在碧梧之上,遂改秋聲院為棲鸞院。又因仙子説宮中自有嫦娥,又叫宦官許廷輔吩咐道:“朕久不遊後宮,恐有冶容豔色,塵埋其中,你可前去細細採選一番,如有美貌者,即時送入西苑備用,不許遺失一人。”許廷輔領了聖旨,隨即到後宮來採選。原來許廷輔是個好利之人,煬帝差他選天下美女時,專一詐騙民財。
有圖女兒富貴要入選的,他卻嫌長道短,不肯選入;有捨不得女兒入宮的,她卻坐名拽索,定要來選,也不知詐騙了天下多少金錢。回朝時,煬帝説他選女有功,又加官厚賞。因此出入隨朝,十分興頭。這一日恰又差他後宮採選,他因前番得利,這次焉肯白選!到了後宮,便裝模做樣,立起規矩:有禮物送他,方來一看;若是沒有禮物,任他毛嬙、西子,也都高高擱起。況那後宮最大,殿掖頗多,嬪妃綵女,就如雲屯猥集一般,便少選了幾人,也沒處查帳。因此這些宮女,凡略有幾分顏色,便沒奈何,只得除簪珥,下道飾,或是珠翠,或是金玉,都暗暗央人送他,方求得他來一顧。
選不上的,只當認晦氣白送;若是選上了,便出題目要上許多禮物,方才替她列上一個名字。選了月餘,只選有百十多名。送到西苑來見煬帝。煬帝看見都是中人之資,便胡亂撥到各處應用。心下只道後宮沒有十分絕色,也就罷了。誰知真正有色的婦人,就像真正有才的男子,寧甘玉碎珠沉,決不肯枉道去買囑小人,以圖倖進。故往往死得可憐可惜,為千古傷心。卻説這後宮有一個侯夫人,生得天資國色,百媚千嬌,果然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又且賦性聰慧,識字能詩。
自十五歲選入宮來,自倚着有才色,又正值煬帝好色憐才,只以為阿嬌的金屋,飛燕的昭陽,可計日而到。誰知才不敵命、色不如時,進宮三年,從未曾一見君王之面。終日只是焚香獨坐,終宵只是掩淚孤吟。妝束得花香柳綠,畢竟無人看見;打點得帳暖衾温,仍舊是獨自去眠。過了黃昏,又是長夜;才經春晝,又歷秋宵。也不知捱了多少淒涼,也不知受了幾何寂寞!天晴還好支撐,到了那悽風苦雨之時,真個魂斷骨驚,便是鐵石人,也打熬不過。日間猶可強度,到了那燈昏夢醒的時候,真個一淚千行,哪裏還知有性命!
侯夫人起初猶愛惜顏色,強忍死去調脂弄粉,以望一時的遇合;怎禁得日月如流,一日一日只管空度過去。不覺暗暗的香消玉減,雖有幾個同行的姊妹時常來勸慰,怎奈愁人説與愁人,未免倒轉添一番悽慘。後來聞得煬帝有旨親選後宮,侯夫人又空喜歡了一番。不期只選得一兩宮,因不中意,又停止了。這一遍又聽得許廷輔來選,侯夫人未免又動了一片望幸的念頭,誰知許廷輔必要禮物方肯來選。
侯夫人聽知此信,嘆了一口氣,説道:“老天既生妾這般薄命,何消又生妾這樣容顏!”一個心腹宮人説道:“夫人何必自苦!有的是珠玉,何不拿幾件去送他,得能夠見了萬歲,便不愁富貴矣!”侯夫人道:“妾聞漢王昭君,寧甘點痣,必不肯以千金去買囑畫師;雖一時被害,遠嫁單于,後來琵琶青冢,倒落了個芳名不朽。誰不憐她惜她,畢竟不失為千古的美人。妾縱然不及昭君,若要將珠玉去賄賂小人,以邀寵幸,其實羞為。”宮人道:夫人若如此拗性,豈不辜負了這般容顏!”侯夫人含淚説道:“妾豈不知!但恨生來命薄,縱使見君也是枉然,到不如猛拼一死,做個千載傷心之鬼,也強似捱這宮中寂寞。”宮人知強她不得,只得聽命。
又捱了數日,早聞知許廷輔已選了百十餘人,送入西苑去。侯夫人情知又是一番虛話,遂大哭一場,説道:“妾此生終不能見君矣!若要君王一顧,或者倒在死後。”説罷又哭。這一日茶飯都不去吃,倒走到鏡台前,妝束得齊齊整整,又將自制的幾幅烏絲箋,把平日寄興感懷詩句,撿了幾道,寫在上面。又將一個小錦囊來盛了,系在左臂之上,其餘的詩稿盡投在火中燒去。又孤孤零零的四下裏走了一回,又嗚嗚咽咽的倚着欄杆哭了半晌,到晚來靜悄悄掩上房門,又哭個不止。雖有幾個宮人陪伴,因見她悲傷慣了,也不甚至在心。侯夫人捱過三更之後,熬不過那傷心痛楚,遂將一幅白綾懸於樑上,自縊而死。
幾個宮人聽見聲息不好,慌忙跑進來救。解得下時,早已香消玉碎,嗚呼逝矣。大家哭了一回,不敢隱瞞,捱到次早,只得來報與蕭後。蕭後隨差宮人來看,宮人在左臂上撿得一個錦囊,送與蕭後。蕭後打開看時,卻是幾首詩句,遂照舊放在囊中,叫人送與煬帝。這日煬帝正在寶林院與沙夫人談論古今的得失,煬帝道:“殷紂王只寵得一個妲己,周幽王只愛得一個褒姒,就把天下壞了,朕今日佳麗成行,而四海安如泰山,此何故也?”沙夫人道:“妲己、褒姒的顏色,不顧天下,天下遂由此漸漸破壞。
今陛下南巡北狩,何等留心治國,天下豈不安泰!至於萬機之暇,宮中行樂,妃妾雖多,褒姒二人之恩,亦厚極矣。”沙夫人道:“溺之一人謂之私愛,普同雨露然後叫做公恩。此紂、幽所以敗壞,而陛下所以安享也。”煬帝大喜道:“妃子之論,深得朕心!朕雖有兩京十六院,無數奇姿異色,朕都一樣加厚,從未冷落了一人,使她不得其所。故朕到處歡然,蓋有恩而無怨也。”二人正談論的快暢,急見蕭後差宮人送錦囊來,就報知侯夫人之事。煬帝也只道是尋常妃妾,死個把沒甚要緊,還笑笑的開錦囊來看,及打開時,見是幾幅絕精的烏絲箋紙,齊齊整整寫着詩詞,又且字體端楷,筆鋒清勁,心下便有幾分惻然動念。先展開一幅來看,卻是《看梅》詩二首。
煬帝看了,勃然大怒道:“原來是這廝誤事!”沙夫人問題:“是誰誤事?”煬帝道:“朕前日曾叫許廷輔到後宮採選,他如何不選此人!其中一定有弊。這詩又説‘毛君真可戮,不肯寫昭君’,明明是怨許廷輔不肯選她,故含憤而死。”便要叫人拿許廷輔。沙夫人勸道:“許廷輔只知觀看容貌,哪裏識得她的才華。
侯夫人才華固美,不知容貌如何?陛下何不差人去看,若是顏色尋常,罪還可赦;倘才貌俱佳,再拿他未為遲也。”煬帝道:“若不是個絕色佳人,哪有這般綿心繡口!既是妃子如此説,待朕親自去看,遂別了沙夫人,隨即乘輦還宮。蕭後接住,遂同到後宮來看。進得宮來,只見侯夫人還是個二十來歲的女子,雖然死了,卻妝束得齊齊整整,顏色尚然如生;腮紅頰白,就如一朵含露的桃花。煬帝看了,也不怕觸污了身體,走近前,將手撫着她屍骨之上,放聲痛哭道:“朕這般愛才好色,宮闈中卻失了妃子;妃子這般有才有色,咫尺之間卻不能遇朕。非朕負妃子,是妃子生來的命薄;非妃子不遇朕,是朕生來的緣慳。妃子九泉之下,慎勿怨朕。”説罷又哭,哭了又説,絮絮叨叨,就像孔夫子哭麒麟一般,十分悽切。
古代四大妖姬的前世今生和愛恨情仇
對於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這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如今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對於中國古代的四大妖姬知道的人也許就很少了。其實,被稱之為古代四大妖姬的是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和周朝的褒姒、春秋戰國的驪姬。下面就説説這古代四大妖姬的前世今生和愛恨情仇。
第一大妖姬:夏朝的妺喜
妺喜,又名妺嬉、有施氏女。有施氏原為喜姓。夏朝末代國王夏桀姒履癸的寵妃。當時,夏桀對她十分寵愛。據《列女傳·夏桀妺喜傳》記載:桀“日夜與妺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置妺喜於膝上,聽用其言”。又據《帝王世紀》記載,妺喜喜歡聽“裂繒之聲”,夏桀就把繒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歡笑。
當時,已是夏朝末年,作為大國之君的夏桀不僅喜愛女色,並且好勇鬥狠,四處征伐。而妹喜是當時有施國的風華正茂的嫵媚少女。當夏桀征伐到有施國的時候,有施國國王擔心亡國,便將國內有傾國傾城之色的妹喜獻給夏桀,以求得自己一國的平安。雖然有些越國向吳國貢獻西施的意味,但畢竟有施國君沒有越王勾踐志在消滅吳國膽識和謀略,只是為了不受侵犯而已。
那麼,妹喜究竟又多美呢?世人有詩讚曰:“有施妹喜,眉目清兮,妝霓綵衣,嫋娜飛兮,晶瑩雨露,人之憐兮。”看來,用傾國傾城形容妹喜的美色是絕不誇張的了。因此,夏桀見了妹喜之後,不盡心醉神迷,便立即撤兵回京,並將妹喜帶回宮內,日夜尋歡作樂。據有關史料記載,“妹喜者,夏桀之妃也。
美於色,薄於德,亂淫無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劍帶冠。桀既棄禮義,淫於婦人,求美女,積之於後宮,收倡優侏儒狎徒能為奇偉戲者,聚之於旁,造爛漫之樂,日夜與末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置末喜於膝上,聽用其言,昏亂失道,驕奢自恣。為酒池可以運舟,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砍其頭而飲之於酒池,醉而溺死者,妹喜笑之,以為樂。”
不知是妹喜的美色引得世人嫉妒,還是夏桀對這個小國的妹子的過分寵溺羨煞後人,在夏朝滅亡之後,妹喜便得到了紅顏禍水第一人的“美譽”。其實,事情並非如此,當時夏朝還為滅亡時,夏桀早已冷落了妹喜,移情別戀了。
據戰國古墓出土的一部竹簡書《竹書紀年》中説,夏桀一次派一個叫阿扁的將軍討伐岷山國,那岷山國國君也效仿有施國貢獻美女的辦法,趕緊獻出了一個叫琬、一個叫琰的兩大美女。夏桀得到這兩大美女後,就將妹喜忘到了腦後,日夜與來自岷山的兩個美女尋歡作樂,而妹喜只好在洛水河邊都城的傾宮瑤台裏寂寞地獨守青燈了。直到商湯滅夏之後,將夏桀流放時,妹喜才有機會隨同他一起流放,共度夫妻二人最後的歲月。
第二大妖姬:商朝的妲己。
妲己,原是有蘇氏諸侯之女,乃一個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國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紂王帝辛征伐蘇部落時被好酒貪色的紂王擄入宮中,尊為貴妃,極盡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紂王為博她歡顏而創,併為了討好她發明炮烙之刑。後被周武王所殺。
據有關史料記載:“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這就是説妲己是商紂王征戰得勝的“戰利品”。據説有蘇氏是以九尾狐為圖騰的部落,所以才會有《封神演義》這般附會。雖然妲己不是狐狸精變的,可照樣把商紂王迷得五迷三道,“妲己之言是從”。
商紂王不但投妲己所好,作“新淫之聲、北鄙之舞、靡靡之樂”,還蒐括百姓錢財,修建起高大宏麗的鹿台,裏面置滿奇珍寶物。同時,“積糟為邱,流酒為池,懸肉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閒”,徹夜長飲,歡嬉達旦。真可謂荒淫之極。後來,商紂王甚至到了“妲己之所譽貴之,妲己之所憎誅之”的地步。
這樣以來,天下就無法太平起來,老百姓埋怨,各諸侯反叛。這時,妲己又給紂王出了一個“狠”招,發明了一種懲治犯人的刑法,曰:“炮烙之法”。就是把一根粗大的銅柱橫放,下面架起炭火炙烤,然後命“有罪者行其上”,沒走幾步,就紛紛掉進火紅的炭火裏,活活燒死。每次看到犯人在炭火裏掙扎慘加,妲己“乃笑”。
紂王的叔叔比干實在看不下去,就向他進諫説:“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婦言,禍至無日。”這話戳到紂王的痛處,非常生氣,覺得他這是“妖言”惑眾,給他難堪。這時,妲己又在一旁添油加醋,櫻桃小口一開,吐出一句血淋淋的話來:“我聽説聖人心有七竅……”紂王一聽,愛妃有如此求知之心,那就打開看看吧。於是,“剖心而觀之”。
那麼,妲己真有這麼惡毒嗎?其實非也!妲己的妖孽和惡毒形象是隨着歷朝歷代商紂王的“暴君”形象愈來愈升級而逐步升級的。從《尚書》裏討伐紂王的一句“聽信婦言”開始,到《國語•晉語》:“妲己有寵,於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
再到《呂氏春秋•先識》:“商王大亂,沈於酒德,妲己為政,賞罰無方。”都還是不太離譜的合理推斷,再到後來,年代愈久,想象力就愈豐富,寫出來的故事也就愈生動,直到後世的《封神演義》在歷代文人提供的諸多素材的基礎上,演繹起來更是神乎其神。千古惡女的罵名,最後終於落在妲己的身上,從此,這位原先只是蘇氏部落的美女被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第三大妖姬:西周的褒姒
周幽王姬宮涅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眉頭,在褒國,即今日的陝西漢中長大。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后,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原來褒姒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豔麗迷人,周幽王發出重賞,誰能誘發褒姒一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後並駕遊驪山,燃起逢火,擂鼓報警諸侯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見一隊隊兵馬,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不覺啓唇而笑,幽王大喜,終回此失信於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知,”這意思是説,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了。西周遂亡。
第一大妖姬:春秋戰國的驪姬
驪姬,本是春秋時代驪戎國君的女兒,公元前672年,被晉獻公虜入晉國成為獻公的妃子,她使計離間了獻公與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間的感情,並設計殺死了太子申生,製造了“驪姬傾晉”的風流豔史。
據《左傳·僖公四年》記載:“初,晉獻公欲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據明梁辰魚的《浣紗記·論俠》説:“晉獻公有子三人,長曰申生,次曰重耳,次曰夷吾。獻公聽驪姬之譖,申生自殺,重耳奔翟國,夷吾守屈城。”
驪姬,作為晉獻公姬詭諸的王妃,有姿色,工心計。公元前663年,晉國打敗驪戎,驪戎求和,以國君的兩個女兒獻於晉獻公為妃。後來,長女驪姬,生了個兒子,名叫奚齊,次女少姬,生子名卓子。
驪姬以美色取得了晉獻公的專寵,奸狡詭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的信任,參與朝政,晉獻公立驪姬為夫人,封少姬為次妃,驪姬還想進一步廢去太子申生,立奚齊為太子,晉獻公有個寵愛的戲子叫小施,驪姬與之常有私情。驪姬問小施説:“我要立奚齊為太子,就是擔心申生、重耳、夷吾諸公子反對怎麼辦呢?”小施説:“把他們早點安排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經到頂點了,這樣就會輕慢國君的心;如此,則不難對付。”並建議先從太子申生下手。
驪姬又買通晉大夫梁五和嬖五,叫他們對晉獻公説:“曲沃是晉國祖廟所在,最好派太子申生去鎮守,蒲城和南北屈是邊防要塞,最好派公子重耳、夷吾分別防守。”晉獻公果然中計,只留下奚齊與卓子二人在身邊,以伺機廢立,史稱“二五害晉”。
為了置太子於死地,驪姬便勸晉獻公詔回太子。太子見過晉獻公後去拜見驪姬。驪姬請太子吃飯,言談甚幻。第二天,太子入宮謝恩,驪姬又請他吃飯。當晚驪姬向晉獻公哭訴,説太子調戲他,還説了"我父親現在已經老了"這樣的話.又説她可以和太子一起去皇家動物園交遊,讓獻公在台上觀察.
第二天,驪姬叫太子和她一起郊遊。驪姬先在頭髮上塗了蜂蜜,使蜜蜂都聚集在她的頭髮旁邊。驪姬説:“太子您可不可以幫我趕走它們呢?”太子從她的身後用袖子趕走蜜蜂蝴蝶。晉獻公看見了,以為調戲的事情是真的。心中非常生氣,馬上就想把太子給殺了。驪姬跪下來懇求説:“我叫太子回來,他卻被殺,是我害了他。而且皇宮裏的這些事,外人不知道,就忍忍吧。”晉獻公就把太子趕回曲沃去了,但是就下令手下暗中收集太子犯的罪行,伺機廢掉他。
此時,驪姬深知獻公仍然信任太子,於是再次密謀,有一天太子申生從曲沃送來一塊祭肉給晉獻公,驪姬暗中在祭肉放上鴆毒,然後加罪於太子,以此迫死太子。結果申生身被惡名,無法洗雪,自縊而死。驪姬見時機已經成熟,就逼獻公立奚齊為太子。
公元前652年,晉獻公駕崩,奚齊即位,被晉大夫裏克等殺死,立公子夷吾為晉惠公,公元前650年,驪姬誣害太子罪跡暴露,被殺身亡。
風華絕代:隋煬帝龍牀上的三大極品美女
眾所周知,隋煬帝楊廣一生染指的美女難以計數,但是,要説他身邊美之極品的女子只有三位:一是蕭皇后,二是宣華夫人,三是容華夫人。楊廣的這三位后妃雖然個個花容月貌,傾國傾城,但是,由於出身家世和生活環境不同,因此,她們更懷有各自的獨特氣質和萬種風情。
蕭皇后天生就是一個人間尤物,她出生時,當時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綱曾為她的相貌而驚奇不已,仔細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後得出了八個字的結論:“母儀天下,命帶桃花。”蕭皇后以後的人生經歷似乎恰好印證了這八個字。她自十三歲作了晉王妃後,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千般滄桑、萬種風流,全溶進了她幾十歲的生命歷程,使她成為一個命運奇特的女人,這也就是她命中註定的“桃花劫”吧。
蕭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兒,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卯時出生於後梁國都江陵。此女天生麗質,嬌媚迷人,至於説她美到什麼程度,那絕不是用語言可以描述的,從下面她的人生經歷中,我們或許大致可以領略出她傾國傾城的風韻來。
就在蕭皇后出世的那年,北周楊堅接受靜帝禪位而作了隋文帝,八年以後隋軍攻入建康,統一了全國。隋文帝的二兒子晉王楊廣在平陳戰爭中功績顯赫,為了表彰他,文帝除了給他加官晉爵外,還下詔天下名門世家,統統將家中未出嫁女兒的生辰八字呈報朝庭,以便為年方二十一歲的楊廣選一相配的王妃。誰知挑來送去,年齡相當的姑娘們這個不合。那個又相剋,最終唯獨剛滿九歲的蕭氏女的的八字與楊廣的八字合在一起才是大吉,於是選定了她。因為女方年紀大小,接入宮中後並未馬上成婚,獨孤皇后對這位稚嫩可人的小媳婦十分喜歡,把她當成是自己的女兒撫養,併為她請了許多師傅,教她讀書、作文、繪畫、彈箏。聰明過人的蕭氏女學什麼象什麼,往往一點就通,四五年下來,她不但出落成一個明豔秀麗的小美人,而且知書達禮,多才多藝。
晉王楊廣這時正駐守揚州,按朝規他每年進京朝覲一次,這一次他便能見到他將來的妻子蕭氏女,見到蕭氏女一年年長成,又出落得如此動人,他的心為之盪漾不已。隋文帝與獨孤皇后商議決定,在開皇十三年楊廣入朝時,為他和蕭氏女完成了婚事。楊廣這年是二十五歲,新娘才剛滿十三歲,以現在的習慣看來十三歲的新娘似乎太小了一些,但在古代,十三、四歲出嫁的女子是很普遍的。
洞房花燭夜,楊廣心花怒放地把嬌羞萬狀的小王妃擁進懷裏,也象擁抱了無窮的希望,因為替他們合婚的人,曾經私下裏神秘兮兮地向楊廣透露説:“蕭女命中註定要入主中宮,母儀天下。”蕭氏女既然要母儀天下,那麼他這個作丈夫的不就是一朝天子了麼?雖然晉王此時不是太子,但他仍然覺得希望就在前方,因此他把蕭妃視為自己命中的福星,對她珍愛備至。
因為有了蕭妃這顆希望之星,原本不曾對王位作妄想的楊廣,開始有計劃地與大哥楊勇展開儲位之爭了。楊勇這時已立為太子,卻因冷落了正房太子妃元妃而寵愛偏房雲昭儀,引起了嚴治後宮的母親獨孤皇后的不滿。楊廣乘虛而入,故意在母親面前極力裝出一副仁孝正派的樣子,還有意作出疏遠蕭妃專心政務的姿態;而聰明識體的蕭妃也一本正經地與他配合,還不時到獨孤皇后那裏哭訴楊廣只顧政務冷落了自己。他們夫妻的一唱一和終於打動了獨孤皇后的心,終於廢除楊勇太子之位,把楊廣推上了太子寶座。這時距離楊廣與蕭妃完婚已經七年了,也就是説,這對頗有心計的小夫妻,在母親獨孤皇后前面整整演了七年的苦情戲。
楊廣登太子位一年後,獨孤皇后因病而死,隋文帝擺脱了妻子的嚴厲約束,開始沉溺於酒色,無心管理朝政,把行政大權託付給了太子楊廣,事實上,從仁壽二年以後,太子楊廣就開始掌有皇帝之權了。
隋文帝暮年入花叢,哪裏經得起眾多佳麗蜜蜂般的輪番吸吮,很快就精力殆盡,癱卧病榻了。一日清晨,楊廣入宮向父皇請安,恰好在迴廊上與文帝的寵妃、風華絕代的宣華夫人不期而遇,好一個宣華夫人,真的是滑膚如凝脂,粉面似桃花,言語賽黃鵬,行走勝弱柳迎風,楊廣不禁為之怦然心動。
心動歸心動,一想到名分攸關,宮中又耳目眾多,楊廣自然不敢輕舉妄動。第二天楊廣藉口就近照顧卧病仁壽宮的父皇,而住進了近旁的太寶殿,他尋機趁着宣華夫人獨自入廁之際,躡手躡腳地跟隨在後,一把抱住心中嚮往的麗人;宣華夫人是陳後主叔寶的妹妹,雖然國破家亡,卻仍然保持着一份金枝三葉的高潔與矜待,豈肯讓楊廣隨意胡來,她大聲叱責,奮力爭脱,沒讓這個好色之徒佔到便宜。
病塌上奄奄一息的隋文帝,看見宣華夫人衣皺發亂、神色驚慌地跑回來,心想一定出了什麼事,經一再追問,宣華夫人無奈地説出;“太子無禮!”隋文帝一聽,不禁火冒三丈,怒罵道:“畜生!何足以託付大事,是獨孤皇后耽誤了我啊!”説完,又一選連聲地命令身邊的近臣柳述、元嚴道:“速召我兒來見!”並補充説:“是楊勇,不是楊廣!”。
深為獨孤皇后生前所看重而偏心於楊廣的尚書右僕射楊素聽到了消息,急忙把情況告知了太子楊廣,兩人合謀,召來了將去給楊勇傳信的柳述和元嚴,篡改了他們手中的詔書,並暗地裏把他們兩人逮捕入獄。然後又派左庶子張衡到仁壽宮侍侯病中的文帝,在楊廣的授意下,張衡在文帝的湯藥中投下了毒藥,毒死了隋文帝。
宣華夫人聽到隋文帝駕崩的消息頓時戰慄失色,心想:自己的保護傘已倒;曾被自己得罪的楊廣一定不會放過我。當天薄暮時分,楊廣派人送來一隻錦盒,宣華夫人以為是讓她自盡的鴆毒,遲遲不敢打開;經不住使者的一再催請,她雙手顫抖地打開錦盒,裏面竟是盛着一個五彩絲線編成的“同心結”,宣華夫人明白了楊廣的心意,宮人們紛紛向她道喜,她自己的心情卻雜亂如麻。
正在此時,太子楊廣已經在腥紅宮燈的引導下,悄悄前來會宣華夫人,宮女們連扶帶拽地把她簇擁到太子面前,一個是色迷迷地急不可待,一個則憤恨、羞怯交集於心,但迫於時勢,宣華夫人這樣一個無依無靠的弱女子又能如何反抗呢?她無奈地俯伏在地,低聲喚了一聲:“萬歲”。當天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