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過”,天下沒有父母想打孩子,無奈孩子就是太不聽話了,真的很讓人生氣,只能打一頓,才能孩子消停會,不會再犯錯了。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育兒教授,她曾經表示過:教育孩子,棍棒教育不可取,但有時卻是能發揮不錯的教育成果。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講一個度,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打孩子,這對他們的影響真的很大,甚至會影響一生。
李玫瑾:捱打的孩子和從沒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1、 性格的差別
相反,沒有被捱打的孩子性格比較平和,遇到事會用温和的方式解決,很有理性,並且很有自信,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2、 心理差距
而從沒捱打的孩子則很開朗大方,因為父母的性格比較温和,一般孩子做錯了就會口頭上批評,然後教育孩子做錯哪裏及時改過來,孩子能擁有一個温馨快樂的家庭環境,能讓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3、 親子感情的差距
從沒捱打過的孩子,和父母感情很親密,很放鬆,很愛父母,孝順父母,而且還能從父母身上獲得安全感。
1、 父母要儘量冷靜,不要讓理智控制自己
如果孩子有錯,家長先把情緒冷靜下來,做深呼吸,轉移注意力,換個房間讓心情冷靜下來,然後再和孩子溝通。
2、 要了解孩子的想法
3、 不要囉嗦説教孩子
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總是嘮叨孩子,很容易讓孩子激起不耐煩的樣子,不利於孩子成長。
父母要從客觀的角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有遠見的父母並不等於有錢的父母。例如給孩子買一些繪畫本,但用不了多少錢,可以讓孩子學到很多知識。何況3-6歲是孩子的閲讀黃金期,這時期需要好好培養,有助於孩子形成閲讀好習慣!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孩子性格、習慣、情商等等,只有耐心的教育可以幫你解決很多問題,讓娃變得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