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開花店的年輕人:浪漫生意與殘酷戰局
“鮮花依舊綻放,但我的花店卻凋謝了。”
4月15日,張麗(化名)在朋友圈宣佈自己經營兩年多的花店正式“關門”。
“花店生意看上去很美好,但實際上並不好做。”對這個她投入了全部精力的花店,張麗情感複雜。她曾經暢想自己能通過經營花店來打造“浪漫生意”,但沒想到夢想如同泡泡一般迅速破碎。
也許,每個女孩都有一個開花店的夢想。花店對於無數年輕男女來説,就意味着“浪漫生活”。當眾多年輕女性擁入這個行業,城市裏大街小巷湧現出花卉擁簇的小店,鮮花生意從浪漫變得殘酷起來。
市場遠非想象般美好。同行競爭激烈、線上花店衝擊都讓不少年輕店主深感現實的殘酷,而商業模式不明、缺乏核心競爭力更是讓花店艱難維持。
困境之下,越來越多的花店主開始摸索轉型,有從業者將花店和咖啡廳結合,吸引顧客在鮮花擁簇的環境裏享受生活,進而選購鮮花;也有人嘗試和婚慶、會展等公司合作,以此得到更穩定的訂單。
“花店生意固然浪漫,但浪漫之餘更需要考慮如何在行業中存活。”同樣經營着花店的林可(化名)説。
擁入鮮花行業的年輕人:為夢想買單
每個女孩心中或許都有個花店夢。
在開花店之前,張麗在重慶一家公司做了四年的人力管理。儘管收入不菲,但在2018年6月,她仍毅然離職在小區附近開了家鮮花店。
這想法由來已久。大學時期她就曾憧憬着有一家屬於自己的花店,“拋開枯燥無聊的工作,每天端着一杯咖啡,守在屬於自己的花店裏,伴着花香,為來往匆匆的夜歸人送去温馨,這聽起來就很浪漫。”
張麗特意報名了一家花藝店,用兩個月時間,從最基礎的鮮花知識到剪枝、搭配、插花等環節系統地學習了一遍。再找了家鮮花店打工了半年,暗暗留意着對方的進貨渠道和管理經驗,以在入行前積累經驗。
張麗只是無數辭職開花店的年輕人之一。近年來,年輕人購買鮮花意願的提升,讓城市街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花店。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鮮花電商行業市場規模達366.2億元,預計2021年鮮花電商市場規模將接近500億元。據企查查2020年7月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花店相關企業88萬家,僅在2019年相關企業註冊量就達到18萬家,同比增長12%,是十年前的3.7倍。
“開花店是女孩為夢想買單的體現。”在浙江經營一家花店的林可告訴記者,“哪個女孩能抵擋得住每天被花卉擁簇的浪漫日子?”
經過數月時間的準備後,張麗的花店終於開張。開業當天,她特意蹲在滿地的百合中拍了張照片,並配上抒情的文字發在朋友圈,向外界宣佈自己終於過上了嚮往的生活。
但很快,張麗發現現實並不像夢想中那麼美好。
首先是貨源問題。最初張麗為了方便,選擇和網上幾家鮮花供貨商進行合作。但第一批貨到手後發現,其中摻雜着已經開謝的殘花,更有不少花束在運輸途中遭到損壞。“那一天幾乎什麼事都沒做,光是和店員從中剔出殘花就花費了不少時間。”張麗説。
為了能找到最好的鮮花,張麗特意飛往雲南聯繫上當地的花農。但對方提出的進貨量讓她難以接受,“他們希望我能簽訂大批訂單,但這根本不是現階段我能吃下的貨量。”
張麗不得不重新在網上尋找起供貨商來,“一次性和七八家供貨商達成合作,儘管為了對比品質,每家都只進了少量的玫瑰和百合,但這些量加起來實在太多了。”看着滿店都是玫瑰,張麗有些頭痛,“手上剩餘的錢根本不足以進更多其他品類。”
那段時間裏,張麗每天不斷估算進貨量,起早貪黑處理花刺,忙碌地扎着花束。但讓她無奈的是,周邊消費者買花的意願似乎並不強烈。店裏連續幾天沒有生意,很多人問問價格就轉身離去。
一番打聽後才發現,原來不少年輕人現在已經習慣於在網上買花,由線上花店固定時間內送貨上門。
“之前從沒考慮過線上的衝擊。”張麗面臨的困難是,鮮花花期有限,儘管放在冰櫃能得以短時間延長,但如果還是賣不出去,就砸手裏了。
這似乎成為大多初入行的年輕店主共同的焦慮。林可同樣告訴記者,原本以為花店開起就萬事大吉,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開花店就是打造“全才”:一年學會了各種技能
“開花店就是個打造全才的過程。”在浙江經營着一家花店的林可回想起初入行的經歷很是感慨。
在開業的第一年時間裏,她幾乎學會了各項技能,“花店要是經營不下去,完全可以去做廣告設計了。”
2018年,大學剛畢業的林可在父母的支持下,投資15萬元進入了鮮花市場。
鮮花行業沒有門檻之説。但如何能在競爭激烈中存活下來,是林可面臨的最大難題。
多次市場調查後,林可發現圈子裏大多單靠銷售鮮花的店鋪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使開設網店也可能因為顧客黏性不強,容易受到行業衝擊。而大多數顧客其實並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樣的花,更不懂如何搭配。這讓她找到了其中的機會。
林可決定將重心放在“插花”上。她想用這種方式來吸引對插花好奇的年輕人,增進彼此的關係。
開業當天,她特意招募了三位有着多年插花經驗的員工,並將其滿意的作品擺放在店鋪最顯眼的位置,吸引路過的客人。
一次,一位年輕女性本只是出於閒逛的心態進入花店,但一番交流,不僅購買了數百元的百合和情人草,還在得知店鋪有插花課程後,饒有興趣地諮詢起報名事宜來。
顧客的肯定讓林可有了更大的底氣。很快,她租下店鋪隔壁的門店,並按照插花進階程度,辦起價格為199元、399元等不同檔次的插花培訓班來。
“價格比很多同行便宜不少,但目的是希望能吸引年輕人關注和加入。”在看到第一批報名學員人數達到20人時,林可感覺這個模式,應該成了。
但吸引年輕人的興趣只是第一步。要想讓更多的人瞭解花店並願意買單,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要想讓作品獲得顧客的好感,除了插花技術外,攝影技術和後期修圖同樣必不可少。甚至還需要搭配清新的文案,讓年輕人懂得作品所表達的意思。
於是,林可每天的工作就是插花、拍照、修圖。她不斷翻閲着其他同行所發佈的插花作品,學習對方的拍攝風格,還要用各種修圖軟件讓花卉看起來更為精緻。
“喜歡花的年輕人大多都是文藝青年,要想贏得他們的關注,就必須採取更精準的方式。”林可表示。為了顯得更文藝範,她從網上扒下各種抒情文段,用在每束插花的介紹卡上,“讓每束花都有自己的故事,表達出作品希望傳達的內容。”
如今,林可的插花班經過多年的經營,每期都有二三十個學員,她也開始在其中加入諸如玩具熊花束、乾花搭配等更多的元素。正如她最開始計劃那般,年輕顧客在嘗試插花後,習慣性在她店裏購買鮮花。
“基本上每個月都能賣出四五萬元的鮮花,扣去人工和成本,也能賺到近兩萬元。對於我這種規模的花店來説,算是活得不錯的了。”林可説。
低價、搶單,不得已的鮮花之戰
零售競爭的愈發激烈,讓鮮花店主們將視線注意到了婚慶、會展公司等企業客户。
“最開始做零售,但後來發現根本不行,才逐漸轉型和企業合作。”4月25日,剛給一家會展公司送完鮮花的曹靜(化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國內鮮花市場看似熱鬧,但實際上消費者需求並不高。”曹靜説。據此前媒體報道稱,消費者購買鮮花的用途明確。調查顯示有54.7%的消費者通常只在節日時購買鮮花,23.1%的消費者只在社交需要時才會購買鮮花。
同時市場受淡旺季影響,銷量波動性極大。“類似情人節、七夕等節點鮮花需求量就特別大,花店營業額達到十多萬也很正常。而淡季時則是空耗狀態,很長時間都賣不出一筆生意。”曹靜説。
五年前剛入行的曹靜此前是將重心放在零售上。但她很快發現生意並不好。即使不遺餘力地在朋友圈、微博等平台打廣告,甚至厚着臉皮去附近餐館貼宣傳單,效果仍舊平平。
轉折出現在一次和朋友的聚會上,讓曹靜有了新的方向。當時無意得知朋友所在的廣告公司正在籌辦活動,這讓她突然有了靈感。她提出以合作的方式為這家公司提供現場的鮮花,為了拉到這筆訂單,甚至不惜開出了幾近成本的價格,“當時就沒想到賺錢,覺得如果合作成功了,可能會有一個長期客户。”
活動當天,曹靜帶着店裏員工一大早就將花拉到現場,忙碌地為對方佈置場地。她的專業被對方看在眼裏。活動結束後,負責人爽快地支付了費用,還提出願意和她簽訂長期合同,表示今後有類似活動都由曹靜提供花束。
受此次合作的啓發,曹靜開始不斷出沒於會展、婚慶等公司,以低價給花店拉來一筆筆訂單。
“企業客户和散客不一樣的是,儘管利潤相對較低,但勝在穩定,還能得到露面機會認識更多的合作對象。”曹靜説。
但風險仍然存在。在合作中曹靜也遭遇過跑單、合作方遲遲不付款等諸多情況。這給她也帶來不小的困擾,“畢竟花店的資金需要不斷進貨運轉,如果拖欠過久,還是難以接受。”
同行的搶單也讓曹靜無奈。一次,曹靜剛和一家廣告公司敲定合作協議後不久,對方就打電話來委婉地表示合作暫緩。她打聽後得知,原來有同行同樣盯上了這個市場,以更低廉的價格搶走了訂單。
“沒辦法,很多鮮花店都盯着這塊市場。如今無論實體還是電商,散客往往會選擇知名度更大的花店。中小店鋪不僅承受着巨頭價格的衝擊,還需要和同級別的對手搶奪客户,生存環境相對艱難。”曹靜告訴記者,“相比之下,儘管企業合作的利潤可能較低,但無疑更加穩定。”
花卉圍繞的轉型摸索
經過反覆思索後,張麗最終決定還是將花店轉讓了出去,“銷量遲遲打不開,鮮花敗了都賣不出去。就當圓了一個夢,現在夢醒了而已。”
年輕人為“理想”買單的色彩正在褪去。越來越多的花店因為商業模式不明、缺乏核心競爭力等舉步維艱,更面臨用户被線上花店搶走的尷尬處境。
“現在基本上都是在網上知名度高的花店買花,可以按照不同季節給你搭配。”每週都會固定買花的小水(化名)告訴記者,她很少去實體店買花。“價格太貴了,抱在手上也不方便。”
“鮮花本身是暴利行業。”一位從業者告訴記者,“一束零售價500元的花束,成本價可能就200元不到,利潤能達到2至3倍。但如果銷售效率過低,遲遲賣不出去,對店家而言也是一種壓力。”
多家花店主向記者坦言,如今很多花店還停留在僅是賣花的初級階段。即使線上推廣,和商家合作等模式,仍存在同質化嚴重的情況。在沒有差異化特色,不足以吸引客户的情況下,花店關門也是理所當然。
儘管近年來花店數量激增,但遮蓋不了多家花店因為經營不善而最終倒閉的情況。據企查查2020年7月數據顯示,近五年花店相關風險信息數量逐年上升。2019年已經達到8793條,較五年前增長了46%。而在總量達到3萬多條的風險信息中,經營異常達到31483條,佔比95%。
“鮮花市場面臨洗牌的過程。”上述從業者表示,要想讓夢想得以持續,需要摸索引入更多的方式。
在上海經營着一家花店的韓菲(化名)正計劃着為店鋪“植入”更多的功能。
在當初設計店鋪時,韓菲就盤算着在門口擺放幾張咖啡桌,供顧客能在閒暇之時得到更多的享受,“在花叢中享用咖啡,這是很多年輕人所向往的下午茶時光。”韓菲説,“當客人沉浸在這當中享受不一樣的感覺時,也會對店鋪產生好感,臨走時願意掏錢購買鮮花。”
有花店主開始尋求和西餐廳、甜點店嘗試合作,通過將鮮花擺放在客流量多的場所為店家制造文藝浪漫氛圍,也給自己帶來穩定的收入。
“效果還不錯,很多人都比較喜歡這種氛圍。還有不少情侶、閨蜜特意進店打卡拍照,感受被鮮花擁簇的氛圍。”一位花店老闆告訴記者,“現在單純的花店生意競爭激烈,大家都通過各種嘗試進行賦能。”
而如今林可也開始嘗試着和社區團購進行合作。她計劃着通過這種模式推出更多的營銷活動以及產品定製,來為自己的品牌拉攏更多的顧客。
“鮮花市場肯定會持續存在。畢竟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想法。”林可説,“只是不能再單靠零售來維持生意,更需要現代企業經營理念和服務經營理念。花店店主追求浪漫沒有問題,但浪漫之餘同樣需要考慮如何讓自己在行業中活得更好。”
“鮮花依舊綻放,但我的花店卻凋謝了。”
4月15日,張麗(化名)在朋友圈宣佈自己經營兩年多的花店正式“關門”。
“花店生意看上去很美好,但實際上並不好做。”對這個她投入了全部精力的花店,張麗情感複雜。她曾經暢想自己能通過經營花店來打造“浪漫生意”,但沒想到夢想如同泡泡一般迅速破碎。
也許,每個女孩都有一個開花店的夢想。花店對於無數年輕男女來説,就意味着“浪漫生活”。當眾多年輕女性擁入這個行業,城市裏大街小巷湧現出花卉擁簇的小店,鮮花生意從浪漫變得殘酷起來。
市場遠非想象般美好。同行競爭激烈、線上花店衝擊都讓不少年輕店主深感現實的殘酷,而商業模式不明、缺乏核心競爭力更是讓花店艱難維持。
困境之下,越來越多的花店主開始摸索轉型,有從業者將花店和咖啡廳結合,吸引顧客在鮮花擁簇的環境裏享受生活,進而選購鮮花;也有人嘗試和婚慶、會展等公司合作,以此得到更穩定的訂單。
“花店生意固然浪漫,但浪漫之餘更需要考慮如何在行業中存活。”同樣經營着花店的林可(化名)説。
擁入鮮花行業的年輕人:為夢想買單
每個女孩心中或許都有個花店夢。
在開花店之前,張麗在重慶一家公司做了四年的人力管理。儘管收入不菲,但在2018年6月,她仍毅然離職在小區附近開了家鮮花店。
這想法由來已久。大學時期她就曾憧憬着有一家屬於自己的花店,“拋開枯燥無聊的工作,每天端着一杯咖啡,守在屬於自己的花店裏,伴着花香,為來往匆匆的夜歸人送去温馨,這聽起來就很浪漫。”
張麗特意報名了一家花藝店,用兩個月時間,從最基礎的鮮花知識到剪枝、搭配、插花等環節系統地學習了一遍。再找了家鮮花店打工了半年,暗暗留意着對方的進貨渠道和管理經驗,以在入行前積累經驗。
張麗只是無數辭職開花店的年輕人之一。近年來,年輕人購買鮮花意願的提升,讓城市街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花店。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鮮花電商行業市場規模達366.2億元,預計2021年鮮花電商市場規模將接近500億元。據企查查2020年7月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花店相關企業88萬家,僅在2019年相關企業註冊量就達到18萬家,同比增長12%,是十年前的3.7倍。
“開花店是女孩為夢想買單的體現。”在浙江經營一家花店的林可告訴記者,“哪個女孩能抵擋得住每天被花卉擁簇的浪漫日子?”
經過數月時間的準備後,張麗的花店終於開張。開業當天,她特意蹲在滿地的百合中拍了張照片,並配上抒情的文字發在朋友圈,向外界宣佈自己終於過上了嚮往的生活。
但很快,張麗發現現實並不像夢想中那麼美好。
首先是貨源問題。最初張麗為了方便,選擇和網上幾家鮮花供貨商進行合作。但第一批貨到手後發現,其中摻雜着已經開謝的殘花,更有不少花束在運輸途中遭到損壞。“那一天幾乎什麼事都沒做,光是和店員從中剔出殘花就花費了不少時間。”張麗説。
為了能找到最好的鮮花,張麗特意飛往雲南聯繫上當地的花農。但對方提出的進貨量讓她難以接受,“他們希望我能簽訂大批訂單,但這根本不是現階段我能吃下的貨量。”
張麗不得不重新在網上尋找起供貨商來,“一次性和七八家供貨商達成合作,儘管為了對比品質,每家都只進了少量的玫瑰和百合,但這些量加起來實在太多了。”看着滿店都是玫瑰,張麗有些頭痛,“手上剩餘的錢根本不足以進更多其他品類。”
那段時間裏,張麗每天不斷估算進貨量,起早貪黑處理花刺,忙碌地扎着花束。但讓她無奈的是,周邊消費者買花的意願似乎並不強烈。店裏連續幾天沒有生意,很多人問問價格就轉身離去。
一番打聽後才發現,原來不少年輕人現在已經習慣於在網上買花,由線上花店固定時間內送貨上門。
“之前從沒考慮過線上的衝擊。”張麗面臨的困難是,鮮花花期有限,儘管放在冰櫃能得以短時間延長,但如果還是賣不出去,就砸手裏了。
這似乎成為大多初入行的年輕店主共同的焦慮。林可同樣告訴記者,原本以為花店開起就萬事大吉,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開花店就是打造“全才”:一年學會了各種技能
“開花店就是個打造全才的過程。”在浙江經營着一家花店的林可回想起初入行的經歷很是感慨。
在開業的第一年時間裏,她幾乎學會了各項技能,“花店要是經營不下去,完全可以去做廣告設計了。”
2018年,大學剛畢業的林可在父母的支持下,投資15萬元進入了鮮花市場。
鮮花行業沒有門檻之説。但如何能在競爭激烈中存活下來,是林可面臨的最大難題。
多次市場調查後,林可發現圈子裏大多單靠銷售鮮花的店鋪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使開設網店也可能因為顧客黏性不強,容易受到行業衝擊。而大多數顧客其實並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樣的花,更不懂如何搭配。這讓她找到了其中的機會。
林可決定將重心放在“插花”上。她想用這種方式來吸引對插花好奇的年輕人,增進彼此的關係。
開業當天,她特意招募了三位有着多年插花經驗的員工,並將其滿意的作品擺放在店鋪最顯眼的位置,吸引路過的客人。
一次,一位年輕女性本只是出於閒逛的心態進入花店,但一番交流,不僅購買了數百元的百合和情人草,還在得知店鋪有插花課程後,饒有興趣地諮詢起報名事宜來。
顧客的肯定讓林可有了更大的底氣。很快,她租下店鋪隔壁的門店,並按照插花進階程度,辦起價格為199元、399元等不同檔次的插花培訓班來。
“價格比很多同行便宜不少,但目的是希望能吸引年輕人關注和加入。”在看到第一批報名學員人數達到20人時,林可感覺這個模式,應該成了。
但吸引年輕人的興趣只是第一步。要想讓更多的人瞭解花店並願意買單,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要想讓作品獲得顧客的好感,除了插花技術外,攝影技術和後期修圖同樣必不可少。甚至還需要搭配清新的文案,讓年輕人懂得作品所表達的意思。
於是,林可每天的工作就是插花、拍照、修圖。她不斷翻閲着其他同行所發佈的插花作品,學習對方的拍攝風格,還要用各種修圖軟件讓花卉看起來更為精緻。
“喜歡花的年輕人大多都是文藝青年,要想贏得他們的關注,就必須採取更精準的方式。”林可表示。為了顯得更文藝範,她從網上扒下各種抒情文段,用在每束插花的介紹卡上,“讓每束花都有自己的故事,表達出作品希望傳達的內容。”
如今,林可的插花班經過多年的經營,每期都有二三十個學員,她也開始在其中加入諸如玩具熊花束、乾花搭配等更多的元素。正如她最開始計劃那般,年輕顧客在嘗試插花後,習慣性在她店裏購買鮮花。
“基本上每個月都能賣出四五萬元的鮮花,扣去人工和成本,也能賺到近兩萬元。對於我這種規模的花店來説,算是活得不錯的了。”林可説。
低價、搶單,不得已的鮮花之戰
零售競爭的愈發激烈,讓鮮花店主們將視線注意到了婚慶、會展公司等企業客户。
“最開始做零售,但後來發現根本不行,才逐漸轉型和企業合作。”4月25日,剛給一家會展公司送完鮮花的曹靜(化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國內鮮花市場看似熱鬧,但實際上消費者需求並不高。”曹靜説。據此前媒體報道稱,消費者購買鮮花的用途明確。調查顯示有54.7%的消費者通常只在節日時購買鮮花,23.1%的消費者只在社交需要時才會購買鮮花。
同時市場受淡旺季影響,銷量波動性極大。“類似情人節、七夕等節點鮮花需求量就特別大,花店營業額達到十多萬也很正常。而淡季時則是空耗狀態,很長時間都賣不出一筆生意。”曹靜説。
五年前剛入行的曹靜此前是將重心放在零售上。但她很快發現生意並不好。即使不遺餘力地在朋友圈、微博等平台打廣告,甚至厚着臉皮去附近餐館貼宣傳單,效果仍舊平平。
轉折出現在一次和朋友的聚會上,讓曹靜有了新的方向。當時無意得知朋友所在的廣告公司正在籌辦活動,這讓她突然有了靈感。她提出以合作的方式為這家公司提供現場的鮮花,為了拉到這筆訂單,甚至不惜開出了幾近成本的價格,“當時就沒想到賺錢,覺得如果合作成功了,可能會有一個長期客户。”
活動當天,曹靜帶着店裏員工一大早就將花拉到現場,忙碌地為對方佈置場地。她的專業被對方看在眼裏。活動結束後,負責人爽快地支付了費用,還提出願意和她簽訂長期合同,表示今後有類似活動都由曹靜提供花束。
受此次合作的啓發,曹靜開始不斷出沒於會展、婚慶等公司,以低價給花店拉來一筆筆訂單。
“企業客户和散客不一樣的是,儘管利潤相對較低,但勝在穩定,還能得到露面機會認識更多的合作對象。”曹靜説。
但風險仍然存在。在合作中曹靜也遭遇過跑單、合作方遲遲不付款等諸多情況。這給她也帶來不小的困擾,“畢竟花店的資金需要不斷進貨運轉,如果拖欠過久,還是難以接受。”
同行的搶單也讓曹靜無奈。一次,曹靜剛和一家廣告公司敲定合作協議後不久,對方就打電話來委婉地表示合作暫緩。她打聽後得知,原來有同行同樣盯上了這個市場,以更低廉的價格搶走了訂單。
“沒辦法,很多鮮花店都盯着這塊市場。如今無論實體還是電商,散客往往會選擇知名度更大的花店。中小店鋪不僅承受着巨頭價格的衝擊,還需要和同級別的對手搶奪客户,生存環境相對艱難。”曹靜告訴記者,“相比之下,儘管企業合作的利潤可能較低,但無疑更加穩定。”
花卉圍繞的轉型摸索
經過反覆思索後,張麗最終決定還是將花店轉讓了出去,“銷量遲遲打不開,鮮花敗了都賣不出去。就當圓了一個夢,現在夢醒了而已。”
年輕人為“理想”買單的色彩正在褪去。越來越多的花店因為商業模式不明、缺乏核心競爭力等舉步維艱,更面臨用户被線上花店搶走的尷尬處境。
“現在基本上都是在網上知名度高的花店買花,可以按照不同季節給你搭配。”每週都會固定買花的小水(化名)告訴記者,她很少去實體店買花。“價格太貴了,抱在手上也不方便。”
“鮮花本身是暴利行業。”一位從業者告訴記者,“一束零售價500元的花束,成本價可能就200元不到,利潤能達到2至3倍。但如果銷售效率過低,遲遲賣不出去,對店家而言也是一種壓力。”
多家花店主向記者坦言,如今很多花店還停留在僅是賣花的初級階段。即使線上推廣,和商家合作等模式,仍存在同質化嚴重的情況。在沒有差異化特色,不足以吸引客户的情況下,花店關門也是理所當然。
儘管近年來花店數量激增,但遮蓋不了多家花店因為經營不善而最終倒閉的情況。據企查查2020年7月數據顯示,近五年花店相關風險信息數量逐年上升。2019年已經達到8793條,較五年前增長了46%。而在總量達到3萬多條的風險信息中,經營異常達到31483條,佔比95%。
“鮮花市場面臨洗牌的過程。”上述從業者表示,要想讓夢想得以持續,需要摸索引入更多的方式。
在上海經營着一家花店的韓菲(化名)正計劃着為店鋪“植入”更多的功能。
在當初設計店鋪時,韓菲就盤算着在門口擺放幾張咖啡桌,供顧客能在閒暇之時得到更多的享受,“在花叢中享用咖啡,這是很多年輕人所向往的下午茶時光。”韓菲説,“當客人沉浸在這當中享受不一樣的感覺時,也會對店鋪產生好感,臨走時願意掏錢購買鮮花。”
有花店主開始尋求和西餐廳、甜點店嘗試合作,通過將鮮花擺放在客流量多的場所為店家制造文藝浪漫氛圍,也給自己帶來穩定的收入。
“效果還不錯,很多人都比較喜歡這種氛圍。還有不少情侶、閨蜜特意進店打卡拍照,感受被鮮花擁簇的氛圍。”一位花店老闆告訴記者,“現在單純的花店生意競爭激烈,大家都通過各種嘗試進行賦能。”
而如今林可也開始嘗試着和社區團購進行合作。她計劃着通過這種模式推出更多的營銷活動以及產品定製,來為自己的品牌拉攏更多的顧客。
“鮮花市場肯定會持續存在。畢竟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想法。”林可説,“只是不能再單靠零售來維持生意,更需要現代企業經營理念和服務經營理念。花店店主追求浪漫沒有問題,但浪漫之餘同樣需要考慮如何讓自己在行業中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