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頭圖來自:《凪的新生活》劇照
現在網上有一句話,是這麼説的,不發朋友圈往往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我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身邊的人,這句話説的有些道理,的確很多成熟的朋友已經多年不發朋友圈,有些還在發的,大多也是一些新聞鏈接,於是我每天隔一個小時就會刷一下朋友圈,因為朋友精選的新聞,比任何一個新聞客户端都要好一些快一些。
但是,這些人果真失去了表達和記錄生活的慾望了麼?
就拿品牌、公關和媒體這個圈子來説吧,據我所知,大部分沉默寡言的人,都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小號,在那個小號上,你可以看到他得瑟的一面,就算沒有,在一些小範圍的飯局上,你也會見到另外一面的他。
這一期,我們索性就聊一聊——沉默的大多數。
一、越來越謹慎的中產們
七老八十的父母,沒事給孩子打電話交代:平時少發朋友圈、少抱怨、少説話、多搞正能量。
我個人覺得,這是一種悲哀,認知的悲哀,也許也是時代的悲哀,我們的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要開朗、自信和勇敢,要誠實,但是等我們大了,他們反而教育我們要低調,要説謊。
這也許,就是成年人的代價?
朋友圈,越來越像一個危險工具,似乎只有兒童才適合安全使用,你出去旅遊發張照片,父母會告訴你要低調,你去稍微高級一點的餐廳吃飯拍照,父母又來提醒你低調,甚至你發一張公司團建的照片,父母都會告訴你低調。
很多父母會怎麼説?你們還年輕,我們這代人,什麼都見過了,任何時候,多做事少説話,都是絕對正確的選擇,禍從口出。
我也反問過父母,你們在恐懼什麼?
我仔細觀察過我的朋友圈,還在熱衷於發朋友圈的有兩類人,一類是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一類是記錄孩子成長的年輕母親,而35歲之後的男性是最不愛發朋友圈的一類人,也是被父母提醒最多的一類人。
這一類人,到了年紀,對社會、對人生都有了很多思考,從自我關注到了整體關注,自然而然就會關注到一些不該關注的事情,而這些事情極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些人往往在家裏都是頂樑柱,一家之主,所以不能倒。
我們的人生軌跡,基本都是從大學畢業後的一無所有,到後面慢慢安身立命,變成了有家有業的人,家業就變成了我們最後不願意表達自我真實意願的最大羈絆。
父母恐懼的就是你無法安全幸福地走完你的人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當下環境的容錯性很小,任何一句話的錯誤和一個行為的錯誤,就會毀掉你原本美滿的人生,這就是互聯網帶來的副作用,網絡暴民不用為自己在虛擬世界中不負責任的叫罵付出代價。
現在什麼事情最讓公關頭疼?只要你是大廠的員工,你在外面犯錯了,就是大廠有問題,直接給你來個綁定,個體和企業從來沒有綁定的如此深刻過,索性大廠員工也就乾脆選擇沉默寡言得了。
但是,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中產階級思考,也需要中產階級表達,全世界的人們都明白,一個健康的社會,一定是中間大,兩頭小的。
但是,如果中間這一部分人,都活在自己自私的小家裏,不去思考整個社會如何變得更好,那麼這個社會就很難變得更好。
逃避,是一種選擇,但是留下來思考,也是一種選擇。
只是,我們這片土地,再也經受不住大開大合的東西了,幾千年以來,苦難與盛世,我們都經歷了一些,但是仔細去研究古代歷史的人就會輕易的發現,幾千年的中國歷史,老百姓能稱得上富裕的盛世都很短暫,大部分時間裏,都是戰亂紛爭和饑荒。
於是我們需要中產階級温和的深度思考,如何讓我們的這片土地現在的繁榮變得穩定而持久,如何讓我們的中間部分越來越大,一切的激進的大開大合,都會讓波濤再次洶湧。
二、有效思考安全表達
其實,父母的話,我們還是能聽得進去的。
不過,我也告訴長輩,讓他們放心,自己是成年人了,做傳播工作這麼多年,知道什麼該説,什麼不該説,分寸能夠把握好。
説到這個分寸,其實就是當下思考和表達的核心問題:有效思考,安全表達,這是八字要訣。
任何時候,任何時代,任何文化環境,大家都喜歡低調的人,父母這個觀點是沒有任何錯誤的,但是低調不代表不説話,是要姿態放低的説話,人世間哪裏有人喜歡別人居高臨下的教育自己呢?
人都是有信息繭房的,我們生活在北上廣,就會用北上廣的眼光看待整個社會,覺得大家都是如何如何想的,但是我們卻經常選擇性遺忘,中國還有六億月收入不足一千的人,這些才是社會的大部分,他們是怎麼想的,我們知道嗎?
既然,我們要思考形而上的問題,就得儘量打破信息繭房,改掉屁股決定大腦的毛病,跳出自己的思維方式,從整體看待整個社會,也許很多原本不理解的東西,瞬間就明白怎麼回事了。
公開表達自己,我覺得語言的準確性也很重要。
前段時間某位做酒店的企業家寫的那篇文章,我們私下討論,文采斐然,比很多我們文字從業者寫的還要好。
現在很多人都會説,發朋友圈就像一種儀式,在發之前,每張圖的選擇,一個字的斟酌都會消耗很多時間和精力,也就是説,大部分人都明白,這是你的面子,代表了你的品味和水平,最重要的是代表了你的態度,三思而後言。
太多的激進的,運動式的言辭,真的讓人看着毛骨悚然,打倒和推翻,似乎是我們永恆不變的趣味,但是理性的變化,永遠是循序漸進的,少一些你死我活,非黑即白的觀點,把所有的觀點,都弱化50%再表述出來,安全性就會大大提升。
另外,我發現現在的傳播中,數據的重要性遠遠大於情緒的傳播,前段時間,一張五年前蘋果公司折算幾家中國公司跟現在蘋果公司折算幾家中國公司的對比圖,在朋友圈刷屏,人們看完這張圖之後,立刻就明白了很多,不需要文字,也不需要情緒。
擺出事實,讓受眾自己去得出結論,是當下最難能可貴的傳播,也是留存率和心智錨定最有效的方法,事實大於雄辯。
當然,有效思考安全表達最核心的部分,一定在於對解決方案的思考,少一些情緒,你的憤怒,你的悲傷,你的不滿,你的躁動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我舉一個例子,在我們公司的日常管理中,私下我也聽到很多年輕人的各種抱怨,我每週開會都會跟他們説,抱怨沒有意義,我們要的是解決這些槽點,但是很可惜,大部分人又不敢把這些抱怨説出來,於是有些人選擇離開去別的公司,一段時間後,又發現他們開始抱怨新的公司,於是年輕人們開始一年換三五份工作,卻始終沒有稱心如意的。
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就像一套操作系統,如果你沒有更換一套操作系統的能力,那麼就只能修修補補,打BUG,畢竟沒有任何一套系統是沒有漏洞的。
但是作為一個人,我們來到世上一場,如果一生都要活在虛偽和自欺欺人之中,也許不配為人,我們可以沉默,可以獨善其身,可以不讓世界因你而更美好,但是不應該製造謊言,製造衝突,讓這個世界因你而更醜陋,讓別人因你而痛苦。
三、閉口不談是為了遠離是非
上面是一些與行業無關的事情,但是最後,總還是忍不住要談談我們這個小圈子,因為我們圈子裏很多人不願意表達,似乎還有別的原因。
無論是品牌、公關領域還是媒體,造謠這個現象其實一直都很嚴重的存在。
但凡你在圈內得罪了誰,對方最直接的報復表現就是要在背地裏給你製造一堆不必要的麻煩,比如各種謠言和是非,似乎只有搞臭你的名聲和人格,才能以泄心頭之恨。
畢竟,我們這個圈子裏,大多都是傳播大師,什麼具備傳播性,大家太清楚不過。
我個人到了一定年紀後,就異常反感嚼舌根的人,和在你面前搬弄是非的人。每日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已經夠大,繼續製造負能量,的確討厭,整個世界本身大家就是戴着面具在行走江湖,硬是要把面具摘掉,大家都很難堪。
比如説,我們這種幹公關公司的,現在錢這麼難掙,跟甲方打交道的時候,難免下面的小朋友們會抱怨客户幾句,激進一點的,可能還會在半夜加班的時候,問候一下客户和老闆的祖宗十八代,這都很正常,但是一旦被用心險惡的人聽到,轉頭傳到老闆和客户耳朵裏,不明事理的人,就會一頓發泄,最後兩敗俱傷。
媒體老師們也一樣,我十幾年前剛剛開始在報社做記者的時候,就有一個老記者告訴我,千萬不要相信你面前對你客客氣氣的公關,除非你能做到一輩子都不寫負面新聞,而且是他們認為不是負面的新聞,否則一旦你寫了幾篇批評性的文章,私下你就一定會被人罵,稍微寫多了一點,你在圈內就會被冠以愛寫黑稿只認錢的名聲。
這就尷尬了,媒體天生不就是用來質疑的嗎?
這些案例的背後是什麼?其實就是包容,我們這個小圈子的包容性太差了,大家都説狼多肉少,似乎造謠造死幾家,自己就能多吃點肉,而事實上,這些年進來這麼多新狼,老狼依舊沒有餓死,這不是零和遊戲。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我們這個小圈子裏,絕對沒有繼承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因為大家的社交關係就是非黑即白。
因為一篇負面,企業就會把一家媒體拉黑,老死不相往來,甚至變成仇人,這個我之前提過,有些PR有招黑體質,與這種性格有很大關係。
因為搬弄是非,某個媒體就要把某個PR認定為一生的仇人,就因為這個PR在背後説了他兩句不好(也有可能沒説)。
更奇怪的事情是,這些年媒體之間結仇的事兒特別多,但是PR之間結仇的卻很少,這也許就是甲方心態和乙方心態的最大區別吧。
年輕氣盛一點的同志們,遇到類似的問題,就直接發朋友圈或者微博罵娘,年紀大一點的,索性就視而不見,悶頭做自己的生意,儘量減少與非生意關係的圈內人打交道的次數。
活成一個透明人,成為越來越多圈內聰明人的首選,我不需要告訴大家,我是怎麼想的,我只需要告訴我的合作伙伴,我是怎麼做的。
在如今這個社會,不發朋友圈的人,的確比愛發朋友圈的人,大概率社會地位要高很多。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email protected]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