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語:不舞之鶴

學習成語:不舞之鶴

今日成語

不舞之鶴

成語讀音

bù wǔ zhī hè

成語資料

【用 法】作主語、賓語,比喻無用的人。

【近義詞】無能之輩

【反義詞】棟樑之材

成語解釋

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不肯舞。”

成語典故

西晉時期,尚書左僕射羊祜家裏養了一隻白色的丹頂鶴,他十分喜歡這隻鶴。鶴在吃飽喝足後盡情狂舞,他向客人誇獎鶴是如何有靈性,客人前去觀看,鶴因為有生人在場,怎麼也不起舞,讓客人大失所望,説這是一隻不舞之鶴。

成語舉例

方宰淄時,松裁弱冠,過蒙器許,而駑鈍不才,竟以不舞之鶴為羊公辱。(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折獄》)

儘管他十分受到重用,但大家卻認為他是不舞之鶴

他總是誇誇其談,説自己經歷過許多大的場面,可真到了該委以重任之時,又遠遠地躲到了一邊,不過是不舞之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9 字。

轉載請註明: 學習成語:不舞之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