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週車壇囧事:晨風電動汽車一萬公里運用報告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奇聞

  購車:

  在去年的時間。黃天不負有心,我搖號幾年,也租着朋友的老帕薩特開着,突然覺得還是別拼小概率了,先拿下電動牌照再説。研究了一兩週,最後選定晨風,6月7日切到新能源,6月12日交全款,13日提車。臨牌開了兩週多,搖號日拿到指標,月底辦理上牌手續時已經過了1000公里,順帶去做了首保。

  價格:

  不是最貴,不是最便宜。補貼後4S繼續優惠了一萬多,包括商業險和交強險在內落地所有費用好像是16萬8千。另外送了全車貼膜鍍晶倒車雷達隨車便攜充等。

  再看看16萬上下的落地價格,我覺得算是國內外差價較少的車了。

  自己加裝:

  氙燈(原廠閹割後是蠟燭燈);全車靜音(本來電車就挺安靜,加完後體驗更好,只剩胎噪了,不過過了一週,就又無感了)、自動升窗、大視野後視鏡、電裝蝸牛喇叭;太陽能內置胎壓監測。

  外觀:

  晨風辨識度很高,前臉像咧嘴蛤蟆(不如leaf前臉精幹利索),前燈是凸出的大眼睛,這個確實很多人看不慣;但側面其實挺好看,流線型的腰線;屁股胖(比leaf胖),尾燈很醒目。見仁見智吧,説醜的人很多,也有一些人喜歡。

  安全:

  2011-2012年LEAF在ihhs碰撞測試中四項全部是good,因此被評為top safety pick;2013ihhs增加了Small overlap front測試,LEAF這項表現poor,但還是在top safety pick裏;不過2014年起LEAF就沒被評為top safety了。

  LEAF多年來並未推出新版。

  晨風就是個換了臉和屁股的LEAF。

  可靠性:

  買之前,考慮的是,全球已經有十幾萬小白鼠替我試過車了,尤其是在非常注重消費者權益的美國、日本和歐洲。

  買之後,自己這輛車的第一個一萬公里,無任何故障,無異響。去哪也沒把我撩路上,雪天去延慶玩,春天去密雲玩,充電啥的都順暢。大雨瓢潑也不擔心涉水問題。

  加了兩個QQ車友羣,一個300人,一個500人,近一年來,我自己看到的唯一故障,是一個人説自己空調不製冷,後來去4S給弄好了。其他的沒有。

  看到過兩三個人在路上趴窩,但沒有一個是突然從幾十公里跳到0續航或失去動力的,都是開到里程不顯示,再到三條槓,再出了小烏龜,之後2公里趴窩。相反的是,大家普遍都有開到里程不顯示,之後肯定能再開10多公里的經驗。

  這就是我想要的,家用買菜車的靠譜可信賴。

  動力:

  0-60之內加速有力,低速大扭矩在市區很好用,加減速沒有任何頓挫這一點也很舒服。60-80之間再踩也還能超車。100-120就感覺沒後勁了。當然這不是説這時不能提速,車友羣裏有幾個人貼150+的錶速,而是説加速度明顯小了。

  另,網上常有人説十幾萬的電車比不上五六萬的油車。我好奇的是,有哪些16萬落地的油車,能在0-60的區間內提速和舒適性超過晨風?或者能在0-80的市內駕駛體驗上超過晨風呢?那麼以後要添個油車的話,或許可以考慮它。

  操控:

  對其他車沒啥駕駛經驗,只能説這車得心應手,併線轉彎掉頭等都很舒服,讓人放鬆又有信心。過減速帶和壓井蓋時還比較緊湊且有彈性。日常用普通模式,隨心所欲;在擁堵路況、小區和停車場內,切換到eco模式,柔和舒適,少踩剎車。

  空間:

  外邊看是部小車,但空間比你想象的大,2700的軸距,前後排空間不錯,後排可較舒適地坐3人(放了安全座椅後,中間那人就只能很湊合也系不上安全帶了)。沙發坐起來對得起日產的傳統。後備廂不算太深,且內部左右也不太方正,好在兩廂掀揹帶來了一些高度。從另一個角度,本來你也沒法開電動車去長途旅行不是?

  駕駛心態:

  動力和操控讓人很容易就開快車,變燈起步也會很快提到限速上限。但它的能耗超級經濟、全無頓挫、低速和暫停時完全無聲以及從靜止起步提速快等特點,又會讓你在堵車和禮讓行人時心平氣和。

  配置:

  電子儀表板蠻清晰易用,把速度顯示放到方向盤上方很人性化。無鑰匙進入和一鍵啓動方便、湊合能看的倒車影像提升了安全性、方向盤加熱和全車座椅加熱非常厚道非常體貼咱北方居民。小檔把很Q也很好用。其他的中控基本就是日產的那些,老套但是很順手。從LEAF到晨風,閹割了太多好配置,比如定速巡航自動大燈胎壓監測原廠機頭和GPS,沒辦法。另外,啓辰搞的中控台的塑料材料,夏天曬了之後有味兒。

  核心:

  電機電控電池,三大件完全日產原裝進口,啓辰沒改動估計也沒法改。正因此,去年下半年晨風被停售很久,因為不符合三大件中至少有一件是國產,屬於“騙補”。但從消費者角度,我覺得能享受補貼,同時還買到世界上長期銷量最高的電動車的核心部件,這很爽。其他很多部件是歐洲進口的,大約只有玻璃、前臉後蓋這些部位是啓辰用國產件裝配的。哦,由於上述原因,國產晨風現在已經基本絕版了,不知道將來是否在國內是否有機會買到進口LEAF?

  續航:

  哈哈,沒細算過,但晨風標稱175KM,大概是國內目前按廠家標稱續航/落地價格的比值最低的車?因此被很多人鄙視。

  開了快一年,有資格來説大家關心的實際續航情況了:

  春夏秋,不開空調,跑到175無問題,市內肉着開或者跑很多通暢環路,續航到200上下;

  夏季全程冷風,或冬季全程無空調,市內日常通勤正常腳法大約續航150以上;

  冬季時開時不開空調(前提是保持車內温暖舒適),市內日常通勤正常腳法續航130左右;

  冬季全程空調開到很暖,腳法最暴力,路況最擁堵,或者走高速開120,這些因素加一起,續航也就100公里了。

  對了,我在車友羣裏好像是電耗最高的那類,2月的時候百公里電耗到過17.8度,而羣裏普遍水平是冬天15度夏天13度。我都懷疑自己開的是假的晨風!後來分析原因,第一我每天通勤距離短,接送孩子單程4公里不到,去單位單程10公里;第二我一個人時喜歡開快車,腳法很暴力。這個月不再開空調,氣温回升,上週末跑了兩趟郊區,現在百公里電耗回到了16.4度。去年夏天則是14度多吧。

  如何看待續航:

  續航短,焦慮是明顯的,超過80公里的目的地,你得先查那附近有沒有能用的樁啊。查到了有,去了能用不,心裏也有陰影。如果你續航是300,那麼也許去140公里內的目的地你都不用擔心;續航400,無焦慮範圍大概能擴大到190吧。姑且這麼看這個客觀問題。

  但如果你的日常用車需求,並不是天天都去郊遊或去外地,那其實關係不大。

  A:你沒有自己的充電樁,那麼你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唄。續航175,或者續航300,其實是差不多的苦逼,無非是一個月苦逼20次還是12次的區別。晨風快充40分鐘從0能充到80%,1小時基本95%以上;慢充6.6KW,4小時幹滿。這個充電速度倒是遠遠超越大部分高續航車輛。

  B:你有自己的充電樁,那麼日常續航不是事兒啊。夜裏插上,早上滿電覆活。羣裏有幾個每天通勤來回超過100公里的,對晨風滿意得不得了,都是單位和家裏有樁。北京的、大連的、上海的,一年能開三四萬公里,算下來油錢省得太多了。當然如果你要跑專車或者一週好幾趟天津雄安的,那這車確實配不上你。

  經濟性:

  裝上個人樁後,我拿excel記錄了幾個月的數據(優易充APP上有詳細的充電記錄)。去年8月開始記錄時,總里程2261公里;到12月15日總里程5750公里,四個月只跑了3489公里。這中間應急快充過大概一兩次吧,可忽略。在家充電共645度。算下來百公里電耗18.5度。這裏有充電的損耗,因此比車顯的數據高。實際用車方面,8月9月開冷空調,10月不太開空調,11月起開熱空調,因此算是比較綜合和真實的情況吧。

  按每度電0.47元,每百公里大約花費8.7元(夏天估計會降到8元以下)。

  在綜合工況能耗上,寶馬i3和日產Leaf分別是18.1和18.7度每百公里;特斯拉model S不同款是21-24度/百公里;BYD e6是34度/百公里。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查。

  另一方面,我用車不多,因此2-4天在家充一次電。回家,停車入位,插槍走人;第二天早上出門滿電。從此告別加油站,不再排隊,時間也算是筆經濟賬。

  目前還沒三保。不過根據車友經驗,都挺便宜,畢竟電動車省了很多保養步驟。

  電池衰減:

  晨風有個第三方軟件叫leafspy,很強大,通過OBD接口,可以看電池健康度之類。我比較倒黴,買來新車SOH顯示好像就95%,冬天測94,現在又96了。而羣裏大連的哥們跑了四萬公里,快充也很多,SOH還是100%。目前跑到四萬以上的有一批人了,還沒人感受到實際續航衰減。所以且看吧。此外,信心還部分來自此前已經賣出的全球近20萬leaf車主的數據吧。

  總結:

  我開了這一萬公里很開心,很放心。買之前覺得有個殘廢電車比沒有車好。用到現在覺得即便有個落地20萬內的轎車或緊湊SUV,在市內日常使用綜合來看可能還是晨風體驗好。迄今為止我對晨風很滿意。但我不會推薦別人買,因為買不到了。 現在我想應該沒有貨了吧,或者只能買購二手,現在應該也沒有人開這種車,這只是我以前的故事。今天沒事就隨便講給大家聽一聽,畢竟時間過去也很久,時代在變化,科技也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