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哪幾天出生的孩子,是上等命,孝順又有出息,早晚出人頭地

森林密實地覆蓋了山頂,在與藍天銜接處優雅地劃出一條輪廓線。向南望去,六七層山峯隱約可見。晨霧是最喜歡打扮山林的,讓大山變得神奇莫辨。隨着陽光的逼近,霧才消散隱匿,連幾條縹緲的、綃紗般的雲帶都不見了蹤跡。

在山腰的凹陷裏,那些黛瓦下三層、四層的山寨小樓錯落出自然的美感。村莊最高處,一座塔樓秀出尖頂。村下的小公路通向右邊一座小村莊——龍脊村。山村仍在沉睡,無一絲風,村內還不見有人走動,但已聞得雞鳴聲聲。

陽光下的山脊已清晰地呈現。九條山脊順山勢而下,梯田順地勢一環環延伸,窄處僅能容一人走過,寬處展開一個三角或一彎月牙。俯瞰,順山形彎轉,梯田也隨之變換着走勢,窄窄寬寬裏似斷似續。深秋,收穫過的梯田裏已無莊稼,稻秸根茬密集點點。梯田的平頂上,燒過的草灰如墨團的塗抹,層層棕褐又如麪包的切片疊起。

這裏是位於廣西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的龍脊梯田,連片一萬多畝,層級最多達一千一百多級,分層的線條如工筆畫家的勾勒,精細之美讓人歎為觀止,2017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審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10月是龍脊梯田最美的季節,滿山稻熟,一層層鋪黃湧金,一束束稻穗吸飽大山的營養,順從地低垂着,等待着農民的收割;由秋入冬,土褐色梯田還會迎來瑞雪紛飛的日子,那時梯田和山巒覆蓋在潔白裏,田壁在雪裏繪出棕褐的線條;春季的梯田是水潤的鏡面,漫山層層的銀亮映照着天之藍、林之綠;初夏,當秧苗插滿梯田,龍脊梯田由銀亮變得翠綠,再到碧綠、濃綠。人與自然把四季梯田打扮得五彩斑斕。

踏着田埂土邊行走,只見辣蓼粉色的花團開得正盛,左邊幾株峻拔的杉樹遮擋着人們的視線。踩進田裏,黃土鬆軟中有硬朗。遙想兩千多年前,在這裏生活的人們便已開荒修田,用最簡陋粗笨的鋤頭,挖去樹根、刨出石塊,從下而上,一山山、一層層修建出賴以生存的田園。他們以鋤頭做筆,描繪出精緻的平行線,挖田、犁地、插秧、收割、打穀,直到汗滴浸透了腳下的土壤。

龍脊梯田國家濕地公園,為創建旅遊景觀帶,採取政府主導、公司化經營,以補助和分紅的方式,帶動村民耕種梯田。村民以農田入股,依然用傳統的耕作方式,保持農田的原始風貌。農民收穫水稻顆粒歸倉,還獲得種田補貼和股份分紅,一舉三得。圍繞梯田濕地公園,農家木樓裏紛紛經營起旅遊服務業,貧困户勤勞致富,日子煥然一新。

在龍脊山下的大寨村,山村梯田把山寨層層圍攬,小山上新建的樓房藏在了林中。一道溪水從村中穿過,馬路從村中心斜伸向山上。兩旁的木樓檐下紅燈籠懸掛,都是餐館、客棧、酒店、民宿,太陽能路燈沿街豎立。村委會門前的平壩上一片金黃,那是村民攤開一張張竹蓆在晾曬稻穀。

大寨村在龍勝各族自治縣曾是最貧窮的村,當年人均年純收入不到七百元,一年只種一季高稈稻子,一年的糧食收成只夠吃半年,村民時常要出去扛木頭、扛竹子、打零工維持生計。俗話説“九月九,各人田頭自己守”,重陽節過後,年輕人就都早早收了水稻,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孩子在家留守。以往也沒有公路,交通極為不便。

2003年9月,在政府發展旅遊業的政策幫扶下,一家旅遊公司來到大寨村,與村民們協商簽訂了合作開發協議。2005年,潘保玉當選為村主任後,大寨村更是在發展旅遊的路上前進了一大步。

潘保玉是個有故事的人。七〇後的他幼時家貧,讀書讀到初中就無奈地輟學回了家。上世紀九十年代,母親病故,潘保玉稚嫩的肩膀承擔起家庭的生計。撿桐子、鈎藤等中草藥到鎮上換油鹽,打工幫供銷社運木頭、擔中草藥,什麼苦累活計他都肯做。很多人被他吃苦耐勞的身影打動,教會了他瓦工、草醫、木工等好幾門謀生的手藝。

1999年,潘保玉跟隨鄉里十個木工到了北京,在亞運村中華民族園施工。正逢新中國成立五十週年大慶,他們登上了長城,那裏人山人海的熱鬧景象觸動了潘保玉:我們的龍脊梯田,應該也能讓鄉親們吃上旅遊這碗飯。他決心返鄉發展旅遊,回到家就開始燒瓦建房,2003年建起兩處農家樂,開始接待遊客。其中一處農家樂是在老宅基礎上建成,當時父親和爺爺都不同意,但潘保玉執意興建。當建好後開業,家裏由此富裕起來,老人才相信後輩的遠見。

旅遊公司進村協調龍脊梯田旅遊開發,時任村委委員的潘保玉帶領村民代表與公司協商。通村公路建設、佔用山場、水田種植、景區管理等,一項項細緻地研究、議定。在潘保玉心目中,開發生態旅遊是帶動村民脱貧致富的一條好出路,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為了改變貧困村的面貌,維護村民的利益,村民與開發公司必須達成雙贏。2006年,首屆“六月六曬衣節”成功舉辦,各地的攝影家聞風而來,把這裏的民俗風情和龍脊梯田美景展示到了國內外,深山中的大美一時揚名天下,遊客如雲。

四年後,潘保玉被推選為大寨村黨支部書記,他開始思考如何把古老的梯田景觀打造得更美。梯田景觀,首要的當然是種好梯田,展示天然的農耕、豐收圖景。把梯田修整維護好需要錢,沒有錢怎麼辦?潘保玉就組織起梯田維護隊,這支由黨員、積極分子、愛心人士組成的勞動隊伍,自願扛起鋤頭出工出力,為維護梯田的旅遊風貌,日復一日揮灑汗水。

梯田需要水源,水源來自山林,要涵養水源就必須保護山林。關鍵時候,林業局支持的三十萬株柳杉運來了。過去野火燒禿了山,如今樹已成林。樹多了,涵養的水源多了;山綠了,稻田也水源充足,再無後顧之憂。精心管理之下,景區日漸興旺,村寨的分成也水漲船高,由兩萬多元到一百萬元,再到七百多萬元,村民通過分紅得到了實惠。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户也逐年減少,直到全部脱貧。村民過去從未想過,如今種田就是種風景,種田人成了景中人。

村寨與公司簽訂了協議,按季節種好梯田,保證遊客能看到最好的梯田風景。旅遊的開發,帶動起生態農業,養豬、養雞鴨、種羅漢果。如今的大寨村,已是共同致富的示範村,國內許多有意開發旅遊的村莊來這裏學習、交流。潘保玉説:下一步要在傳承文化上做文章,成立村史館,展示我們從貧窮落後到脱貧致富奔小康的奮進歷程。

夕陽為山巔抹上一層和暖的陽光,杉林攢秀,萬竹爭翠。小河水聲潺潺,帶着林木花草的囑託,帶着河灘五彩卵石的叮嚀,帶着淳樸山裏人的期盼,流過山口,奔向山外。(張華北)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20日 08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90 字。

轉載請註明: 陰曆哪幾天出生的孩子,是上等命,孝順又有出息,早晚出人頭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