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難民入住集中營 排外的德國為何成難民首選國家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奇聞

  難民入住集中營 排外的德國為何成難民首選國家?難民入住集中營引發爭議

  德國安排難民入住集中營 曾有5.6萬人在這裏遇害

難民入住集中營 排外的德國為何成難民首選國家

  “對於安置地點過去用途的敏感性我們非常清楚,未來那裏會建成紀念碑,但目前它仍需要有現實的用途。”

  ——德國奧格斯堡市長格里布爾

  難民安置告急怎麼辦?德國的解決辦法是:安排入住納粹集中營。

  巨型帳篷還沒搭起

  納粹集中營派新用

  上週末,預計有4萬名難民湧入德國。慕尼黑市長稱接收容量接近極限,計劃設立巨型帳篷。當局又安排難民入住威瑪市附近的布亨瓦特(Buchenwald)集中營。該集中營是德國納粹建立的首個集中營,也是德國二戰中最大的勞動集中營,1937年至1945年8年間,預計共有5.6萬人遇害。在隨後的幾十年中,這裏被用作多種用途。如今,集中營的主體建築已不復存在,原址上僅有幾處簡易棚屋。

  德國政府這個舉動,惹來當地難民組織的批評,指政府安排難民入住集中營令人感到不安。當地媒體則評論稱,這種做法或許對避難者來説有失尊重。

  然而,難民可沒有心情如此“玻璃心”,目前獲安置在集中營的21名難民表示,自己並不介意集中營以往的事,並稱這裏比起其他難民現在棲身的地方已好得多。

  來自阿爾及利亞的迪亞奧雷説,集中營內環境很不錯。而入住的難民每月將會獲發135歐元(約合975人民幣),以購買食物及生活必需品。

  德國政府並非第一次因為安排難民入住集中營而招來爭議。

  據德國《明鏡》週刊今年1月31日報道,德國南部小城奧格斯堡決定在本地安置約90名境外難民,而地點則是一處前納粹集中營遺址。二戰期間,2000多人被關押在此從事強制勞動,為飛機制造零件。

  此外,德國北威州的施韋爾特市也有安置難民的類似打算。但不同的是,那裏的建築是在二戰後建成的,並非原來集中營的舊有房屋。

  接收能力逼近極限

  德國啓動臨時邊檢

  德國警方13日警告,難民湧向德國的規模和速度已經讓地方的接收能力逼近極限。當天,德國政府發佈聲明,啓動臨時邊境檢查,以限制難民的大批湧入。

  作為難民抵達德國的主要集散地,慕尼黑市僅12日一天就接收了1.3萬餘名難民。在《星期日圖片報》13日一篇題為《慕尼黑瀕臨崩潰》的報道中,上巴伐利亞地區官員希倫布蘭德稱,他不知道當地“該怎麼應對”這股洶湧而來的難民潮。

  分析人士稱,德國13日重啓邊檢措施,意味着暫停履行申根協定的“免檢”規定。根據大部分歐盟國家1985年簽署的申根協定,成員國公民在申根國家之間往來不需接受邊境檢查。申根協定眼下有26個成員國加入,德國是締約國之一。

  德國計劃今年總計接收80萬難民。德國總理默克爾上週警告,如果歐盟不聯合應對難民潮,實行“免檢”政策的申根國家將受到威脅,她敦促儘快落實分攤難民方案。

  面對洶湧而來的難民,默克爾上週已停止執行“都柏林二號規章”。1999年歐盟“都柏林二號規章”作出規定:難民第一步踏進哪個歐盟國家,那個國家就要負責接收、處理、審核。

  印象中,這是個排外氣氛濃厚的國家

  難民為何首選德國?

  在當前衝擊歐洲的難民危機中,為什麼在人們印象中排外氣氛濃厚的德國儼然成了希望和新生的代名詞?

  事實上,德國長期以來都是難民進入歐洲後的首選國家,也是歐盟成員國中接納難民最多的國家。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歐洲政治室主任趙晨説,大批難民首選德國作為目的地,因為他們在那裏能夠獲得良好的待遇和保障,包括免費的住宿、一些現金補貼和更好的就業機會。

  更重要的是,德國在難民管理方面比較規範,出台了《德國:難民申請程序法案》和《尋求庇護福利法案》等專門法案,做到了有章可循。

  按照規定,難民抵達德國後可以在接待中心申請庇護,登記個人信息、指紋和照相,獲得臨時居留權,成為“申請庇護者”。隨後,德國當局將逐一審查庇護申請,在大約5個月後做出是否給予難民身份的決定。其間,德國將為“申請庇護者”提供免費住宿,發放基本生活費和零花錢。

  “申請庇護者”在頭三個月內禁止工作,此後在獲得移民局和聯邦就業局允許後,可以工作,但受到一定限制。

  趙晨認為,德國此次表現出願意接受難民,首先是因為德國深受社會民主主義影響,認為人們應該享有基本的生活條件,不僅是德國人,也包括外國難民。其次,德國總理默克爾來自東德,而上世紀80年代末期,大批東德人曾經繞道匈牙利從奧地利進入西德,因此,包括默克爾在內的許多德國人能夠理解難民的處境,感同身受。

  不過,隨着難民大量湧入,德國排外事件時有發生。本月7日凌晨,德國東部3處預定安置難民的設施遭人縱火。排外情緒抬頭將給難民融入德國社會帶來更多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