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唸佛三昧有兩種:可喜的是,散心的凡夫俗子,你我皆有份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奇聞


慧淨法師:淨土法門的核心4

:經書上説“靈明不昧”,或“三昧、唸佛三昧”,這個“昧”是什麼意思?“三昧”又是什麼意思?

:“靈明不昧”就是清清楚楚,沒有模糊的現象。至於“三昧”,跟“靈明不昧”是不一樣的。#淨土宗#

三昧之義,止觀雙運

“三昧”是梵語翻譯過來的,簡單講就是定,定心,沒有任何妄想雜念,對於所觀的境界清清楚楚,除了所觀的境界以外,沒有其他的念頭。

所觀的境界清清楚楚,這是觀,也是慧;其他的念頭不生起,這是止,也是定。

因此,三昧就是止觀雙運,定慧均等。

總之,完全沒有妄想雜念,當下貪瞋痴不起,這就是三昧。當然,三昧也有深淺長短之別,維持三昧的時間能多久,也因人而異。

定散兩種,唸佛三昧

唸佛三昧有兩種:定的唸佛三昧與散的唸佛三昧。

定的唸佛三昧,是念佛唸到入禪定,定中見佛。這非常難,古來少有。

散的唸佛三昧,是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也是三昧,但因不是入禪定,故稱為散的唸佛三昧。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是萬德的結晶,具足六度萬行的功德與功能。《無量壽經》就顯示這句名號具足“三昧常寂,智慧無礙”的功德,使唸佛之人不論入定不入定,都具足三昧的功德;平生彌陀光明攝取不捨,臨終彌陀親自現前來迎。

所以,信受淨土法門的唸佛人,即使沒有定的唸佛三昧,也等同有了唸佛三昧,必定往生,大安心,大滿足,而了無遺憾。

唸佛願生,是真三昧

曾經有人唸佛很專注,那個時候環境也很清淨,沒有干擾,使他當下進入某種類似三昧的境界:全身如甘露灌頂一樣,從頭到肩膀,到四肢、手腳,很清涼;極樂世界的琉璃地、七寶宮殿,都清清楚楚看到了。不久之後,就消失了。

有了這個境界之後,他就一直希望能夠再度有這個境界。可是從那次之後,就再也沒有那種覺受了。

現在年紀大了,老邁了,甚至某種逆境來了,反而苦苦惱惱。他對這個法門的教理又不太瞭解,就在那裏疑惑:“我這樣到底能往生還是不能往生?”

可見,對於普通人來説,個人境界感受是不可靠的。

真正的三昧就是願生極樂世界,專念彌陀名號,不雜修雜行,這就必定往生,這就是淨土法門的唸佛三昧。

我們凡夫儘管在這裏有短暫的入定,可是貪瞋痴沒有斷,不往生的話還是在六道輪迴,該墮落地獄還是墮落地獄。

如果願生彌陀淨土,專念彌陀佛名,一生不變,必定往生。往生的話,見惑也破了,思惑也斷了,無明也破了。而且“十地願行自然彰”,不必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立刻就橫超到等覺菩薩。所謂“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能這樣,豈不是勝過一般所謂的入三昧,或者是楞嚴大定?

淨土法門,平淡平實

淨土法門的可貴,就在於易行而殊勝。

只要願生極樂,專念彌陀名號,一生不退,觀音菩薩、勢至菩薩就很歡喜,不請自來,來跟我們稱兄道弟,説“某某人,我們是好友”,他們如影隨行,護念不捨,所以我們一定往生極樂世界成佛。

就像《觀無量壽經》所講:

若唸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淨土法門是不好高妙、玄奇的。

不要顯現與人不同,不要顯現我在修行,我會修行,我比大家都有修行,而是要是很平常、平實、平凡、平淡的。不好高騖遠,也不好玄奇,好高妙;如果那樣,往往會迷失。

修行要有善知識,淨土法門也要有善知識來提點,然後信受善知識所講的。如果不能安於平凡、平淡、平實,而要求高深的、玄妙的、奇特的,那他一定會看不起這個法門,一定會去學別的。因為其他的法門學問很多,去聽課,或者是去閲讀,就能夠了解很多佛法的道理。

而淨土法門再怎麼了解,都是三經一論,或是祖師的著作;而瞭解之後,也要擱在一邊,專念一句彌陀名號。有人説“這太不起眼了,老阿公、老阿媽都能做得到,鄉下愚夫村婦都能做得來。我受高等教育,頭腦這麼好,學問這麼高,我還跟他們一樣,豈不是太沒有價值了!”再去追求一些奇妙、玄妙的,那就迷失了,就不能往生了。

聖道難修,淨土易行

法然上人説,聖道門是極智慧證涅槃,淨土門是還愚痴生極樂。

學淨土宗要了解,有聖道有淨土。佛法八宗,八萬四千法都是佛陀講的,但並不是都要證悟真如理體,證悟真如實相第一義空,而沒有淨土,沒有聖道。如果那樣講,就是膚淺無知的,就會混淆了。以從高雄到台北來説,道路有很多條,可是有一條是高速公路,是直達的,最平穩,毫無障礙;同時也有省道、縣道,也有鄉村道路。要走哪一條,就這樣分辨出來。

聖道門、淨土門固然都是佛陀講的,都要超凡入聖,都要證入佛性,都要證佛果,理上都一樣;但是事修就不一樣了,所謂“門門不同八萬四”,並不是沒有不同。好像在高山上看月亮是一樣的,可是從山下到高山有很多條道路。

淨土法門是“門門不同八萬四”當中的一個法門,而且這個法門是勝易的法門,又殊勝又容易;其他是聖道門,同樣要證入佛性,可是聖道門如龍樹菩薩所講,要廣修諸行,同時久乃可得,而且有墮落聲聞、緣覺的可能性。也就是説,三學、六度萬行通通修,而且從不退轉開始算,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

淨土門的特色,專靠阿彌陀佛,目標是極樂,極樂是涅槃的境界,方法是“稱念彌陀專復專”。如果不瞭解這個道理,一定會迷失。當然,這個道理很難讓知識分子肯定,釋迦牟尼佛老早就預言了:“為一切世間,説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這是難信之法,要説這個法也很難,信難説難。

慧淨法師 講述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