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晚飯的時候,一個閨蜜説她無意中在某個地方看到一句話,“嬰兒有300根骨頭,長大後只有206根”,激發了她的好奇心,所以她還特地打電話問我,這是為什麼,其他的骨頭都去哪裏了?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説實話,我也是去年才知道,在好奇心的驅動下,我查閲了一些科普雜誌,最終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其實只有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是206根骨頭,歐美人有206根。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成人的206根(204根)骨頭包括哪些:
・頭蓋骨有2根
・脊椎骨有26根
・胸骨有1根
・肋骨有(12×2=)24根
・上肢骨有(32×2=)64根
・下肢骨有(31×2=)62根
・其他:6根
由此可以看出人體的25%個骨頭都集中在腳上,也就是説25%的骨頭都用在支撐站立與行走上。
其中,最大的骨頭是大腿骨,最小的是耳小骨。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頭蓋骨不是一根骨頭,而是額頭骨和鼻骨等23根骨頭組合而成的。
那麼為什麼嬰兒比成人多呢,長大後變成206根呢?
其實理由再簡單不過,因為嬰兒要長身體要長高,特別是胎兒,TA出生時需要穿過狹小的產道,頭蓋骨要相互錯開才能順利娩出。另外,需要補充的一點是,有些嬰兒多骨頭數量會去到350根。
嬰兒的骨盆被細分為3根,頭蓋骨細分為4個種類,這是為了應對生長髮育的。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骨骼不斷髮育,骨盆會慢慢緊貼在一起,不久骨盆就會集合成其中一個骨盆中,頭蓋骨也會集合成23根骨頭。
除了人類會有這種變化,還有其他大型哺乳動物也經常有這種現象。
不得不説大自然不是一般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