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從2016年開始,隨着在印度投資建廠的企業逐漸增多,外界對於印度的討論也多了起來。甚至還有人開始討論,下一個“世界工廠”會不會是印度呢?
“世界工廠”這個稱號,是我國從日本手中接過來的。在我國之前,英國、美國、日本,都曾擔任過“世界工廠”這個稱號。數據顯示,在2001年時我國出口總額約為2661億美元,而到了2013年時,這個數字達到了22090億美元。現在的我國,也“穩坐”世界工廠的位置。
而印度想要成為“世界工廠”,可沒有那麼容易,甚至就目前而言,對於印度來説這個目標還非常的遙遠。雖然印度人口眾多,擁有很多廉價的勞動力,但印度製造業面臨着很多的問題。印度經濟模式
在對待私有企業時,印度方面往往會體現出比較矛盾的一面。印度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並沒有像完全計劃經濟一樣,完全阻礙私營經濟的發展。但其在實際發展途中,有面臨着諸多問題。
甚至對於私營企業,印度方面會設置很多“規定”比如企業工人數量,不能超過多少,達到一定人數後,還需要私營企業提供一些設備。這種情況下,就導致了印度很多私營企業的工人數,都在20、30人左右,這種小的私營企業比較發達。雖然近年來這些情況逐漸改變,但其依舊影響着印度私營企業的發展。
印度基礎教育的落後
印度人口眾多,其也是一個多語言、多文化的國家,而且印度種姓制度也極大的阻礙了基礎教育的發展。本來印度情況就比較複雜,導致教育行業的發展面臨着很多的問題。
而且早期對於教育行業的不重視,使得現在印度人均“教育水平”較低。尤其是基礎教育這方面,印度可以説是“問題重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導致了印度製造業的技術型工人數量非常少,很多印度工人只能從事簡單製造業的加工。不像我國,擁有大量技術成熟的製造業工人。
現在很多人討論最多的就是,很多企業都在印度投資建廠了。但不少人沒有注意到的一點就是,近年來外資在印度投資的金額,明顯放緩了。原因很簡單,印度出現了“問題”。
從2019年時,印度經濟發展就出現的諸多“變化”,經濟增速一度達到多年來新低。債務問題爆發,企業在印度建廠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對於很多企業來説,去往印度建廠主要是為了印度,廉價的勞動力去的。但最後發現,印度僅僅只有廉價的勞動力。印度基礎設施的落後,極大的阻礙了製造業的發展。
甚至一些工廠,還曾取消了在印度的投資計劃,富士康就曾這樣做過,取消了數十億美元的印度投資計劃。
和我國製造業相比,印度製造業根本“不夠看”的。它的製造業水平,我們保守一點來説,就相當於我國2000年前後,和我國製造業相差幾十年差距,印度如何取代我們?有人説印度製造業在不斷髮展,那我國製造業何嘗不是在一直髮展,沒有停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