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是詩仙李白給大詩人孟浩然的送別詩。
在黃鶴樓上喝完酒之後,孟浩然依依不捨的登上舟船,他要沿江而下,前往淮南道的揚州。
李白站在江邊給老友送行,看着那漸漸遠去的孤帆慢慢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已經融入遠方的天際了,他猶依依不捨,在醉眼朦朧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句。其中“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還被後人評為千古麗句。
李白詩句中的黃鶴樓,是什麼樣的建築呢?
黃鶴樓和著名的岳陽樓、滕王閣合稱“江南三大名樓”,位於武漢市長江南岸的蛇山的峯嶺上,它坐落在長江之濱,自古就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稱。同時,還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是由三國時的孫權於公元223年(黃武二年)建造的:
“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元和郡縣圖志》唐·李吉甫)
當初建造它,是為了軍事目的。
而另據《江夏縣誌·報應錄》、《極恩錄》的説法,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
都是地方誌的記載,怎麼會出現不同版本的説法,究竟哪個説法正確呢?
其實,這些説法都對,只是記載的時間有區別而已。
為何這麼説呢?
更早的記載我們現在找不到了,但根據唐以後的記載,黃鶴樓在公元765年(唐永泰元年)時已具有相當的規模,然而在亂世之中,頻遭兵燹,屢建屢廢。有記載的明清兩代,就被毀壞了7次,固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説。
在古代的最後一次修建,是在公元1868年(同治七年),但是沒有存在多少年,於公元1884年(光緒十年),再次毀於戰火。
由此可見,黃鶴樓也經歷了歲月的滄桑,幾番的生死。
所以説,一開始應該是一個軍事設施,後來毀於兵火;等它的軍事任務完成之後,因為臨江,可以居高臨下觀賞長江的美景,所以,變成一座觀景的景點,一點也不奇怪。
關於黃鶴樓為酒樓的説法,《江夏縣誌》裏是這麼記載的:
從前有位姓辛的人,以賣酒為業。
有一天,她的店裏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身材魁偉,但衣衫襤褸,他進門就問老闆娘討要酒喝:“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
古人説到商人,總結語是“無商不奸,無奸不商”,可那辛氏就是一個特例,她並不以貌取人,看到客人索酒,緊忙奉上一大樽好酒。
誰知這個客人不光覺得辛氏的酒好,還和顏悦色,於是每天都來此討要酒喝,一來二去有半年之久,但那辛氏並沒有因此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
有一天這位客人告訴辛氏説:“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
説完,從籃子裏拿出橘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鶴,那橘皮本來就是桔黃色的,所以,鶴也呈黃色。
這隻鶴很不一般,小酌的客人當酒喝到興起時,有時候忍不住高歌一曲,誰知道這麼奇妙,此時牆上的黃鶴便會隨着客人的歌聲,合着節拍,蹁躚起舞。其他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情,都紛紛付錢觀賞。
至此,這個酒店買賣興隆,客人絡繹不絕。不覺之間十多年過去了,那辛氏賺的是盆滿缽滿。
忽然有一天,當年那位衣衫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一見,滿心歡喜,急忙上前致謝。並懇請客人留下來,要終身供養他。
那客人笑了笑,回答説:“我哪裏是為了這個而來呢?”
説完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隨着悠揚的曲子,朵朵白雲從空中飄然而下,那畫上的黃鶴也隨着白雲飄然來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着白雲飛上遠方的天際。
原來是仙鶴和仙人呀!
等仙人走後,辛氏才回過味來。
為了感謝及紀念此仙人,辛氏便用這些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後來便稱為“黃鶴樓”了。
這雖然是個傳説,但黃鶴樓作為酒樓,有了歷史的印記。
由此看來,這個酒店老闆辛氏的確極是有眼光之人。他不但識人很準,也非常具有商業頭腦。
過去做生意的人一般門口要貼一副對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而這個“三江”,據漢代盛弘之在《荊州記》一書的記載:“長江上游為南江,長江中游為中江,長江下游為北江,合稱為‘三江‘”。
武漢正處於長江的中段,原來遭毀壞的黃鶴樓舊址,地理位置極佳,在原址上重新蓋個酒樓,一定會買賣興隆、財源滾滾。
果然,酒店一開,賓客紛至沓來,日進斗金。
後來唐朝詩人崔顥來到黃鶴樓,看到眼前美景時候,寫下著名的《黃鶴樓》一詩。
此詩一成,頓時譽滿神州,後人甚至將其推崇為《唐詩300首》之中的七律之首。
正因為此詩寫得太絕了,就是連詩仙李白都歎服了。
一日李白和朋友在此飲酒,俗話説“李白斗酒詩百篇”,飲了美酒,喝得暈暈乎乎的,欣賞着江天一色無纖塵的美景,不禁詩興大發,趕快讓酒家準備筆墨,他要揮毫寫詩了。
詩仙要給酒樓題詩,那廣告的效應有多大,是不言而喻的,老闆娘一聽,喜得屁顛屁顛就去準備了。
趁老闆娘準備筆墨的功夫,李白邊欣賞樓上前人提的字畫,便醖釀着絕句。
忽然,他感覺腦子翁的一下,為何,正好看到了崔顥寫的《黃鶴樓》一詩,寫的太好了,把黃鶴樓的景色都給寫絕了!
恰在此時,店小二將筆墨都拿來了。
李白還能寫什麼呢?寫出的詩句超不過崔顥,那多掉價!
尋思良久,從不認輸的李白終於勇敢的承認了自己的不足,隨手提了一首打油詩:
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從此之後,他便打消了為黃鶴樓題詩的念頭。
千百年來,為黃鶴樓題詩的詩作不下400餘篇,來過好幾次的李白居然沒有在此題詩,也就不奇怪了。
但文人又是就是技癢,那黃鶴樓寫不成了,就寫一篇鸚鵡洲代替吧,於是就有了名詩《鸚鵡洲》的誕生。
從李白這首《鸚鵡洲》的藝術風格來看,顯然是受到崔顥《黃鶴樓》的影響。但高手就是高手,他並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不落窠臼,詩句中有李白的藝術再創造。
李白的詩中,字面的點染,雙關語的運用,詞語的重疊出現,設問的語重心長,同崔顥的詩比起來,既有異曲同工之妙,又有別具匠心之處。
過去的黃鶴樓,閲盡人間滄桑,它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興衰,同時自己也經歷了生和死的反覆。
1985年,新的黃鶴樓拔地而起,建立之後,馬上就成了武漢市的城市地標。它矗立在長江中斷的武漢江邊上,俯瞰着腳下的這座城市,親眼見證了改革開放以後它的勃勃興盛。
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英雄的武漢人民的抗洪表現讓它驚歎;2020年的抗疫鬥爭,影響更為深遠。
這座英雄的城市和人民,他們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他們的成功經驗,得到世衞組織的充分認可,以至於在談到武漢的抗疫成功時,世衞高級官員高度稱讚道:“我們向你們脱帽致敬”。
如今的疫情已基本過去,黃鶴樓和英雄的武漢人民一樣,巍然屹立在祖國的中部,笑看世界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