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對於孩子來説,玩才是他們當前最關注的事情。但不少父母卻表示,孩子愛玩也讓他們很頭疼!
現在的孩子不像過去那般,彈彈珠、拍紙牌、跳繩等遊戲已經成了過去式,更多孩子現在都是玩玩具,亦或者是玩電子產品。
讓父母頭疼的是,孩子的熱情持續度不長,剛買完一個玩具回來,沒玩兩三天就玩膩了,之後就丟在角落裏落灰。
另外,現在玩具也不便宜了。買更多的玩具可能會增加生活費用。至少對父母來説是個遺憾。當然,問題的關鍵不是成本。家長也希望培養孩子的耐心、節儉和珍惜。他們的孩子對玩具的態度怎麼能反映在裏面呢。
針對於孩子玩玩具三分鐘熱度,亦或者是買玩具時答應事情很爽快,但事後仍是沒有任何行動,這類情況,父母應該怎麼應對呢?
我們公司同事小編表示自己在這方面很有一套,他兩個兒子現如今被管得服服帖帖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起因是這樣的:有一次,小編帶着兩個兒子去逛超市,路過玩具區時,孩子看到貨架上的機器人,兄弟倆都迷上了。
不論怎麼説,兩人就是不肯離開,嘴巴里小小聲嘟囔着想讓他買。小編看到價錢後,還算合理,於是拿了一個放在購物車上。
結果孩子又接着拿了一個,兄弟兩的意思是每個人一個。小編想着很久沒帶孩子出來逛超市了,就這一回,狠狠心買了兩個。
買回玩具的前兩天,兩個兄弟兩確實玩得很開心,小編也覺得買得值。但還不到五天,兩人對機器人已經失去興趣,迷上了恐龍,非要讓小編下班買恐龍回來。
當晚,小編並沒有買回恐龍,兩兄弟脾氣一下子就炸開了,各種哭鬧。小編這才意識到,不能這麼繼續下去了,買玩具是小事,孩子性格養成才是關鍵!
於是,小編開始嘗試各種方法哄騙孩子,最後發現只有一種方法最管用,那就是參與到孩子的遊戲當中,陪孩子一起製作玩具。
直到現在,小編兩個孩子已經不會再叫父母買玩具了,每次想要什麼玩具,都會第一時間自己DIY,兄弟兩還會進行“比賽”,製作完以後再開始“真人遊戲”,這種方式遠比玩具有趣多了!
小編當時把這個方法發在朋友圈時,不少朋友表示,想要借鑑。此後,小編也陸陸續續收到朋友們的“反饋”,太過機智!
實際上,孩子喜歡玩遊戲、買玩具,這些都是人之常情。家長們應當用平常心來看待,並運用合適的處理方法,但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嘗試溝通
不少家長都認為,孩子還小,溝通沒有用,説了孩子也聽不懂。其實並非如此,一般來説,想要買玩具的孩子,都已經是上了幼稚園的年紀,這部分孩子也有自己的認知與理解能力。
我當時在商店就看過令人心酸的一幕,一位奶奶帶着自己的小孫子來買菜,小孫子看上了超市裏的泡泡機,想要買。
奶奶摸着孩子的頭説道,“奶奶沒錢,現在買不了,我們不買好不好。”我原以為孩子肯定是要哭鬧一頓,沒想到,孩子竟然懂事地拉着奶奶的手走了。
並非所有的孩子都是“不講理”的,可能是家長們所採用的方法不恰當。每個孩子適用的表達方式都不同,家長們應當留意孩子的心理活動,才能説出打動孩子的話。
2、 為自己的話負責
有不少父母,在超市裏告訴孩子,“下次給你買”。可實際上,從來就沒有這種“下次”,孩子也有記憶,尤其是對他們執着的東西。
當父母一次、兩次説話不算數時,以後再想用這種方法哄騙孩子,你覺得可能嗎?孩子無奈、沒有法子,就只能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有些時候,其實錯誤的開始在於父母,並非是孩子。作為孩子最信任的父母,自然是要為自己的話負責,別讓答應孩子的話落空,更別讓孩子推翻你的信任。
3、 參與到孩子的遊戲當中
一部分家長確實有想着陪孩子玩遊戲,但讓成年人玩孩子的遊戲,難免有些無趣。因此,一邊拿着手機或看着電視,另一邊三三兩兩回應着孩子,這是不少父母的常態。
實際上,這種狀態也很傷孩子的心,沒有人喜歡被忽視。陪伴孩子成長,玩鬧是最基礎的一步,也是加強親子間交流的關鍵步驟。
孩子喜歡玩玩具,父母對此訓斥其實是最無能的教育方式。所有的教育都有方法可循,做一個“機智”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