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與慶曆新政有怎樣的聯繫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歐陽修慶曆新政

歐陽修與慶曆新政的關係不如范仲淹那樣緊密,因為范仲淹是整個慶曆新政的主導者,是激進的改革派,而歐陽修在慶曆新政中算是參與者、推進者,他不是慶曆新政的中心人物,因為歐陽修當時的身份是諫官,而不是當權者。但是即便如此,當慶曆新政失敗後,保守派反攻清算,歐陽修依然遭到貶謫的命運,被驅逐出中央政府。

歐陽修

歐陽修是慶曆新政的最早倡導者,正是因為他親眼目睹北宋與西夏作戰的慘敗,導致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作為有改革決心的政治家,歐陽修深感憂慮,於是在西夏求和之際,歐陽修便首先上書提出改革,因為歐陽修當時身為文壇領袖,威望很大,他這一上書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就在沉悶的朝局上掀起巨大的波瀾,於是一場關於改革的呼聲也應聲而起。

歐陽修在慶曆新政實施過程中,他身為諫官,多次替范仲淹等改革派辯護,有力支持了范仲淹等人的改革,歐陽修雖然不算堅定的改革派,甚至對改革派的一些主張表示反對,但是看到慶曆新政的確給朝局帶來了清新的政治空氣,社會矛盾也有所緩和,也就沒有利用職務反對改革。不久慶曆新政在各種反對聲中失敗了,以范仲淹為首的一批改革派紛紛被罷官貶職,而歐陽修也受到牽連,被貶滁州。他雖不是慶曆新政的中心人物,但是也成為改革的犧牲者。

慶曆新政的中心內容

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因為元昊前來求和,雙方的矛盾有所緩和,北宋朝廷於是有精力開始對內改革。於是宋仁宗任命范仲淹、富弼等改革派開始着手改革,范仲淹提出十項改革措施,稱為條陳十事,這構成了慶曆新政的中心內容。

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的中心內容便是范仲淹提出的條陳十事,具體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澄清吏治,包括明黜涉、抑僥倖、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這些措施主要是針對當時社會上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和冗員現象提出的。二是富國強兵,具體內容包括厚農桑、減徭役、修武備。這主要是針對北宋積貧積弱和冗兵現象提出的。三是厲行法制,這是針對當時朝廷政令朝令夕改,威信不高的情況提出的。

范仲淹提出的條陳十事便是慶曆新政的中心內容,可以看出,這十項改革措施針對性非常強,可以説是針砭時弊、切中要害,非常具有可行性,可以説就是完全針對北宋社會的弊端和矛盾提出的,而且在改革初期,范仲淹等人也是切實貫徹執行的,因此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時間朝廷風氣為之改變,一派政治清明,欣欣尚榮的局面,受到百姓的歡迎。但是這十項措施並不完全實施,所遇到的阻礙非常巨大,雖然只是封建體制的自我改良,但是由於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最終還是失敗了。不過隨後一場更大的改革即將來臨,這就是王安石變法。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是1038年党項人元昊建立西夏,要求北宋承認西夏的合法地位,至此北宋與西夏的關係徹底破裂,民族關係驟然緊張。雙方先後發生了三川口之戰和好水川之戰,但都以北宋的失敗告終。經歷了兩次打敗,北宋元氣大傷,而已經與北宋簽訂《澶淵之盟》的遼國此時也來趁火打劫,威脅北宋。北宋王朝疲於應付,只好向遼輸送了大量的歲幣,才解決此事。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好水川之戰

與西夏的兩次戰役失敗是慶曆新政的導火線,之後產生了一系列對北宋不利的連鎖反應,徹底激化了原本隱藏在太平盛世表面下的社會危機,一是積貧積弱,北宋建立以來就存在的積貧積弱現象日益加劇,社會貧富加劇,冗兵冗費冗員現象突出,財政入不敷出。二是內外交困,北宋慶曆年間的民族矛盾日益加劇,而國內的土地兼併現象也十分突出,廣大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税負很重,由此各地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而朝政只能派兵鎮壓,但效果不佳。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在於北宋與西夏作戰的慘敗,這直接衝擊了原本如一潭死水的朝局,以范仲淹、歐陽修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憂心忡忡,不斷上書要求改革,而面對慘淡的社會局面,宋仁宗也不得不面臨現實,於是啓用范仲淹等一批改革派着手製定各項改革措施,這些措施歷史上統稱為慶曆新政,由此慶曆新政的序幕才正式拉開。


北宋慶曆新政的特點

在北宋的時候有一場特別大的變革叫慶曆新政。慶曆新政經歷了很長時間,是范仲淹向皇上提起的。這一場新政是向宋仁宗提議後,宋仁宗同意之後來進行執行的,這場新政主要是在側面,局部進行了改革,並沒有大規模的去發動這次的改革。那麼北宋慶曆新政的特點有哪些呢?

宋仁宗像

北宋慶曆新政的特點有三個。第一個就是持續時間久,實行起來特別的複雜,雖説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的危機,但是它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當時北宋所出現的問題,所以它是一場失敗的變革。而這一次變革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最後改革失敗了,宋仁宗對很多人説的都是因為范仲淹和別人的朋黨關係,宋仁宗並不喜歡底下的大臣皆為黨朋,所以借這個原因停止了這一場新政,但是其實質並不是因為這個,是因為宋仁宗害怕當時的新政危害到很多人的利益,而那些人真是與朝廷利益相關的一些重要官員和大地主們。

北宋慶曆新政的第二個特點就是特別注重啓用新人,因為當時宋朝的貪污腐敗現象還是存在的,所以范仲淹等人就想找一些實實在在為百姓辦事的人,重新改進的科舉制使更多有用的人才進入到朝廷中來,能夠提高朝廷的辦事效率,想要從中提升國家的政治水平。慶曆新政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特點,它的這場改革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哪個更早

不論是慶曆新政,還是王安石變法都是當時宋朝的偉大的改革。那麼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哪個更早呢?

王安石圖片

關於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哪個更早這個問題從歷史記載就可以看出來,其實慶曆新政要比王安石變法更早一些,王安石是在慶曆新政的基礎上,思想得到了一定的變更,然後發動了這場變法。慶曆新政是在1043年進行的,結束於1044年,這場改革經歷了一年零四個月。而王安石變法是在1069年到1085年,王安石變法的時間要比慶曆新政的時間長很多,但是相同的它也失敗了。

雖説慶曆新政的時間更短些,但是它的手段和方式卻更加的成熟一些,它的失敗是因為承受不住大的官僚和大地主的反對,從而找一個藉口結束了這場新政。但是王安石變法卻與之相反,雖説它進行的時間比慶曆新政要長很多,但是王安石這一場變法操之過急,而且不太瞭解當時朝廷的形勢,進行了錯誤的決策,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時北宋的經濟條件,並且提高了軍事財政等能力,但是變法其中一個內容打擊到了大地主的利益,和慶曆新政一樣,也遭到了一些官僚的反對,隨着宋神宗的去世,這一場變法便徹底結束了。王安石變法是在慶曆新政之後,可以看出他也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提高經濟水平,但最終因為種種原因而失敗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20 字。

轉載請註明: 歐陽修與慶曆新政有怎樣的聯繫 慶曆新政的導火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