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朝的絕密電碼,為什麼會被日本截獲?百年後,日本人給出了答案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經典

日本在十九世紀末期挑起了中日海戰,正式開啓了侵華之路。

其實,日本早已預謀侵入中國,一直在等待時機。1894年,朝鮮內部出現了起義軍,應朝鮮政府的邀請,當時的中國政府派兵前往,協助政府軍鎮壓起義軍。可日軍卻來了,他們以保護僑民為藉口,派兵進入朝鮮國境。朝鮮政府知道情況不妙,希望能夠儘快平定國內的起義軍,讓中方、日方的軍隊離開。


日軍以此為契機,挑起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日軍似乎完全掌握了清廷的情況,清廷所發的密電都被日軍竊取了。當時,清政府對於通訊技術的發展特別重視,對信息的保護也做得非常認真,那麼,為何日軍還是盜走了他們的機密呢?

日軍破解了清政府的密電碼,並將其列為最高國家機密,幾乎沒幾個人知道。後來,清政府一直沒有更換密碼,不僅導致信息持續泄露,還使日軍完全掌握了清廷出兵朝鮮的意圖。這一年的六月,日軍破解了清政府的密電碼。一個月後,清政府僱用英國的輪船帶回了駐紮朝鮮的士兵,這個行動的信息同樣被日軍獲取,他們早早在線路上佈置好埋伏,等輪船前來。

結果,清兵損失慘重。

海戰前,日軍獲悉清軍會在大東溝一帶登陸,並提前做好埋伏,打了清兵一個措手不及。即使到了後面的談判環節,日軍還是掌握到了清軍的內部信息。之後,日方更是提前知道了清廷對於“割地賠款”的底線,在跟李鴻章談判時始終掌握着主動性。


那麼,為什麼清軍的密電碼會被盜取?

有人説是李鴻章身邊的人所為,有人説是日本電報專家破譯的,但是,這些説法的背後都有疑問。此外,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密電碼破譯時間是在這一年的六月。

説法一:日間諜成功滲透,搞到密碼。日軍一直以來都以精通間諜活動著稱,軍隊中宗方小太郎、明石元二郎、土肥原賢二等都是間諜高手。

其實,日軍早就對中國調查了一番,他們派了很多特務前來中國,蒐集各方面的情報,再傳回國內。其中有一個特務比較出名,他叫神尾光臣。

此人在北京城擔任日方駐紮使臣,利用官員的貪婪,不斷獲取政府內部的情報。


作戰那一年,神尾光臣前往天津,去監視李鴻章的一舉一動。

那麼,他是如何掌握李鴻章的情況的呢?

還是用賄賂的手段。

通過李鴻章身邊的人,神尾光臣輕鬆獲得了李鴻章調運士兵、派遣護航隊等機密情報。

大戰之前,駐紮天津的日本領事館派出了大量特務,專門到清兵的電報局、軍械所打探消息,將重要情報傳回國內。更有甚者,李鴻章經手的機密文件也泄露了出去。由此可以看出,是李鴻章身邊的人將密電碼給泄露出去,導致日軍輕易破譯了清兵的密電。

這種説法存在很多年,直到伊藤博文的版本問世,才有了更加接近真相的另一種説法。


説法二:語言、電報專家聯手破譯。在伊藤博文離世後,他的著作《機密日清戰爭》悄然上市。其中,伊藤博文講到了一個事情。

1886年,北洋水師訪問日本。期間,清兵跟日本當地警察發生了鬥毆事件,士兵們將一本小冊子給弄丟了。這本冊子被吳大五郎撿到,他發現裏面都是一些阿拉伯數字。日本專家推測,這就是清廷密電的密碼。很快,日本人就通過掌握冊子中的數字規律破解了清廷的密電。

後來,中日關係開始惡化,日本準備利用這個小冊子來掌握清廷的外交情況及軍事動態。為了順利破解清廷的密電,他們故意給清廷的駐日大使發了一份文書,且這封文書還是用漢語書寫的。此外,駐日大使汪鳳藻第二天就把一封文書轉發給了清廷總理衙門,使得日方順利截獲了這一密電。

之後,通過密電與原文的比對,以及小冊子的內容,日軍成功掌握了清廷製作密電碼的方法,並破譯了其密電碼。


這位破譯密電碼的人是當時日軍的電信課長,戰爭結束後,這位課長獲得了豐厚回報,不僅被授予勳章,還有大量的獎賞金。這位課長名叫佐藤愛麿,後來成為了知名的外交家。他的養子佐藤尚武后來成為了日本駐紮蘇聯的大使,當1945年蘇軍揮師東北時,他是第一個知道的。

針對伊藤博文的這個説法,我們有以下疑問:到底是誰在鬥毆事件中丟失了小冊子?這麼重要的冊子,他們怎麼會帶上岸呢?這個吳大五郎又是什麼人呢?他是怎麼撿到小冊子的呢?我們可以看看,當時日本外相的秘書中田敬義是怎麼説的。

中田敬義在1938年回憶道:

“佐藤愛麿先生當時還是電信課長,他破譯了中國的電報。明治十九年,發生了一些中國水兵在長崎騷亂事件。其時有個人叫吳大五郎,截獲過中國的電報……經過多方研究,終於發現了其中電碼編排規律之秘密。此種密電碼,中國方面此後從未更改。所以,彼方之電文我方便能完全解讀。”


那麼,吳大五郎這個人,到底是學者還是間諜呢?

其實,吳大五郎不是撿到了清兵的小冊子,而是他們本來就有這樣的書籍。吳大五郎截獲清廷密電之後,他參照中國字典,開始破解密電密碼。從1886年,吳大五郎着手破解清廷密電,到1894年佐藤愛麿完全破解,日軍用了整整八年時間來完成這項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清廷對於密電密碼的保護工作做得很不錯,無奈敵人更加專研,導致密電碼最終被破譯。此外,吳大五郎是日籍華裔,他本人對漢族文化非常熟悉,成為了當時日本的“緊缺人才”。明治維新後,吳大五郎被送到中國,專門學習中國文化,還在日本駐北京公使館見習翻譯官。

這些派遣來中國留學的日本學生,他們利用留學生的身份來做刺探情報的事情。而且,他們都是受過特訓的專業間諜,吳大五郎也是間諜。他們雖然沒有什麼特殊技能,但特別喜歡學習,專門蒐集關於中國國情的情報。此外,他們出關時不帶任何隱秘性的紙製材料,讓人無法察覺他們間諜的身份。


1888年,吳大五郎跟自己的兄弟鄭永邦一起,出了一本書籍,指導來華經商的日本人如何與華人交流。這本書籍是《日漢英語言合璧》,書中有大量關於中國政治、經濟、外交的內容。足見,吳大五郎兄弟對中國情況的瞭解。鄭永邦是吳大五郎的堂哥,後來,因為給鄭家當養子,才將姓氏改為鄭。

甲午海戰後,台灣島被日軍佔領,日本開始在那裏發現殖民產業。而吳大五郎在後來的著作《印度內地巡迴覆命書》中,竟直接將台灣列為了自己的領土,他希望能將台灣建設的像印度大吉嶺一樣盛產茶葉。他的原話是這樣的:“已隸屬於我國版圖的台灣,同屬茶產豐富且多瘴癘之地,我們的民政官員,有必要從事當地的文化建設,振興當地的產業,建設另一個大吉嶺。”

由此我們知悉,在日本人破譯我們的密電碼之前,他們就派遣了很多特務前來盜取清政府的情報,而吳大五郎也是其中的間諜。

至於説吳大五郎在國內撿到了清兵的小冊子,那幾乎是無稽之談。


關於北洋海軍情報泄露的事情已經講完,不過,我們還要提一下關於日軍截獲情報的事情。日軍為破譯密電碼對清廷使用的手段,後來,美軍也對日軍用了一遍。

二戰時期,美軍發現日軍的電報中頻頻出現代碼“AF”,他們估計這是指代中途島。為了驗證這個猜想,美軍故意給日軍發了一份電報,內容是中途島的淡水設備出了問題。不久後,美軍截獲了一份日軍的密電,其中的內容是:AF可能缺淡水。果然,“AF”指的就是中途島。

此外,新西蘭海軍從一艘沉沒的日本潛艇上找到了日軍最新的密碼本,不僅幫助美軍順利破譯日軍密電,還促成了美軍截殺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的行動。

參考資料:

【《日本政治史》、《日漢英語言合璧》、《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