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子大婚,從聯姻到生意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經典

5月19日,英國哈里王子和梅根·馬克爾的婚禮在英國温莎城堡的聖喬治教堂舉行,英國各界名流應邀出席。這是英國王室自2011年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世紀大婚”後,時隔七年又一樁皇家喜事。

王子大婚,這件事在很多人眼中有着別樣的童話色彩。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歐洲王室婚姻尤其是英國王室婚姻,從來都跟童話不沾邊——最開始,它是國王們為維持統治穩定的聯姻,現如今,則變成了為王室搞創收的買賣。

討老婆只在外國找

説起來,王室婚姻之所以有着別樣的神秘感,與近千年前的一場戰役有關。公元1066年10月,從法國渡海而來的諾曼底公爵威廉在黑廷斯戰役中一戰定乾坤,擊潰了本土的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威廉加冕為英國國王。此後,這位征服王的血脈一直在英國王室中延續。

威廉征服英國的戰功雖然輝煌,但卻帶來了一個問題:他所帶來的諾曼底貴族人數十分稀少,不僅與英國本土平民人數不成比例,哪怕與英國本土貴族相比,人數也長期居於絕對劣勢。於是,此後的英國形成了一個在歐洲都十分特殊的“雞尾酒階層結構”:處於最底層的英國平民,處於中層的盎格魯撒克遜領主,以及最上層的英王及其身邊的諾曼底貴族。為了維持自身統治、避免被人數佔絕對優勢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同化,征服王威廉不得不定下規矩,不僅禁止王室與英國平民聯姻,甚至不能與本土貴族聯姻。結果就是,自征服王威廉以下的七代英王都與海對岸的法國大領主們保持聯姻關係,強大的外援幫助這些英王壓制住了本土的反抗力量,也讓英國王室形成了獨特的“海外貴族婚”傳統。

這種傳統的一個副產品,是英國國王們隔三差五總能通過結婚從別國那裏“順走”一些領土。到了英國安茹王朝時代,靠着這種聯姻策略,英國國王已經同時“兼任”了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加斯科涅公爵、安茹伯爵等一系列頭銜,英國在法國佔據的領土接近法國的三分之一。由此產生的財產糾紛,最終導致了英法百年戰爭。

既然國王和王子們結婚是為領土而非愛情,打破這一潛規則的代價當然極大。比如15世紀的英王愛德華四世,此公在戰場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卻在婚姻上不聽勸,“擅自”娶了英國本土貴族出身的伊麗莎白·伍德維爾(即白王后)。此舉惹惱了他的密友、有“造王者”之稱的沃裏克伯爵,因為後者剛剛在法國為愛德華四世説了一門婚事。感覺顏面掃地的沃裏克伯爵聯合包括國王弟弟在內的一些大貴族發動叛亂,將英國拖入了內戰之中。這段歷史最近還被美劇《冰與火之歌》所化用,成為了該劇中最著名的橋段“血色婚禮”。

討錯了媳婦居然還能鬧出內戰來,可見王室結婚這事兒在中世紀的英國有多嚴肅。

被逼修改的婚姻習俗

當然,英國王室這種討老婆只在外國貴族裏找的習慣,在近代還是遭了報應。原因是一戰當中,英國人驚奇地發現,統治自家的王室嚴格説來居然是敵國德意志人,他們有着一個標準的德國姓氏——薩克森科堡哥達,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當時執政的英王喬治五世還是德皇威廉二世的表哥。英國輿論於是興起了一場不小的抗議活動,最終逼着國王把自家姓名改為更有英倫範兒的“温莎”,並承諾不再與德國皇室聯姻,這樣,今天統治英國的温莎王朝才就此誕生。

當然,這場改變英國王室千年聯姻習慣的風波,多少有點公報私仇的味道:1837年,當著名的維多利亞女王登基時,這位美少女尚且待字閨中,當時英國國內有大批單身貴族男青年眼巴巴地想把女王娶到手,但女王最終選擇了德意志小君主國的阿爾伯特王子,原因僅僅是因為後者與她同為征服王威廉的後代。這樁遵循古法的聯姻讓維多利亞女王最終成為了子嗣遍及歐洲宮廷的“歐洲老祖母”,但卻讓英國本土的盎格魯薩克森貴族深感受到侮辱一合着這都快一千年了,王室居然還不把我們當自家人看。

吸取這一教訓的温莎王朝在婚姻這事上自此徹底改弦易轍,1936年喬治五世去世時,他五個成年子女中的三個都選擇了與本土貴族結婚,而接他的班當國王的愛德華八世更加放得開,乾脆找了個美國離異婦女辛普森夫人為妻。當然,那時的英國人民對如此大的擇偶跨度還是無法適應。在逼着愛德華八世退位後,接班的喬治六世娶的是英國本土貴族斯特拉思莫爾伯爵的女兒——經歷了一千年的抗爭,國王總算願意在本國貴族中討媳婦了。結婚成了一門經濟學

説了這麼多,你估計也聽出來了英國王室在婚姻上其實挺慘。過去,是要聽祖宗和身邊高級貴族的話,必須娶外國人;後來,是必須聽老百姓的話,必須娶本國貴族。王室男女們真正實現婚姻自由,其實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兒。不過,這也不是説他們結婚就完全自由了,至少在婚禮操辦上,他們還要聽從經濟指揮棒的安排。

一位觀察家對1947年伊麗莎白二世婚禮的評價是:“它是英國逃避財政緊縮的一個機會,即便只有一天。”當時,剛剛經歷了二戰的英國百廢待興,一方面是政府戰後沒錢,另一邊又是民眾天天上街示威遊行要求增加收入。恰在此時,當時還是公主的伊麗莎白二世宣佈與雖屬希臘王室但生長於英國的菲利普親王結婚。這則大婚的消息極大地吸引了民眾注意力。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王室大婚籌辦的前後三個月內,英國各地的示威、罷工下降了超過60%。王室結婚至此在英國找到了新用途:給民眾逗個樂。

1981年,查爾斯和戴安娜大婚時,英國經濟面臨嚴重困難,時任首相撒切爾夫人利用這一機會向全球7億多觀眾轉播了這場婚禮,成功地向世界宣傳了英國的貴族氣質。英國經濟能夠於當年止跌企穩,這場婚禮立功不小。2001年,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的婚禮同樣有效提振了英國經濟。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舉辦婚禮的當月,英國遊客數量就增加了35萬人次,帶來近10億美元的收入。

為了刺激王室多創造這樣的噱頭,英國近年來還改革王室的年薪制度。根據新的王室年俸計劃,一個新基金取代了已有250年曆史的王室固定年俸,該基金將從英國皇家財產局的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抽取,而英國皇家財產局的主要收入除了地產,就是販賣王室這個大IP。

這個IP什麼時候賣得最好?當然是王室有喜事時。據英國金融諮詢公司Brand Finance預計:哈里王子和梅根·馬克爾的婚禮將給英國帶來大約10億英鎊的收入,其中3億英鎊是受婚禮的影響而帶動的英國旅遊業收入,1.5億來自梅根的穿衣風格拉動的服裝行業的增長,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收入來自婚禮期間廣告、聚會以及周邊產品的收入。

不難想象,在這份大蛋糕中,王室和整個英國都會從中大賺一筆。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為啥哈里王子挑的這位演員出身的媳婦明明“有違祖制”,卻在王室內部廣受歡迎,婚禮還被大操大辦了 在歐洲經濟疲軟的當下,即便是英國王室,也缺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