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大敗秦軍
歷史上所説的項羽大敗秦軍其實就是指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鉅鹿之戰,這一戰不僅了瓦解了秦軍的主力,成為秦末農民起義的轉折點,而且也使得年輕的將領項羽脱穎而出,登上了歷史舞台。
項羽大敗秦軍
這裏説的項羽大敗秦軍,絲毫沒有誇大其詞。當時百姓苦於秦朝暴政,紛紛揭竿而起,然而在陳勝吳廣先後犧牲後,一時羣龍無主,雖然大家擁戴楚國國君的後代楚懷王作為名義上的天下之主,但是其實徒有虛名,大家都是各自為政,而項羽作為後起之秀,原本也是默默無聞。但是機會只會青睞準備好的人,項羽的機會很快就來了。當時的主帥項梁被一系列勝利衝昏了頭腦,驕傲輕敵,不料被秦軍主力包圍,危在旦夕,情急之下,只好向楚懷王求助,當時項羽因為沒有什麼功績,僅僅作為副將隨行,但是主將宋義懦弱無能,懼怕秦軍的強大軍力,不敢應戰。項羽作為副將心急如焚,於是當機立斷,痛斥宋義,自己帶領部下主動渡江,與秦軍作戰,並且初戰告捷。
此時,楚懷王封項羽為上將軍,命令手下軍隊全部聽從項羽指揮,項羽與秦軍主力在鉅鹿相遇,他為了激勵將士,表達必勝的決心,毅然破釜沉舟,只帶三天口糧,將秦軍層層包圍,而將士們在這樣的絕境下也是一鼓作氣,以一敵十,竟然將秦軍主力一舉消滅。從此項羽大敗秦軍,成為秦末起義軍的領袖,成為人們心中的大英雄。
項羽應不應該烏江自刎
項羽應不應該烏江自刎?歷史給出的答案是項羽自刎了,但是在後人看來,項羽應不應該烏江自刎的答案卻備受爭議。在當時看來,項羽並沒有完全處在敗局。如果項羽渡過湘江,在江東養精蓄鋭,這天下或許就不會是劉邦的。
項羽畫像
再來看看項羽的性格,在霸王別姬的故事中,項羽自己都自身難保的時候,他還在想着自己的美人和駿馬怎麼辦,所以這項羽是個性情中人。而劉邦卻是不擇手段,為了天下自己的老婆孩子和父親都可以捨棄,在項羽抓了劉邦父親準備煮了的時候,劉邦不但沒有緊張,反倒想要分一杯肉湯來。可見劉邦這心狠手辣,而項羽最終在烏江自刎,也是放棄了自己戰勝劉邦這個小人的機會。
項羽應不應該烏江自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項羽過人的軍事才能,在鉅鹿之戰中,項羽用兵如神,決策果斷,以少勝多。由此,項羽一時名聲大噪,在亂世中被推倒一箇中心位置。再加上項羽自身勇武有力的體格和民心,所以項羽只要渡過烏江,東山再起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項羽敗也敗在自己的年少成名,項羽征戰的幾年幾乎沒有打過敗仗,受到的挫折很少,所以他忍受不了自己的大敗。跟劉邦這種混跡於市井,最終得勢的人相比,項羽根本不是對手。他的自尊心不允許他失敗。在被逼到烏江邊上的時候,項羽自然知道自己還是有後路的,但是他卻認為自己氣數已盡,好勝的心也沒了。
項羽盜墓
在很多的野史裏面,一傳十十傳百地提着一個説法,有關於項羽盜墓的説法——項羽盜了秦始皇陵墓。但其實,項羽盜墓的説法純屬無稽之談,為什麼説項羽盜墓是不真實的説法呢?具體的解釋如下。
項羽劇照
首先,從秦始皇陵墓的本身開始説起。據説,秦始皇陵墓裏面的機關森嚴。先不説這是不是真的,從今天發掘的那些兵馬俑之類的來看,秦始皇陵墓是非常大的,而且目前為止沒有被偷盜過的痕跡。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秦始皇陵墓本身就是眾人皆知大的地方,大家心知肚明那裏有着數不清的寶藏,可是機關重重,所有打了這個心思的人都有去無回,連秦始皇陵墓的門都沒有進去。
其次,説到項羽盜墓,還要從項羽本人的性格來説。他是那種非常典型的大男子主義,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連咸陽宮都可以一把大火給全部燒掉,還會在乎一個陵墓?項羽根本就不缺錢,那麼他閒着沒事費盡人力物力地去盜墓做什麼?還有一點就是,陵墓比較是死人安歇的地方,人死之後是要入土為安的。人們特別忌諱的就是對死人不尊敬,除非深仇大恨,要不然也不至於掘屍三尺。話説回來,秦始皇陵墓的防守那麼嚴密,就算是真的想要把秦始皇給挖出來,也是不能夠的。
綜上,項羽盜墓純屬無稽之談。可是三人成虎,人云亦云,所以人們也就被這些故事矇蔽了。
項羽以一敵百
儘管項羽在歷史上被歸於悲情英雄的行列裏,自古成王敗寇,按説項羽作為失敗者可能很快就被歷史所遺忘,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但是項羽卻是個例外,儘管項羽最後自刎烏江,但是他的名聲卻好像比勝利者劉邦還大,這種反常的情況,原因之一就是傳説中項羽有以一敵百的本事,而且還傳説的非常離奇。
項羽畫像
一般形容人非常厲害,常常會説以一敵十,但是項羽卻是以一敵百,那真是非常神奇了。相傳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代,本身出身武將世家,自幼習武,力大無比,武功蓋世。據説項羽從小不愛讀書,只愛舞槍弄棒,到處惹是生非,還在曾經在一次圍觀秦始皇的出行儀仗隊的時候,驚人脱口而出,他可以取代秦始皇,意思是秦始皇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這樣大逆不道的言語讓他的叔叔項梁非常驚恐,因為這在當時是要滅九族的大罪,項梁性格謹慎小心,生怕項羽的膽大妄為給他們家族帶來災難,但是項羽滿不在乎。他手上有一件重達舅舅八十一斤的霸王槍,鋒利無比,只要槍落之處,必定身死,大家都不敢靠近。據説項羽就是靠着這件武器,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令敵人膽寒。
看來項羽以一敵百的傳説並非空穴來風,項羽之所以被人們懷念,在於他是有真本事的,他是秦末眾多起義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一位,如果沒有項羽,恐怕中國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項羽是如何殺死子嬰的
劉邦帶人進入咸陽之後,一身白衣的子嬰帶家人帶傳國玉璽向劉邦投降,劉邦沒有殺他。一個月之後項羽來到了,他殺了子嬰,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項羽要殺子嬰,他和子嬰有什麼仇恨,他是如何殺死子嬰的?
殺死子嬰的項羽
史料記載項羽殺子嬰的過程是,項羽進入咸陽城之後,對城內進行大肆的燒殺搶掠,秦都城被付之一炬。項羽殺了子嬰,但是不是為了個人仇恨,項羽主要是痛恨所有帶有秦國符號的人或者事物,秦國是導致項羽家破人亡的人,他的祖父和叔父都死在秦國手下,他視任何秦國人都為殺父仇人。揹負着血海深仇的項羽被感情左右,我們從後來他殺了子嬰之後屠殺秦都城的行為也可以看出來。當時的咸陽在軍事上已經沒有任何必要了,項羽只能用殺了子嬰和燒了咸陽這種方式發泄心中的怒火,緩解自己對於秦朝的仇恨。
促使項羽殺子嬰的還有劉邦的行為,當初鴻門宴出現的原因就是劉邦先出現在了咸陽,並且俘虜了子嬰,但是經過鴻門宴之後,劉邦在宴會上承諾會把咸陽讓出來,理所當然的,咸陽曾經的主人,現在的俘虜子嬰也就交到了項羽的手上。劉邦不殺子嬰,不代表他就那麼幸運能夠活下來,迎接他的還有項羽的怒火,有一種説法就是劉邦故意將子嬰交給項羽。項羽沒有攻破咸陽,雖然後來也佔領了咸陽,但是性質是大不一樣,那是劉邦掃蕩過一遍的地方,劉邦深知項羽性格,只有留下子嬰轉移視線才不至於和項羽對上。
鴻門宴評價項羽
鴻門宴作為楚漢雙方核心領導層的第一次正面對決,以劉邦團隊的完勝而告終。鴻門宴評價項羽為何?説驕橫愚蠢可能過了些,但若説通過亞父范增的那段怒其不爭的國罵,暴露出項羽“婦人之仁”的性格特點,恐怕無人會反對。
鴻門宴項羽劇照
作為項羽的長輩及軍隊的首席智囊,范增眼見刺殺劉邦的天賜良機在項羽的熟視無睹中白白溜走,其當時的心情,大概只能用“痛心疾首”來形容。
項羽為何在范增的多次暗示下裝聾作啞放過劉邦?分析其心理,除了不屑於採用暗箭傷人的卑鄙手段來除掉政敵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其自大,對楚漢雙方的實力對比沒有一個正確的研判。
眾所周知,楚漢雙方對峙之初,區區十萬漢軍在數量和戰鬥力方面都遠遜於雄兵百萬的楚軍,更何況項羽剛在咸陽戰役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基本殲滅了秦軍的主力部隊,缺乏實戰經驗的漢軍當然更加望塵莫及。這種種優勢,都是項羽小看劉邦的內在原因,因而項羽也有其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
然而論政治手腕,莽夫項羽比起城府極深的劉邦來,自然不是一個等級的。
早在赴宴之前,劉邦早已運用政治斡旋的辦法“策反”了項羽的叔叔項伯,不但令項伯私下對其透露絕密軍事情報,更在鴻門宴最兇險的舞劍助興橋段中挺身保護劉邦,對這等危險的信號,項羽非但沒引起重視,甚至連對叔叔隻言片語的責備都沒有,這般公私不分,底下眾將看在眼裏,如何不心寒?所以,從這層意義上來看,鴻門宴評價項羽用人唯親也並無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