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 這些學校保研率太高,擇校要慎重!
兔兔牆裂推薦:↓↓↓
眾所周知,歷年考研英語試題都是選自西方主流報刊雜誌,比如《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Time》(時代週刊),《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等等。而《The Economist》是考研英語命題組最鍾愛的題源。
有人做過一項調查,歷年考研真題中選自《The Economist》的文章數量幾乎是其他幾份雜誌的總和。
所以把他們作為練習閲讀的材料是有很大幫助的:可以作為閲讀背景和寫作材料、積累單詞、積累句式以及積累語法結構等。
大家關注一下吧!戳↓戳↓戳↓
摘要:我們在選擇目標院校的時候,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保研率。有些學校保研率太高,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就很有限,競爭力自然也就稍微大了些。那有哪些學校的保研率很高呢?一起來看看~
保研率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學校保送研究生的比例。
保研率=免推人數/學生總數
一般來説保研名額是教育部按需求計劃分配到各個學校的,按照應屆本科生人數的15%上下確定,對於沒有研究生院的211高校一般按照本科生人數的5%,其他學校為2%分配保研名額。
►下面就是保研前二十的學校
再看其他學校,就拿復旦大學來,如果100個人考入復旦大學的研究生那麼就有32個保研的,這樣原本100個招生名額就只有68個了,這68個人還包括強軍計劃,少數民族骨幹計劃的學生。這樣一來,給參加統考學生的機會就更少了,所以保研率高的學校,廝殺極其嚴重!
►為什麼高校偏愛推免生?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還是重在做學術、搞研究。雖然專業碩士已逐漸佔據半壁江山,但大學以及大學教授的觀念還未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學術能力依舊是他們對學生最單一的評價和期許。其實你我都知道,大部分本科生報考研究生的動機並非為了學術,而是為就業鍍金,以備將來找個更好的工作或是延遲就業,導師也是再清楚不過了,這些統考生就成為導師眼中的“目的不純”者。如此,推免渠道似乎是保證招到更為優質和更為合適的學術生源的唯一辦法。
不少高校教授認為,對比推免生和統考生後發現,不管是個人的科研能力,還是眼界視野,推免生都要略勝一籌。
所以與其把機會賭在茫茫海選的統考,轉頭看向保研,要麼就是本科已經接觸了四年知根知底是否適合做學術的學生,要麼就是准入門檻更高的夏令營 推免程序。這麼看來,也不難理解為何校方導師偏愛推免生了。
►今後研究生是否也要“爛大街”?
先説幾句題外話,就是現在很多人認為的“本科生”多到爛街問題。
往前倒數十年,本科生已經算是非常高的學歷了,曾經被稱為“天之驕子”。而現在基本上80%-90%的學生都是大學生,這是教育的倒退嗎?是大學生貶值了嗎?
其實這正是教育發展的結果。當社會需要更多的“本科生”這一屬性的人的時候,才會造就更多的本科生。本科生的增多是由於國民知識素養又上了一個台階,使得當初的高學歷變的更加普遍而已。
幫幫想告訴大家的是,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似乎我們在走上考研這條路的時候就開始不斷在深化對這個道理的認識。只不過當我們在疑問憑什麼看似和我們相差無幾的推免生可以“不費多少力氣”少走那麼多彎路之時,我們更應該看到坐在同一個自習室的人,有人目標在清北復交,有人目標就是為了扎進國家線,這個道理是:
所有人的起點既一樣卻也不一樣,只是太多人總會把當下當成了默認的起點,卻總忽略了現在領先的朋友們在此之前其實努力地跑了太久了,這不是搶跑,畢竟這場比賽開發令槍的是你自己呀。
所以,對於未來的擴招,考研難度的變化,想考研的同學還請安心備考,管他報3萬又何妨,加強自己複習程度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