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包拯出巡劇情介紹 包拯是哪位皇帝下屬的丞相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經典

包拯出巡劇情介紹

包拯包青天的形象這些年一直在熒屏中出現,電視劇,京劇以及各個地方的劇目都把包拯作為一個公眾形象演繹給觀眾看。其中《包拯出巡》就是一部講述包拯斷案的電視劇。這部劇是由古典名著《三俠五義》改編而來,由四個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自己的主題,主要凸顯包公斷案的神奇。

《包拯出巡》裏的包拯

《包拯出巡》裏描寫的那些故事在歷史中並不存在。歷史中的包拯除貪官,為百姓着想的事蹟很多。其中包拯在陳州就大除貪官,當時陳州鬧旱災,民不聊生。原來皇上派了兩個官員前去賑災,沒想到他們倆不僅在陳州沒有賑災給百姓,反而私自貪污,還打了饑民。於是范仲淹力推包拯前去調查,那時劉衙知道包拯鐵面無私於是半夜前來探訪,其實他的本意是要嚇退包拯。包拯堅決不懼怕他們。

事後包拯喬裝打扮成難民,前去購買糧米,他親眼看到劉衙兩子婿在米中參入大量泥沙,抬高糧食價格,是災民苦不堪言。災民一有怨言,便有人拿起棍棒打他們。包拯實在看不下去,便高聲喝止。於是劉衙子婿便把包拯懸掛在一棵樹上。這時,手持金牌的王朝趕到,兩個貪官前來拜見。王朝問包拯現在在何處,他們回答不曾來過。王朝順勢看到包拯懸掛在一棵樹上,便疾步上前,親手鬆綁包拯。這兩個貪官這才反應過來此黑炭就是包拯。包拯命倆貪官籤認罪狀並畫押。在場的百姓皆高呼:“包青天!”

包拯名言有哪些

包拯一生為官,但是他的為人清廉正直,剛正不阿,為百姓們打抱不平,不為任何利益所迷惑,還是能堅持自己的內心想法。在他當官的時候,雖然官位很高,但是他的生活起居卻跟普通人一樣,這也能説明他的質樸、純真的特點。

包拯畫像

包拯在端州當官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叫做《書端州郡齋壁》的詩,詩中的內容也正是他為官的寫照,也是他的名言。原詩的大致的主要內容説一下:清除自己的私心是辦事情的根本,講究正確的道德是立身的宗旨和計謀。優秀的樹幹最終能夠稱為好棟樑,精良的剛才是不會彎曲的。倉庫存滿糧食,這會使得偷吃公糧的鼠雀感到十分高興,沒有了雜草會使得常肯草的兔狐感覺到憂愁。牢牢記住先人們留下來的立身處世的教訓,絕不能讓後人想到我的時候感覺到羞愧。雖然這首詩在藝術上沒有什麼創新的地方,但是不論怎麼説,它在人們思想的方面還是有我們所學習的地方。

這首詩主要是包拯來表明自己志向的作品,很顯然,他也做到了自己所規定的要求。包拯在端州任職知州,端州出產有名的硯台,之前許多官吏權貴趁着進貢的期間來斂取硯台,雖然硯台的產量大,但是通過他們這麼一弄百姓的負擔加重了。因此等到包拯當了知州,就下令要求製造硯台的數量只要滿足進貢就好,而他在任職的期間沒有拿一方硯台。

包公包拯的老婆是誰

包拯被人們稱之為青天大老爺,而其中包拯的老婆也成為了人們八卦的內容。隨着很多關於包拯的電視劇的拍攝,在劇中編劇也為包拯安排了好幾個紅顏知己,那麼現實中包拯的老婆又是誰呢?那就讓我們來看個究竟。

包拯畫像

根據出土的包公墓的記載,包拯先後有三位妻子,分別是董氏、張氏和媵孫氏。但是對包拯最有幫助的應該算是董氏了,她是眾所皆知的包拯的賢內助,包拯的一生離不開董氏的默默支持,他的事業其實有一半是董氏的功勞。

董氏出生於官僚的家庭,為人温和善良,知書達理。包拯與董氏結婚後,董氏跟包拯説:“大丈夫應該為國效力,家中的事情我會來料理,我會像對待親生父母一樣去侍奉你的父母,你就放心去應對考試吧!”於是,包拯留下妻子在家中照料,自己去京城參加了考試。

後來,包拯中了進士,要被派去做知縣。但是由於年邁的父母親不願意遠行,包拯選擇了辭去知縣的官職回家侍奉父母。為了照顧父母而放棄了官位,包拯的舉動並沒有使得妻子不高興,反而得到了妻子的讚賞和尊重。董氏明白“先盡孝後盡忠”的道理,跟着丈夫一起侍奉雙親。過了十年後,包拯的父母都離世了,包拯才再次出任知縣的官職,在這期間,他的妻子董氏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在包拯從政的日子裏,董氏不但在生活起居上進行悉心照料,同時在政治上也常常支持和輔助包拯。


揭秘包公臉為什麼是黑的

有很多人問包公的臉為什麼是黑的?這只是個傳説而已,《宋史》中並沒有過多的描述包拯的外貌,所以説包拯長得應該是與常人無異的。包公的黑臉傳説是因為文曲星拿錯了臉譜。北宋末年,民不聊生,百姓處於水生火熱之中,玉皇大帝便派赤腳大仙下凡做皇上,可是赤腳大仙習慣了天上的神仙日子,不願下凡,於是玉帝便答應他派文曲星和武曲星一起下凡陪他。

包拯劇照

赤腳大仙下凡後便是宋仁宗,宋仁宗一生下來便哭鬧不止,其實是赤腳大仙為了催文曲星武曲星下來才鬧的。於是玉帝急忙派他們倆去南鬥星君那裏拿臉譜投胎。他們去拿臉譜的時候碰巧遇上南鬥星君正在興致勃勃地下棋,所以南鬥星君沒有功夫理他們。文曲星等得不耐煩,便自己去南鬥星君的臉譜袋裏胡亂拿了一張臉譜,便急匆匆下凡去了。不想他拿到的卻是武士的臉譜,於是下凡後的文曲星成了黑臉的包拯。

包拯生下來的時候,滿臉烏黑,就如同鍋底一般。父母嫌棄他,便把他丟到路邊。他的嫂嫂看他哭鬧不止,甚是可憐,便把他抱回家撫養長大。所以包拯一直叫他的嫂子為嫂娘。長大後的包拯不負嫂望考中狀元。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被世人稱作“包青天”。

再説説武曲星,因為武士的臉譜已經被文曲星拿走了,南鬥星君只能把文士的臉譜拿給他。於是下凡後的武曲星便是白臉。

包公的故事有哪些

有一個無賴,把一個普通老百姓告到包公那裏,保證知道這位老農是無辜的,就答應一定會幫老農洗刷罪名,也會讓那個無賴得到應有的懲罰。

包公的故事

包拯告訴農民,你照我説的做,回家以後把自己家中的牛殺了,你留一部分自己吃,其他部分你拿到市場上去賣,然後換一些錢自己用。

按照當時宋朝的法律在民間私自殺耕田用的牛市犯法的,是可以被告上朝廷的,但是在包拯的許可下,那名老農就真的回家吧牛殺了。

第二天,包拯就得到有人控告農民殺了牛的消息,包拯微微一笑,王朝馬漢,給我把這個舉報的人抓起來,人們都蒙了,説包公你怎麼不去抓那個犯法的農名啊,包拯説農民殺牛是經過我的允許的,倒是你,為什麼把農名家牛的舌頭割了。

這下告狀的人啞口無言,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弄得驚慌失措,只能把想要害老農名的事件從實招來。

在場的人沒有不佩服包公斷案的,原來包拯用了一招引蛇出洞的妙計,他假裝不知道有人要害農民,故意賣個破綻,讓這人一位自己的計謀得逞。包拯乾脆將計就計,來個欲擒故縱,最後再來個甕中捉鱉,殺他個措手不及,還農民一個公道,給不法分子應有的懲罰。

其實包拯在就到牛舌頭被割的報案後,就有了一些眉目,可以説策劃的着一些,就是等着被法分子自投羅網的,這一前一後的妙計足以見得包公斷案手段的高超。

包拯的二三事講了什麼

包拯為人公正廉潔、鐵面無私、做事果斷,敢於為百姓們打抱不平,因此有“包青天”或者是“包公”的稱號。後來人們又將他奉為神明來進行膜拜,由於民間傳他是黑麪的形象,因此也稱他為“包黑炭”。在文言文《包拯二三事》中,主要寫了關於包拯為人處事方面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具體的內容。

包拯畫像

文章首先是講了包拯所做的的官職。包拯活到六十三歲,在他的一生中,先後做過很多的官職,比如像知縣、知州、轉運使、知諫院等等,曾經還出使過契丹。在端州做郡事的那幾年,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為人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讚賞,所以在京師等地就不用説了。包拯的“清心直通”是他做官的宗旨,他用這個要求別人,當然更多是要求自己。

之後又講了包拯為官清廉的小故事。包拯對待犯法的人,即使是自己的舅舅也不例外。包拯在故鄉當知府,他的舅舅犯了法,他一點都沒有講私情,按照法令秉公處理。曾經擔任荊州南路,發現轉運使王逵對百姓特別刻薄,又殘害了很對百姓,於是包拯通過連上七次書終於讓王逵免去了職務。

最後是講包拯生活簡樸的故事。包拯在當官之後,雖然身份比較尊貴,但是他所穿的衣服,所用的器具都跟老百姓一樣。對於那些貪圖利益,不顧百姓死活的官員他是最看不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