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巢遇上一道“送命題”
豐巢的商業模式遭到拷問。
4月底,順豐旗下的豐巢快遞櫃宣佈推出會員服務,消費者超時取快遞需支付0.5至3元不等的費用。
雖然錢不多,卻引發諸多小區“抵制”豐巢的連鎖反應。
與送貨上門相比,送貨入櫃被一部分消費者認為是服務降級,豐巢此時推出的政策被視作“雙向收費”。
快遞櫃是佈局在社區中的一項基礎設施,出發點在於提高快遞員在末端的派送效率,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一種更便捷、安全的收件選擇。
此次豐巢收費引發的軒然大波一方面體現了快遞櫃行業長期虧損的窘境,以及豐巢想要扭虧為盈的急切,同時折射出中國快遞業多年高速增長背後的殘酷現實。
因長期價格戰、服務同質化,快遞單票價格不斷下降,消費者對快遞公司送貨上門的期待並未降低。
作為鏈條末端的快遞員,按規定執行服務標準的成本不斷加大,快遞員成為公眾怨氣宣泄的對象,同時又是豐巢收費的對象。
儘管豐巢與用户的拉鋸還在繼續,但誰來保障快遞員的利益?
豐巢爭議的法律關係。
製圖|張宇詩
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
爭議雙向收費在豐巢沒有向C端用户收費之前,商家、快遞員、小區、消費者以及豐巢之間已經形成一種微妙平衡。
消費者下單,商家選擇快遞公司履約,商品經過攬件、中轉等環節之後,由快遞員進行最後一公里的派送,快遞員按每個包裹平均0.3元的價格放入快遞櫃,豐巢負責保管,再通知消費者取出。
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多方受益:比如快遞員提高了派送效率,快遞公司增加了業務量,網點增加了經濟效益,小區方便了業主,豐巢進駐了更多的小區,增強了市場影響力,抬高了估值。
其中的瑕疵在於快遞員不提前爭得消費者同意,就將包裹放進快遞櫃,這種做法涉嫌違反《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按照業內人士的説法:“消費者如果投訴,基本一投一個準”。
另一爭議在於豐巢的定性,它是屬於快遞服務鏈條中的一個自然延伸,還是一項獨立的增值服務?
如是前者,那麼豐巢或許只能向快遞員側收費,向C端收費依據不足。
根據2018年開始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快遞公司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反對豐巢超時收費的消費者基本上都是利用這條規定表達異議。
通達系一位高管告訴《稜鏡》,經過多年“免費”的市場培育,消費者已經將快遞櫃視為快遞服務鏈條中的一環,“豐巢和消費者之間沒有訂立明確的收費協議,雙方之間不存在權利和義務關係,豐巢突然向C端用户收費,於法於理都不太合適。”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則對《稜鏡》表示,快遞櫃是末端服務的一個補充選項,是無接觸寄件的替代產品,有剛性客觀需求,而且快遞櫃寄存是獨立服務,不是快遞服務贈送品。
法律沒有明文禁止快遞櫃向C端用户收費。根據《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快遞櫃企業應當合理設置快件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內不得向收件人收費。
換言之,豐巢宣佈超時收費的主要爭議在於和收件人之間的締約條款,具體的保管期限、收費標準是否充分尊重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根據豐巢推出的政策,普通用户可以享有12小時的免費包裹保管服務,超時之後每12小時收取0.5元,3元封頂。
如不願按次數付費,普通用户可以辦理會員,月卡5元,季卡12元,不限保管次數,7天長時存放。
為何將免費保管期設為12小時,而不是更長的24,甚至是48小時?
豐巢方面表示,很多社區已經無法再增加快遞櫃數量,必須提高櫃子週轉率。
另根據豐巢後台數據,每天快遞員派件的高峯期是在早上9點至11點,用户最晚可在當天23時之前免費將包裹取走,過了這個點沒有取出,會影響快遞員在第二天高峯期的正常投遞。
針對12小時的免費保管時間,部分小區提出不滿。
比如,在上海中環花苑小區寫給豐巢的公開信中,業主方提出兩點要求:其中一條是將免費保管的時長延長至24小時,“不能只考慮大概率,而是要兼顧最壞的場景。例如(業主)旅遊出差、快遞員晚上8-9點派送等等。”
從豐巢的角度,將時長壓縮在12小時之內有利於提高週轉率,增加收入,提升末端派送的整體效率;業主則希望爭取更長的免費取件期限。
兩者的不對稱折射出豐巢商業利益與業主公眾利益的錯位。
盈利與壟斷衝動豐巢於2015年由順豐和其他民營快遞公司共同出資成立。
2017年9月,豐巢宣佈以8.1億元收購中集電商旗下的“e棧”,當時兩家公司擁有的快遞櫃約7.4萬組,平均每天處理的包裹量約為480萬件,與中郵集團旗下的“速遞易”實力相當。
5月5日,順豐控股(002352.SZ)發佈公告,宣佈速遞易的經營主體“中郵智遞”成為豐巢的全資子公司,豐巢在交易完成後的快遞櫃市場佔有率達到69%,成為絕對的主導者。
快遞櫃行業是比較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在其成本結構中,購買櫃組與小區入場費是前兩大支出,邊際成本的遞減效應並不明顯,導致豐巢如不改變收費模式,僅依靠硬件設備的規模效應短期之內無法盈利。
豐巢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公開資料顯示,豐巢2020年一季度未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3.34億元,虧損2.45億元,2019年營收16.14億元,虧損7.81億元。
“快遞櫃的需求擺在那裏,問題在於跟誰收費?只向快遞員收取費用顯然無法覆蓋公司成本,而且豐巢想再跟快遞員收取更多費用不現實,也不合適。”豐巢一位內部員工對《稜鏡》表示。
為了搶地盤,快遞公司之間的價格戰已經白熱化,結果是快遞員每派一件包裹的價格從三年前的1.5元左右降至目前的0.8元至1元,豐巢收取的保管費已經佔其派件收入的30%以上。
“豐巢想要在短期之內擺脱虧損必然會向C端收費,通過會員模式,豐巢還可以鎖定一部分具有付費意願的用户。”熊貓快收CEO王成元對《稜鏡》表示,熊貓快收是一家位於南京的第三方快遞代收公司。
豐巢一邊向C端用户收費,一邊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多重因素疊加之下讓部分消費者擔心,豐巢最終將形成壟斷狀態下的市場支配地位,消費者話語權不斷減弱。
根據公開數據,豐巢平均每天處理的包裹量約1200萬件,服務用户達2億。
王成元認為,如兩成註冊用户轉為付費會員,按月卡5元的標準,豐巢一個月可從C端獲得2億元的淨利潤,有望扭虧為盈。
“上個月底宣佈收費以來,打電話諮詢的快遞員比消費者還要多,他們想繼續用櫃子,但害怕被投訴,被罰款。”上述豐巢員工告訴《稜鏡》。
快遞櫃主要為了提高快遞到達社區末端之後的派送效率。
根據郵政監管等部門規定,包裹入櫃之前,快遞員需與收件人確認,否則可能面臨處罰,金額通常在200元以上,相當於快遞員一天的收入。
這條硬性規定在實際操作中很難被執行到位。
“快遞員派費太低,豐巢都快放不起了。”義烏一家快遞加盟網點負責人告訴《稜鏡》,義烏是中國的快遞價格窪地,當地一票快遞只需1.5元即可發往全國,快遞員在當地派一件可以得到約8毛錢收入。
“快遞價格戰此起彼伏,很多快遞網點的生存都比較困難,讓快遞員一個一個打電話不太現實。如果強制推行,快遞員工作量明顯加大、最後的結果是快遞員收入減少,走人,網點關門。”雙壹諮詢創始人龔福照告訴《稜鏡》。
對於快遞加盟網點而言,為保證服務質量,派送相同的件量,如僱傭更多人手,無疑會增加成本,如不能獲得總部補貼或將成本轉嫁給商家或收件人,在現在的競爭態勢之下,很難有盈利空間。
物流行業專家趙小敏認為問題根源在於快遞公司之間持續不斷的價格戰,服務嚴重同質化,行業單票價格持續走低,但消費者對於快遞行業的服務要求並未降低,依舊希望快遞員送貨上門。
“用户在購買商品時支付的費用中已經包含快遞費,而快遞員在使用快遞櫃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快遞公司,需要考慮快遞公司與快遞櫃之間的費用結算問題,這是被大家忽略的一個關鍵因素。”趙小敏告訴《稜鏡》。
截至發稿,沒有一家快遞公司對豐巢收費問題明確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