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見曾子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的典故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子夏見曾子

子夏拜見曾子,曾子問,你怎麼胖了?子夏説,我為了贏得勝利,所以把自己養胖了。曾子説你説的是什麼事啊,我怎麼不知道?子夏回答,我回到家中,看到堯舜當帝王的時候,天下一片太平,君王和百姓都能守仁德,我覺得很快樂。

子夏見曾子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的典故

子夏見曾子

我出門遊玩,看到那些有錢人過的生活那麼安逸,要什麼有什麼的日子誰不想擁有呢,我就認為有錢了才會快樂,這兩個想法在腦子了爭論,勝負難分,我寢食難安,一直在思考問題,所以就瘦了。但是現在是先王的仁德勝利,我就沒有雜念,專心推廣仁政,所以我就胖回去了。

這就告訴我們,在追求利潤的時候要去激發不同利益的積極性,發揮它原有的創造性,這才是推動市場經濟的重要因素,用另一種方式説,在當下市場經濟穩步運行的情況下,就要求我們每個人都為之努力,為了能在這個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大環境下獲得新生。

而且還向我們揭示了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還要兼顧道德,我們必須時刻牢記,市場經濟就是道德經濟這一道理,我們在為自己謀利益的同時,不能把自身利益的發展建立在損害他人利益上。我們要用正當的手段,不能做違反法律的事,不能越過法律這條底線。

這就要求每一位企業家在致力於自身產品的創新發展的同時,還要為民眾考慮,除了考慮他們的需求是什麼,還應該考慮維護他們的利益,加強 產品質量,提高技術,降低成本,這些都是身為企業家應該做到的。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

子夏因為自己兒子死了,如今要白髮人送黑髮人,把自己眼睛哭瞎了。曾子聽説了就去看望他,一到子夏家,曾子就大哭起來。

子夏見曾子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的典故

子夏

説我聽説朋友的眼睛瞎了,我來為他哭泣,子夏被曾子這樣一説又傷心起來自己也開始哭了,説我明明沒有罪過,為什麼上天要這樣對我。曾子説,你錯了子夏,你不僅有錯誤,還犯了不少錯。

首先,當初我和你一起侍奉老師,老師很欣賞我們,並希望我們能一直陪伴老師,和老師一起探討探討學術,學習學習經典,就算不做什麼大官,但最起碼我們去努力過了,我們把仁的思想帶給統治者,我們想要他們採納我們的建議。

但是你告老還鄉,回到西河,讓西河的人們把你比作老師,這是你的第一條過錯。

你父母去世的事情,老百姓都不知道,既然他們那麼尊重你,又怎麼會捨棄你呢,你獨自承擔失去父母的痛苦,這時候是需要百姓安慰你的時候啊,你平日裏教他們仁的思想,提升他們的思想品德,很多人都對你表示感謝,你有困難大家都會樂意幫助你的你沒有把百姓的仁德放在心上,這是你第二條罪過。

你兒子死了,你哭瞎了自己的雙眼,這是你第三條罪過,你秉承着的仁政思想呢,你還要實現的遠大抱負呢,你都忘哦了嗎,你和我説你沒罪,我看這還不夠嗎。

子夏扔掉自己的手杖,對曾子説,謝謝你提醒,我錯了,我離開你們一個人太久了,現在我要回來。

子游子夏

子游與子夏同時孔子的學生,老師的教學是相同的,但是即使是同為孔子的學生其思想也具有非常大的不同,子游與子夏就曾經因為教學觀念的不同而產生了一場辯論,這場辯論説明了教學應該做到因材施教,就是放到今天來説也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今天也在學習運用儒家的思想。

子夏見曾子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的典故

子游子夏辯論

《論語》記載了子游與子夏關於教學的辯論,子游説,對於子夏門下的那些小子們學習一些灑掃進退的知識就可以了,自身的資質在那裏擺着,學習這些末端的事情就完全可以了。子夏卻不同意子游的説法,並且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子游説的不對啊,對於君子之道我是都想傳給弟子的啊,只是有的需要先學習,有的需要後學習,學習的時候也應該根據弟子的情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傳授過程,就像是培養花草一樣,需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一開始就學習比較深的東西的,那些可以一開始就能夠學習比較深刻的知識的人是非常少的,那些可以將所有的知識融會貫通進行傳授並且能夠很好的接受的傳授方法,不是沒有,是聖人教授賢人的做法啊。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與其弟子的一些應答,這些知識對於現代人來説也是非常實用的,所以現代人在積極的學習孔子,我們現在又提出尊孔重教,是有道理的,孔子是一名偉大的思想家,其思想價值適用於任何一個時代。


 

 

子謂子夏曰

孔子對他的學生説,子夏啊,你一定要做一個有學識有修養的讀書人啊,千萬不要成為那種讀了很多書但是表現出來的確是沒什麼修養的人啊,都説我們該怎樣運用我們的學識呢,我來告訴你。

子夏見曾子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的典故

子謂子夏曰

孔子在教育中注重思想的教育,他希望通過思想的束縛,對學生一些行為有所規範,讓他們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這裏孔子要告訴子夏,雖然你在學識方面有很大的長進,你也是我眾多學生中,擁有較好的學習方法的人,我教授的東西,你很快就接受,而且還能提出一些有價值的自己的想法。

但是你常常過分重視學術的培養,卻忽視了一些小的道德方面的進步,孔子批評子夏是有原因的,孔子曾經説過作為學生,或者作為人,要先從孝做起,然後堅持仁德,要愛眾人,只有做到這些以後,還有時間或者還有多餘的經歷,才可以用來學習。

子夏你這樣過分最求學術,反而把之前的優秀道德忽視了,這樣本末倒置的情況我希望以後不要出現,也希望子夏你及時改正。

如果缺失了道德上的培養,道德修養不夠了,那可是知識所不能彌補的,你的書本知識運用的再好,也不會成為為國效力的人,相反這些人因為道德上的不足,反而會成為危害國家穩定的存在。

這裏就告訴我們,讀書人也並不全部都是正人君子,像那種想着法子為自己謀利益的人,就是道德缺失的小人。

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

子夏説,一個人每天學習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每個月都複習和回顧自己會了的知識,這樣可以説他已經做到好好學習了嗎,還是説這只是踏入學習殿堂的開始。

子夏見曾子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的典故

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

這句話雖然不是孔老夫子説的,但是從他弟子的言論中,足以看出孔子的影響力,這和孔子温故而知新的思想是相一致的,學習是終身的,它沒有規定終點,你要是認為自己學富五車,不用在繼續探究學問了,那麼恭喜你已經快被時代遺棄了,因為你連最基本的謙虛都沒有學到。

學習關鍵在於堅持,而且我們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在不斷汲取知識的時候,我們還在不間斷的忘記知識,那麼怎麼辦呢,這就需要我們回顧自己學過的東西,或者是對學過的東西做一個總結,和看書一樣,要是能把一本厚厚的書讀到一本薄薄的筆記,那麼這也是有所收穫的。

對於温故知新這一點,孔子以身作則,孔子曾向師襄子學琴,但是他把一首曲子反覆彈奏,師襄子覺得可以換了孔子還是不同意,直到他真正掌握了歌曲的節奏、韻律甚至等到音樂全部鑲嵌進孔子的身體,最後孔子竟領會到更高深的層次,他與歌曲的創作者產生了共鳴,他似乎在那一刻讀懂了作曲家的內心想法,這是多麼奇妙的感受啊。

孔子做事貴在堅持,也許這也是他能夠成為聖賢的原因吧,如今每個人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更應該把這一優良傳統發揮出來,在學習中變得愛思考,在就業中變得能思考,只有這樣,人們才能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我,實現自身價值。

子夏曰賢賢易色

子夏説對待妻子,看中的應該是她的品德,而不應該只注重外貌;對待自己爹媽,我們要精心盡責;侍奉君主的時候能為他付出生命;在和朋友一起的時候,能説話不撒謊沒這樣的人就算沒學習過,我也認為他學問很高。

子夏見曾子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的典故

子夏曰賢賢易色

南懷瑾先生對子夏的賢賢易色有獨特的解釋,兩個賢其實代表着不同的含義,第一個是動詞第二個是名詞,是指有學問的人。易是改變,是持續的變化,色是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見賢思齊有着差不多的思想表達。

那麼古人如宋儒對於易色又是怎麼解釋的呢,他們對於色解釋成女色,就是説看到賢人,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馬上就追隨他的腳步了,甚至連自己的太太也不要了,要是真的是這樣,那孔夫子一定不會高興,這是違反人情的事情啊。

其實這個色字的解釋,就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看到一個人,他的學問很高,懂得很多,然後他表現出的舉動,他的談吐,都説明他是一位有修養,而且本領很大的人,那麼我們再見到他的時候,就會對他特別尊重,因為這樣的人值得受到好的待遇。

對他恭敬的程度是對賢德之人的肯定,這是很容易明白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會有的想法,對於好的人,我們總是不用憐惜對他的讚美之情,會不自覺的向他靠攏,對他友好,這都是人世間時常會發生的事情。

而楊伯峻先生則又將它上升到王朝統治,封建奴隸這個更高的層次上去了,他告訴我們不可以貌取人,而要通過品德來判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86 字。

轉載請註明: 子夏見曾子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的典故 - 楠木軒